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和顺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城西3公里处,古名阳温暾村,因有河顺乡流过,改为“和(河)顺”,这里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和顺自古有重教兴文的优良传统,这里有被誉为“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和顺图书馆,保存完好的 文昌宫;从这里走出了一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文字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3日,云南之旅第三天,从巍山到达和顺古镇外时,夜幕已经降下来,车刚到镇口就被拦截——买票、检疫。一通忙乱后,进入和顺。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团队需要分两个地方住宿,据说两地相距一公里左右。我和清兰坐在车尾,所以送走第一家客栈住宿的队友后,跟着大漠坐车继续往镇里走。天黑路窄又颠簸,感觉车绕了可不止一公里,包车司机边开边抱怨,终于在堵车堵死了的时候,大发脾气,不肯再往前开,我们被司机轰下了车,让我们自己走过去。万般无奈下,我们六个人只好简单的拿了洗漱用品,黑灯瞎火的一脚深一脚浅的往预订的客栈走。知道此时的大漠已经大为光火,却又为了之后的行程一车人的生命安全,对司机的行为不得不隐忍,我们也都不好再抱怨(免得“引火上身”)。谁知导航也要“捣乱”,我们像没头苍蝇似的跟着它在河边转了半天,还是不知道往哪边走,最终还是大漠联系客栈老板,按老板指点,七拐八拐的找到和顺小学校,才算摸到了客栈。</p> <p class="ql-block">放下行囊,几个人赶紧出去“找饭辙”。客栈老板给我介绍了家小馆,经济实惠,味道也不错。填饱肚子,心情也好了,就事儿逛逛古镇夜景也蛮不错的哈。</p> <p class="ql-block">稀豆粉粑粑,腾冲有名的小吃,心里想着,第二天早点就吃它了。</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夜是热闹的,栉比鳞次的客栈、酒吧、饭馆、玉石店、服装店顺山势而建,灯火通明,霓虹耀眼。</p> <p class="ql-block">夜深了,古镇渐渐睡去。我们也要“归巢”了,明天继续。</p> <p class="ql-block">回到住处,约好第二天七点半出发,就各自安歇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七点钟,打开门一看,外面居然还是黑咕隆咚一片,瞬间想起前苏联的一部电影的名字——《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看这架势,我的“稀豆粉粑粑”要泡汤了,缩回屋,先收拾停当,胡乱吃了两块自己带的蛋糕,等待。直到七点半多了,才听到大漠叫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伴出了客栈,先在和顺中心小学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头天晚上我曾请教过客栈老板:我们只有一上午时间,怎么游古镇?老板给的建议是:元龙阁、艾思奇故居、洗衣亭、和顺图书馆、弯楼子民居和几个大的宗祠有必要去看看。大漠的意思:艾思奇故居和和顺图书馆是必看的,其他地方,根据时间选择性的看。先奔艾思奇故居,然后回客栈拿行李退房,再去图书馆。大家自是没意见,老板也告诉过我,艾思奇故居和元龙阁、洗衣亭还有刘氏、李氏宗祠都在一个方向。时间不等人,出发!</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古镇和夜晚的格外不同,出奇的宁静,少见行人,只偶尔有一两辆摩托或是汽车从身边擦过。古镇的街巷很窄,青石铺就。因为是依山而建,街道的坡度都很大,走在路上,有上、下山的感觉。每条巷子都有几家客栈,<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房屋多是和顺原汁原味建筑,从</span>外面看过去都是鲜花装点,虽风格各异却是同样漂亮精致。</p> <p class="ql-block">还是从昨天走过的一门三巷下到河边,沿河边公路向北前进。</p> <p class="ql-block">野鸭湖。晨曦中的野鸭湖美的让人挪不开眼。</p> <p class="ql-block">刘氏宗祠,建于清咸丰五年,临溪伴水,气势非凡。宗祠布局错落有致,风格精致典雅,环境清幽,供奉着国内最大的“家堂”(供奉祖先的神龛)。</p> <p class="ql-block">出了刘氏宗祠不远,就是高大巍峨的水碓李德贵妻百岁石牌坊,上面有云南省主席唐继尧题写的“天姥峰高”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过了百岁坊就是李氏宗祠,看着大门紧闭,我们也就没有上去,继续向艾思奇故居奔。</p> <p class="ql-block">公路走到头是一片广场,广场的东侧有一道山门,隔断了“仙凡两界”,门内就是元龙阁了。</p> <p class="ql-block">是不是仙气飘飘的。</p> <p class="ql-block">元龙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乾隆二十七年重建,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元龙阁面临碧波荡漾的龙潭,背依古树参天的黑龙山,由山门、龙王殿、三官殿,魁星阁和观音殿组成,构思奇巧,结构紧凑,依山靠水,宛若人间仙境。阁内有许多名家名联,更加增添了元龙阁的高古气氛。</p> <p class="ql-block">临阁对弈,观棋不语,妙哉!</p> <p class="ql-block">洗衣亭。在和顺沿着小河边走,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矗立在水边,这样的亭子和顺有六座,是全国独有的风景。洗衣亭可以洗衣纳凉,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和顺的男人亦儒亦商亦农亦走四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了这样的亭子,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很暖心吧?可是,为什么?