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都南京(11)明孝陵

Tiantian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孝陵,定名为“孝陵”;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去世,礼葬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离开美龄宫,顺着路往明孝陵方向走,看到四方城,隔着护栏,想去看看,不知道怎样过去,问了一个小伙子,他将我领到进入天桥的门,走天桥进入,这是在天桥上看四方城。</p> <p class="ql-block">  过了天桥就到了神功圣德牌楼。</p> <p class="ql-block">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上盖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8.78米。看到过碑的老照片,碑楼的顶原已被毁,这应该是近年新修的。</p> <p class="ql-block">  驮碑的赑屃高2.08米,碑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碑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碑楼走到5号入口进入景区,有明孝陵简介、导览图。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神道有石象路神道和翁仲路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我将走的路在图上画了一条红线。</p> <p class="ql-block">  石像路神道,长615米,有六种动物石像,一对跪着,一对站着。</p> <p class="ql-block">  两对狮子</p> <p class="ql-block">  两对獬豸</p> <p class="ql-block">  两对骆驼</p> <p class="ql-block">  两对象</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对麒麟</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对马</span></p> <p class="ql-block">  马背都被磨得很光滑,像玉石一样,是被游人骑的。</p> <p class="ql-block">  翁仲路神道</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对高达6.52米的白石望柱,其上雕刻云龙纹,又称华表。神道在此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路旁两侧,松柏掩映,翁仲肃立,因而得名“翁仲路”。</p> <p class="ql-block">  翁仲有八尊,分为四组,相对而立,两对武将,两对文臣。</p> <p class="ql-block">  路旁有树、有亭。</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  又是220米的道。</p> <p class="ql-block">  有一队游客。</p> <p class="ql-block">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p> <p class="ql-block">  从金水桥过去,走近陵寝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第一道是文武方门。</p> <p class="ql-block">  过了文武方门,是碑殿,站在碑殿门口回望刚才走过的文武方门。</p> <p class="ql-block">  碑殿建于康熙年间,1699年康熙第四次南巡谒陵,御书“治隆唐宋”。</p> <p class="ql-block">  碑殿正中是“治隆唐宋”四个大金字的碑,康熙38年玄烨南巡时所书,赞扬朱元璋的治国手段超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由曹寅制成巨匾,悬于享殿的重檐之间,并刻石立碑。碑座也是赑屃,和在四方城看到的相同。原来的碑身已断,碑额遗失,现在的治隆唐宋碑是同治年间所刻的。</p> <p class="ql-block">  在治隆唐宋碑的东西各有一块碑,是乾隆拜谒明孝陵所立的诗碑。</p> <p class="ql-block">  这个被玻璃罩保护的碑上有多种文字。</p> <p class="ql-block">  殿后有两块碑,这是1909年江宁知府立的告示碑。</p> <p class="ql-block">  这也是江宁知县立的碑。</p> <p class="ql-block">  只顾看前面,后来搜索看到原碑断成三块,被砌在水泥墙中,在碑殿后面能看到,我没有注意碑殿后面,不知是否有。</p> <p class="ql-block">  碑殿后面两边各有一个神帛炉。</p> <p class="ql-block">  享殿</p> <p class="ql-block">  有享殿遗存的石柱础。</p> <p class="ql-block">  内红门</p> <p class="ql-block">  过了内红门走过去就到了明楼,明楼前有一座很宽的桥。</p> <p class="ql-block">  方城外部用大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p> <p class="ql-block">  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p> <p class="ql-block">  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p> <p class="ql-block">  明楼内有明孝陵、朱元璋、马皇后的图片展。</p> <p class="ql-block">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拓印件图片,原碑文已经不太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航拍图。</p> <p class="ql-block">  楼后面是宝顶。朱元璋及其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1997年起,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孝陵进行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证实,历史上没有一次能够盗掘成功。</p> <p class="ql-block">  还是要走拱形隧道的台阶离开。</p> <p class="ql-block">  从明楼出来,绕到享殿旁边走。</p> <p class="ql-block">  有两只鹿从西配殿基址跳下来,过路到另一边吃草。</p> <p class="ql-block">  具服殿基址</p> <p class="ql-block">  东、西井亭遗址,这是西井,西井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本想到旁边颜真卿碑林遗址看看,已经走到路边,一位先生告诉我,没有什么东西可看了,只有地面有些遗迹,于是离开景区。</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明孝陵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宏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