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中国看山西

知薇

<p>“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为什么这么说?</b></p><p>1.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所以“十年中国看深圳”;</p><p>2.170年前上海只是江苏省松江县的华亭镇,现在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都市,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所以“百年中国看上海”;</p><p>3.北京真正成为大中国的首都是从辽金时代开始的,距今约870年,所以“千年中国看北京”;</p><p>4.从周文王、周武王的历史开始,到现在正好是3000年,所以“三千年中国看陕西”;</p><p>5.从尧舜禹时代到现在大约是5000年,所以“五千年中国看山西”。</p><p> 凤凰卫视播出这个节目以后,全国不停地出现“盗版”,西安提出“五千年中国看西安”,洛阳也提出“五千年中国看洛阳”。实际上“五千年中国看山西”有确凿的理论依据,不是随便讲的。因为尧王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在公元前4700 年发生的事情,尧王在这里划分九州,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体制。其次,尧王制定法典——《尧典》也是在这里。而且,敬敷五教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制度,大禹治水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兴修水利的先河,仓颉造字开创了中国文字纪事的先河,由后稷稼穑、神农氏教人种地,中国从此进入农耕时代……所有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山西境内,说中华文明的曙光出现在三晋大地,这决不是夸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游山西,就是在读黄河文化变迁史</b></p> <p>  黄河之魂在山西。“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以其壮观无比,呈现了中华母亲河博大胸襟和恢宏气度;从大禹治水到台骀治汾,从春秋时期智伯渠到清代汾河“八大堰”,形成了绵延不断的黄河治水文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烟雾迷夢壶口边,</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旋流洪波涛如山。</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奔腾咆哮腾高浪,</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恰似群龙下九天。</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壶口瀑布】</span></p><p> 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是黄河的心脏的部位。万马奔腾之势,天下黄河一口收,尽收眼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游山西,就是在读长城军事斗争史</b></p> <p>  长城万里,华聚山西。从战国到明清,历代长城在山西都有遗存;纵横3500公里,星罗棋布于三晋大地4276处;形态十分完备,烽、燧、关、城、堡、卫构成了古代军事完整的防御体系。来到长城脚下,走进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娘子关、广武城,在这些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的雄关隘口,就会深深体悟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下九塞,雁门为首】</span></p><p>历史上很多名将镇守雁门关:</p><p>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p><p>2.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打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p><p>3.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p><p>4.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继业及其杨家将领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p><p> 长城文化的精髓尽在雁门关,回去修了北京的长城。雁门关的城墙上,清风徐来,似乎可以闻到血腥味,有倒戈铁马。</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span></p> <p>  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万里长城上,有许多关键性的关隘要塞。其中,有9座关隘要塞被称为“天下九塞”,即今天的雁门关、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紫荆关、楚长城、黄草梁、井陉关、句注塞、平靖关。