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金水区北、连霍高速与中州大道交叉口东南隅,发现于1964年,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时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p><p><br></p> <p><br></p><p> 大河村遗址,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考古重要发现之一,论面积之大、文化层堆积之厚、文化内涵之丰富、延续时间之长,是黄河流域数千处古遗址中的佼佼者。其重要价值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p><p><br></p> <p><br></p><p>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仰韶文化堆积层</b></p><p>大河村遗址中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基本上是延续发展下来,时间长达3300多年,这是其他古代遗址所不及的。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直到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是郑州地区远古文化发展的历史缩影。为研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p><br></p> <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2⃣️绚丽多姿的大河村彩陶</b></p><p>仰韶文化发现初期,曾一度称为彩陶文化,由此可见彩陶是仰韶文化最为醒目的标志,也是仰韶文化与我国其他新时期时代文化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利用彩陶的发展规律和风格的不同,研究仰韶文化的分期和类型的划分及各类型的早晚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p><p><br></p> <p><br></p><p>3⃣️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彩陶上的星象图案</p><p>在大河村遗址中曾多次出土绘有天文星象图案的彩陶片,其重要性在于数量较多,内容丰富。经汇编整理,有太阳纹、月亮纹、日晕纹、彗星纹、星座纹等多种图案。大河村先民们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就经常不断地在生活、生产的实践中,观察认识和总结一些自然现象和变化规律。其中包括与人类生存关系最密切的太阳、月亮和星体的一些运行和变化,如一些陶钵上绘有三个月亮纹,反映了先民们已经认识到三个月为一季度的自然规律。另有一些陶钵上绘有12个太阳,反映了先民们已经产生“十二个月为一年”的概念。他们用生动形象的花纹图案绘在一些陶器上,成为我国发现最早的天文学的资料。它比我国殷商时代甲骨文中有关天文学的资料记载,还早两千年左右。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和历法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p><p><br></p> <p><br></p><p>4⃣️卓越精湛的建筑技巧——F1—F9房基遗址</p><p>在大河村遗址中,已发现的各类遗址聚落形态完整,功能布局明确。房基、窖穴(灰坑)、陶窑、墓葬等数量众多,分布密集、布局完整、工艺先进、保存完好,构成了在长达3000年时间内大河村遗址非常清晰的村落布局。尤其是出土的史前房基遗址,为世人惊叹。现博物馆内已进行保护展示的仰韶文化房基F1~F4,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p><p><br></p> <p><br></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5⃣️吸纳融汇多种不同文化</b></p><p> 大河村遗址中出土一些山东大汶口文化和湖北屈家岭文化的遗存,这为研究我国黄河中、下游与长江流域诸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确凿的地层证据和实物资料,也是我国古代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见证。</p><p><br></p> 第一部分:日常生活 第二部分:大河村近邻遗址 第三单元:丧葬习俗 竖穴土坑墓 翁棺葬 <p><br></p><p>时间:2020年12月30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