李银河:我的余生在写作中度过+文章选

赵锁仙

<p>李银河(中国著名社会学家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p><p><br></p><p>早年(二十多岁时)我问小波对我的文字的看法,他评价还不低,但是他说,你的文字扔在地上还跳不起来。我想这是个中肯的评价。</p><p>我的文字的特点用冯唐的话来说是“清通简要”,没有废话,没有多余的字。这种文字用来写论文还差强人意,后来写起小说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p><p>人们都说我的小说写的有论文味,问题就出在这里。</p><p>可是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文字风格是从灵魂中带来的,是无论怎么修炼也修炼不出来的。就像人的长相一样,无论后天怎么加工,并不能改变原来的模样。</p><p>叶芝说:风格几乎是无意识的。</p><p>也就是说,一个人的风格就是他灵魂的样子,他的文字也就是他灵魂的无意识表达。学是学不来的,改也改不了。</p><p>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文字叫好的文字呢?</p><p>我能想出来的只有一个标准:不看名字,能不能看出来是谁写的。能看出来就说明这人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看不出来就说明这人还是个一般码字儿的。</p><p>所以有时候我觉得思想的表达方式跟文字分不开,文字只是人的灵魂的外在形式,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用这个标准没准儿我的文字也要算好文字呢。</p><p>原来我也不觉得我的文字是有自己风格的(正好应了叶芝的无意识论),可是有几次有人要我的应景文章,我不肯写,让他们给起个草。拿来之后,我就会一百个不喜欢,觉得根本不像我的说话风格。这不就是我的确有自己风格的反证吗?</p><p>在我看来,好的文字就是有自己风格的文字,不管它是华丽的,还是简洁的。底线是没有语病,其他都是风格问题,不是文字好与坏的问题。</p><p>我对友人冯唐描述了我目前的生活方式,他给了一句评价:“信马由缰。好惬意。”</p><p>这就是我现在的写作方式:信马由缰,想写什么写什么,好惬意呀。我绝对不会再写一个字是自己不想写的。</p><p>我要在巴塔耶的意义上生活了,直到生命的终结,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这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啊。</p><p>我终于过上了这样的生活,而且是全凭一己的力量做到的,心中的欢欣无法言表。</p><p>我的余生将全部用于写作,自由的写作。所谓自由的写作就是涂鸦,就是蒙田意义上的自说自话。</p><p><br></p> <p>生命没有意义,但还是要好好过一生</p><p>李银河</p><p><br></p><p>尼采:“人,动物的人,就根本没有意义。他在地球上的存在根本没有目的:‘人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对于人和地球意志是缺乏的;在每一种伟大的人类命运背后回荡着一种起抑制作用的更响亮的‘徒劳’!”</p><p>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触及了我的痛处。</p><p>虽然早就知道这个答案,但是还是不敢接受,不愿接受。不敢想这件事,也不愿想这件事。</p><p>常常会在独自一人时想象巨大的天体在宇宙中游荡的画面,人世间的喧嚣连蚊子的嘤嘤嗡嗡都不如,只是一片死寂。存在与不存在没什么太大差异。</p><p>以整个人类作为单位都是这样,遑论一个渺小的人。这事不能深想,想深了让人抓狂,继而丧失一切动力,将生和死混成一片,中间再无明确界限。</p><p>既然是这样,要想好好过这一生,只能是傻高兴了。喜欢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喜欢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随心所欲,别压抑自己,别跟自己找别扭。</p><p>听上去,就跟大夫给晚期癌症病人的医嘱差不多。看来也只能是这样了。</p><p>既然乐观与悲观结果一样,那就选择乐观,保持每天过得都快乐吧。</p><p>福柯有一次说:快乐是很难得到的(大意),我想可能他的要求太高了,这个世界上能让他感到快乐的事情不多。</p><p>我看好多人天天打通宵麻将,活得挺高兴的。</p><p>老是记得当年爸爸给我讲过的一件事情,他小时候在农村,一个邻家大婶对他说:我这心里呀,一股一股的暗高兴。她家不过是个小康之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能高兴成这个样子,这心理状态该有多好。</p><p>福柯的生活远不如这个无知农妇快乐啊。按照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一个人此生只要能够实现自我就好了,农妇实现了她的自我,所以她是快乐的;福柯还没有完全实现他的自我,所以他不如农妇快乐。</p><p>一个人能够实现自我,再时不时有点“高峰体验”,就算不枉此生了,尽管追根究底,此生还是没有什么意义。</p><p><br></p> <p>所有不属于废话的言论,都会毁誉参半</p><p>李银河</p><p>01-13 ·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p><p>几乎没有一个论点不是有人褒,有人贬,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争议已经成为常态,不再是异态了。</p><p>有些人很同情我的处境,好心好意甚至苦口婆心地规劝我:何必呢?你本来可以平静度日,不会遭到这么多人的反对甚至谩骂的,不是吗?</p><p>真的,这是何必呢。</p><p><br></p><p>思来想去,我想明白一件事:除了你只说废话,即人人都认可的话,就必定会陷入褒贬不一的境地。</p><p>所谓废话就是完全没有争议的人人认可的话,如摩西十诫:不能杀人,不能偷盗,等等。再如:要遵纪守法,要有爱心,等等。</p><p>只要是出了这个范围的言论,必定会有争议,有臧否,必定毁誉参半。</p><p>你说民主好,他说你食洋不化;你说自由好,他说你是卖国贼;你说贫富分化不好,他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你说人生孤独,他说是因为你没嫁人。</p><p>几乎所有的话语都是毁誉参半,有的甚至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p><p><br></p><p>为什么所有不属于废话的言论都会毁誉参半?</p><p>道理很简单:那是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生存环境不同,价值观念不同。</p><p>此人之美酒佳肴乃彼人之穿肠毒药。想明白这一点,对于所有的毁誉褒贬就都不会太在意了。</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