</p><p>在这9座关隘要塞里,又以雁门关为首。雁门关因此被称为“中华第一关”。</p> <p>  “铁打的雁门,流水的王朝。”唐朝建立后,依然面临着突厥的威胁。唐朝不修长城,却在雁门一带修筑了一道险峻的关口。这道关口之高,连大雁都飞不过去,因而得名“雁门关”。</p> <p>  宋朝时期,宋朝与辽国在雁门关多次展开拉锯战,涌现出以杨业、杨延昭为代表的杨门虎将。</p> <p>  金戈铁马,催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歌。有“鬼才”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就写了一首《雁门太守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游山西,就是在读汇通天下晋商史</b></p> <p>  明清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开辟了南起福建、北达蒙俄、联接欧亚的国际贸易通道“万里茶路”,是历史上“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商创票号、立号规,创造了汇通天下的奇迹,留下了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美轮美奂的晋商大院,传承着“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乔家大院】</span></p><p> 乔家大院因为影视剧的原因,所以非常出名,也是晋商大院里最有名气的一个,乔家大院占地面积4175平方米,明显没有上面提到的几个大院面积大,这里的建筑风格与其它大院雷同,乔家大院有三件宝,一是万人球,据说是乔家人从美国购买的,这件宝贝就是一个监控器,可以看到房间里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二是犀牛望月镜,也是乔家镇宅之宝。三是慈禧太后赏赐的九龙灯,设计巧妙,精湛绝伦。</p><p>地址: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会芳》</span></p><p> 该匾悬于乔家私塾院正堂门楼上,它采用一整块木料以圆雕手法制作为荷叶状,形象逼真,匠心独具,书法精湛,是大院木雕匾额之精品。它与古典门楼建筑相互辉映,表达了乔氏主人见贤思齐,会聚贤德人才之意。</p><p> 这是一整块儿木头乔家最老的扁,乔家汇集天下精英。</p><p><br></p> <p>  一院:中间是土地爷,供白菜、豆腐。取百万家财代代富之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善最乐》</span></p><p> 这块匾额悬挂于筒楼院二楼之上,劝诫子孙不能只顾一己之利,要积德行善,助人为乐。这也是乔家世代乐善好施,富而行仁的思想源渊,乔家人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得广大民众敬重。</p> <p>  乔贵发发家,乔致庸把乔家生意做到了俄罗斯的恰克图,乔映霞把乔家生意做到了美国,乔燕和成立燕和传媒,和姐妹合资拍的电视剧《乔家大院》。</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院:</span>乔致庸给女儿修的院子,女子安安静静少说话。葡萄代表多子多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犀牛望月镜】</span></p><p> 犀牛谐音“喜牛”,是一种大吉大利、喜从天降 的吉祥物,由铁梨木精雕而成,铁梨木不论分量多重,放入水里,一是不沉,是不变形,第二层含义是收乔家男丁的心,希望最终回来仰望家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九龙屏风】</span></p><p> 是花梨木雕刻而成,是慈禧西下送给乔家的镇宅之宝。</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履中蹈和】</span></p><p> 这块匾额悬挂于"在中堂"大门的阁楼上。"履中"原指走路脚不偏,这里意为遵循中庸之道。"蹈和"指处世待人平和诚恳。该匾意思是秉承中庸之道,以和为贵,中正谦和。宅院主人名字乔致庸与堂名"在中堂"皆取儒家核心思想"中庸"、"执两用中"之意。乔家以此治家,讲究忠厚和睦,不偏不倚,和而不同。</p><p> 在中堂是乔家最漂亮的院子。下面是八骏全图,两颗白菜,拥有百万家财。与官商相结合的晋商才能长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光前裕后】</span></p><p> 乔致庸的书房在二楼,有走廊。灯笼是拍完电视剧没有拆的,之前只是在过节过年的时候大门挂两个灯笼。</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游山西,就是在读古代建筑艺术史</b></p> <p>  山西的古建遗存独步华夏,有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构塔建筑应县木塔,有国内仅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平顺天台庵、芮城广仁王庙,有生动传神的晋祠北宋彩塑群像,有宏伟精美的永乐宫元代壁画。山西,就是一座瑰丽的“中国古建筑艺术宫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家大院】</span></p><p> 王家大院先祖靠卖豆腐起家,经过历代发展,鼎盛时期,王家大院有房屋8888间,被称为“山西故宫”。