我却从这古老的亭子里看到了那些古老的岁月里和顺女人的悲凉和无奈……</span></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故居位于和顺乡水碓村,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有串楼通栏,雕花格扇,西式小阳台,在西楼和厅楼有艾思奇的生平事迹陈列展。整座建筑古朴典雅,精致清幽。</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蒙古族后裔。1910年生于云南腾冲和顺李家大院。其父李日垓是辛亥革命元老,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艾思奇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在中国最早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使哲学变为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人们称他为“人民的哲学家”。</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故居出来,沿野鸭湖边漫步回客栈。野鸭湖畔,山清水秀,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还是从一门三巷上去,回到客栈拿了东西退了房出来,看了导航,图书馆和弯楼子、寸氏宗祠也在一条线上,呵呵。</p> <p class="ql-block">路过集市,好不热闹,还有好多水果蔬菜是我不认识的。我们先找了家小饭铺吃点儿东西(也不知算是早饭还是午饭了),吃罢饭继续逛。</p> <p class="ql-block">大石巷,看到巷口的牌坊,着实眼熟,我们昨晚曾来过。</p> <p class="ql-block">寸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808年)。是和顺历史最为悠久的宗祠之一。宗祠坐落于大石巷右侧,占地面积2222.4平方米。坐东向西,自里向外正殿、两厢、内院、前厅、前院、大门以及大门外的两层石月台,从月台拾级而上,具有步步高升之势,且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座宗祠该是迄今为止我看到过的最有气势的家庙了。</span></p> <p class="ql-block">弯楼子民居博物馆,就在大石巷里,是一处精致的古民居,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而得名。弯楼子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李氏家族的代称。是一幢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第一院为主人的家族史展览,第二院为和顺民居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人匆匆往寸氏宗祠赶时,谁都没有注意到隐在路边的“弯楼子”。从宗祠出来,导航,只能又掉头往回,再爬大石巷那大陡坡。</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拿水壶的老人家说:这里是我的家。我们好羡慕哦!</p> <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深几许?古色古香的深宅老屋镌刻着几多岁月的印记和蹉跎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一栋弯楼子转的我晕头转向,出来跟在队友后面直奔和顺图书馆。居然又是从寸氏宗祠门口过去的。</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位于和顺风景如画的双虹桥畔。<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全国建馆历史最长,藏书最丰富的乡村级图书馆。</span>由大门、中门、花园、馆舍主楼、藏书楼等组成,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大门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汉景殿的牌楼式大门,门额悬和顺清代举人张砺书“和顺图书馆”匾额,蓝底白字,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是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的,主楼和藏书楼,雕梁画栋,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内有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和顺双虹桥。</p> <p class="ql-block">从和顺图书馆出来,路过文昌宫。据说这里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曾经是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文昌宫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既民间称的文曲星。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的8位举人和403位秀才,它与一墙之隔的图书馆珠联璧合,构成了和顺独有的村落文化。可惜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门紧闭,我们不得其门而入。</span></p> <p class="ql-block">我感觉这个伫立在荷花池中的亭子,应该就是为了纪念首任和顺益群中学校长寸树声先生而建的“雨洲亭”了。如今池内已是满目枯荷,盛夏时,荷叶田田,荷花婷婷,应该是最美的吧。</p> <p class="ql-block">往回返的途中,不时会遇到住在另一处的其他队友,也算是“殊途同归”啦!下图是途遇考拉、远征姐并与其一同奔赴邮局打卡途中。</p> <p class="ql-block">尹家巷口,我发现和顺每条街巷的入口都是一座牌楼,或繁或简。</p> <p class="ql-block">在尹家巷外的洗衣亭旁登车离开了和顺。上车的那一刻,我希望有一天还能回到这里来,安安静静的住上两天,从图书馆借一两本喜爱的书,或是野鸭湖畔,或是元龙阁处,寻一静谧之所,细品,若有清茶一盏,更佳……</p> <p class="ql-block">(资料参考网络及客栈老板提供的和顺地图的景点简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