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罗文杰</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王帝</p><p class="ql-block">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8千7百多间,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城墙之内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和保护物。</p> <p class="ql-block">封面</p> <p class="ql-block">封底</p> <p class="ql-block">目录</p> <p class="ql-block">图文并茂 图为主 文字衬托</p> <p class="ql-block">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p><p class="ql-block">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 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 人间的“正中”。“禁”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文字衬托</p> <p class="ql-block">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参加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p><p class="ql-block">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p> <p class="ql-block">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p> <p class="ql-block"> 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汉族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清朝,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方玉玺都有专门的用途。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鉴于明代宦官专权的教训,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朝政,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立、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交泰殿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p> <p class="ql-block"> 钦安殿位于御花园的中央院落内,始建于明代,明嘉靖年(1535年)添建墙垣以自成格局,清乾隆年又在殿前添接抱厦。钦安殿内供奉玄天上帝,为道教中的北方之神。殿顶为重檐盝顶,殿宇基座周围汉白玉石栏杆是紫禁城中的石雕精品,殿前相交于甬路上方形成拱门的连理柏也是宫中的奇树之一。钦安殿是座落在北京中轴子午线上唯一的道观,清代每逢元旦年节,都要在此设斗坛、道场,皇帝来此拈香行礼。</p> <p class="ql-block"> 奉先殿,古代宫殿建筑。位于北京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奉先殿为建立在白色须弥座上的工字形建筑,四周缭以高垣。</p> <p class="ql-block">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p> <p class="ql-block">本次作业使用了Photoshop,通过Photoshop软件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说正面叠底还有抠图,图片处理等很多处理图片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