王家大院大量运用了石雕、砖雕、木雕工艺,并将花鸟鱼虫、戏曲人物、典故传说等融入建筑之中,院内楹联匾额巨多,文化气息浓厚,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p><p>地址: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p><p><br></p><p>三进院落。中间客厅接待达官贵人,对面是普通客人,两边是账房先生和掌柜的居住的地方。空中俯瞰整个院子是元宝形状。院的中央有个水缸。门前有大海,财源滚滚来。</p><p>是窑洞式建筑,二楼的房子低矮。</p><p>宫灯形状。鼓-桌子-锦缎-蝙蝠-蛟龙,对子孙的祝福,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锦绣前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砖雕】</span></p> <p>  大门上方的“寅賔”二字据说是“迎宾”之意。又一说是讲究紫气东来,大门是东门,“寅賔”是“恭恭敬敬地迎接日出”。</p> <p>  建造在高家崖敦厚宅门前的大型砖雕照壁,中心是狮子滚绣球,大小三头狮子,嬉戏相乐,栩栩如生,取俗语“狮子滚绣球,好事不断头”之寓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型砖雕照壁百寿图】</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龟鹤延年】</span></p> <p>王儒聪的老宅</p><p> 敦厚宅鸡头门,雕有对称的墀头盘头画,四对八幅。第一层长方形雕刻凤戏牡丹,表示富贵常在;第二层折扇形雕刻书卷画卷,隐含儒雅;第三层正方形东面为东方神圣,西面为西方神圣,祈盼长寿;第四层海棠花形,东面是红孩儿,西面是哪吒,红孩儿辟火,哪吒辟水,用以镇宅辟邪,共同组成内容丰富,雕刻精湛的艺术装饰。&nbsp;</p> <p>  因为古人“以东为首,以西为次”,所以老大王汝聪的院子在东,且门楼高,老二王汝成的院子在西,门楼低。然而,因为老二官位比哥哥高(老大五品,老二四品),所以老二的宅门要比老大的阔,老二家门前挂着四个红灯笼,老大家门前只挂了两个。这就是所谓的“兄让弟阔,弟让兄高,兄友弟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石雕】</span></p> <p>  宫灯型圆雕柱础石,柱础石的作用是负荷、防潮、兼装饰之用。上下分六个层次。第一层为鼓,鼓似天,钟似地,天圆地方;第二层为袱锦,前途似锦;第三层为蝙蝠祥云,寓意福运来临;第四层为夔龙,镇宅避邪;第五层为尊鼎底座,寓意基业盛大;第六层为回纹,寓意富贵不断头。此创意之奇妙,雕技之精到,让人惊叹!</p> <p>  养正书塾前书房的楼梯栏杆上这一对石猴,代表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反映出来的是希望书房的读书子弟们能够专心于读书,成功考取功名;另外一层含义是“辈辈封侯”。</p> <p>  书院门框的石雕为竹子,期盼子孙后代虚心进取,高风亮节。</p> <p>  这付鲤鱼跃龙门,反映出来的是当时希望子孙可以通过科举考试,一举考取功名,从而光宗耀祖。</p> <p>  正厅门前有块大青石,叫过门石,雕刻着荷花和南方的露丝鸟,一露莲荷,取谐音一路连科,寓意着王家子孙一路连科,科科高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木雕】</span></p> <p>  走在这座大院里,你发现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气韵生动且极富书卷气的砖雕,时时提醒着王家子孙要谨记“仁义孝悌”等传统观念,其实对我们这些后人也有很多警醒作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依山借势气恢宏,</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历经数代筑堡城。</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民居奇葩今犹在,</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见当年王家人。</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平遥古城】</span></p><p> 平遥古城拥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晋祠】</span></p><p> 周武王次子唐叔虞,晋祠就是唐叔虞祠。晋祠是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听起来是一座祠堂其实是一个园林。旁边有12颗唐朝时的古柏。</p><p>当戏子梳妆打扮好之后,生旦净末丑一看便知。</p><p>晋祠三绝</p><p>【圣母殿】</p><p> 周武王妻子,姜子牙的女儿,唐叔虞的母亲。中国区最早的最完整的泥塑作品。两边高中间低,因为里面没有柱子,只有,柱子上的龙是根雕。是北宋时期的建筑,偷梁换柱法。</p><p>【鱼沼飞梁】</p><p> 梁思成建了立交桥。1933年,他认为中国一定有唐代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他在敦煌莫高窟,里面的五台山全景有佛光寺的唐代建筑。他又去应县木塔,再来,鱼沼飞梁桥。</p><p>【献殿】</p><p> 国宝级建筑,是金代的。当时是为了放祭品的(农历六月十五)这里非常凉爽,相当于冰箱的作用。没有一根金属,全部是木结构。献殿成龟型,取避火作用。</p><p>【宋塑侍女像】</p><p> 阴阳脸,双面俏佳人</p><p>【周柏】</p><p> 柏树没有皮但依然活着,倒下的这颗与竖着这颗是父子关系。</p><p>【难老泉】</p><p> 水母娘娘,16岁,邻村婆婆的儿子是瘫子,想给儿子找个贤惠的媳妇。结婚当晚儿子就死了。古代的婆婆很厉害,春英家每天去7,8里外的山坡上跳水,白衣老人喝了前桶水,后桶水倒掉,反复三天,白衣老人给他了马鞭。头上插着梳头的梳子,屁股坐在瓮刚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游山西,就是在读民族融合发展史</b></p> <p>  山西地处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错带,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战国伊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创民族融合、风气改革之先;魏晋时期,北魏孝文帝在平城大同开启汉化改革,推动五胡融入中原;洪洞大槐树更是见证了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时而金戈铁马、时而驼铃“胡”舞的民族融合壮丽画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云冈石窟】</span></p><p> 云冈石窟是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太武帝灭佛,文成帝复佛。北魏王朝七位皇帝在大同开凿云冈石窟,由于同煤运输,里面的佛像有些被煤灰侵蚀,已洗刷不净。</p> <p>一窟二窟不成规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窟】</span></p><p> 外面看起来仿佛是三层,外面木质结构的大殿的前庭部分被毁,现在只能看到后室了,就是石窟。石头上都是南北朝时期所建,但在之后的各个时期都进行过彩绘艺术。佛身上蜂窝状的小孔,是元明清时期打了木希子,包泥的时候弄出来的,方便打磨后再上彩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窟】</span></p><p> 保存完成,大殿的存在使得保存完好,是云冈石窟最高的佛像17.5m,盘腿而坐是6m,中间是释迦摩尼佛。中间鲜艳的彩绘是清代,1967年剥落了身上的泥巴,是唐代彩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六窟】</span></p><p> 彩绘整体呈红色,是明清时期。雕刻是释迦摩尼从出生到涅槃的过程。释伽牟尼17岁出游,遇到了生、老、病、死四个时期的人们,致使其18岁出家,作为苦行僧,他只喝山泉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九窟十窟】</span></p><p> 有前庭大殿,所以保存较完整,也叫大象窟,侧面墙上有云冈石窟最小的石窟2cm,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生活水平高。鲜卑族是游牧民族,但九窟中显示了只有印度当时有的建筑,比如人字拱,比如一斗三生拱,都是极具印度特色的建筑图案。中间是释伽牟尼像,一对夫妇形象,但两像均为童颜,男女性别也无从判明,据其膝上所抱幼儿才可断定为鬼子母神。</p><p> 十窟,右边的佛翘着二郎腿,耳代大耳环,是辽代特点。左边的佛像手拿一条丝巾,粗旷豪放,说明当时的人多信佛很随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16-20窟】</span></p><p> 第16-20窟是昙曜五窟,主佛像均模拟北魏王朝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世皇帝的形象,象征北魏皇帝是如来佛的化身。</p><p> 16窟像佛像,但身穿鲜卑族服饰,是北魏王朝开国佛像道武帝拓跋珪,顶是蒙古包的穹庐顶;</p><p> 17窟是第二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身材健壮,身披铠甲,是一位武士;</p><p> 18窟是第三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佛像高17m,很高大,但眼珠脱落。当时眼珠是琉璃炯炯有神,现在很多眼珠丢了。是唯一披有千佛袈裟的。</p><p> 19佛是景穆帝拓跋浚,从小受宠于爷爷的拓跋浚,因被宠爱而遭亲叔叔屡次陷害,其妻子是李未央,期间经常帮他阅折子。</p><p> 20窟是文成帝拓跋濬,这尊大佛的脸上和脚部都各嵌一黑石,据说与文成帝身上的黑痣部位完全吻合。昙曜显然是在告示世人,文成帝就是佛的化身,君权神授,不可动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悬空寺】</span></p><p> 北岳恒山八大景,在恒山脚下。有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的悬空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台山】</span></p><p> 朝圣之旅,踏上五台土,生生世世不受苦。五台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第二座佛寺是五台显通寺。汉传佛教。里面有万历皇帝建的999.5斤的铜钟—五台第一钟。明万历的皇帝信佛,所以香火很旺👍据说五台的蚊子也是有善根的,蚊子精叮了你,也不会起包的。经典景点如下:</p><p>五爷庙</p><p>殊像寺</p><p>荞面文殊</p><p>镇海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