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p>  <p class="ql-block">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培养清雅、清明、清正、清和的新时代农村好少年,我校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区域实际,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制定了劳动教育指导纲要。</p>  <p> </p>  教育概况  <p class="ql-block">为利于劳动教育的高效开展,补齐学校劳动教育的“短板”,使劳动教育成为学校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方式,我校着力构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p>  (一)开展劳动教育基础课程  <p class="ql-block">1、劳动教育基础课。我校每周开设1节劳技课,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总结交流等,与主题班会课、地方课和劳动实践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学校针对不同学段制定了具体的教学指导纲要。</p>  <p class="ql-block">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课</p>  <p class="ql-block">垃圾分分类,资源不浪费。学校的宣传栏就是绝佳的学习阵地。老师们正在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微讲座,让环境小卫士们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学习垃圾到底该怎么分类。</p>  (二)开展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p>校本课程是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和热情的有效方式,是对劳动教育基础课程的重要补充和延展。相较于劳动理论教育而言,校本课程具有良好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能够促进学生将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校为各学段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低年级(一-三年级)</u></b></h1><h1><b>1、物品整理。</b></h1>  <p>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他们的课桌总是乱糟糟的,教师得手把手地教学生整理收纳好个人的学习用品,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检验劳动成果,学校每学期初举行一次“物品整理大比武”。</p>  “全体同学做好准备,开始整理!”少先队总辅导员梁老师一声令下,“物品整理大比武”开始了!<br>同学们早已训练有素,个个都是整理小能手。<br>速度这么快,同学们整理好物品后有序在走廊排队,等待评委老师的检阅。<br>  走进教室,桌凳整齐划一。评委老师俯下身检查抽屉,结果太令人满意了,书本、文具、水瓶的朝向都一致,真是赏心悦目。<br>低年段的物品整理大比武,拉开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序幕。<br>  <h1><b>2、农事体验。</b></h1><p class="ql-block">体验农耕爱劳动,亲近自然爱生活。2019年年初,学校利用闲置地块开辟出一个“微型农场”,根据班级数划分了多块土地。</p>  一至三年级抽签认领劳动基地,需要负责菜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每学期末,学校组织人员对各班的“一米菜园”进行评选。  嗡嗡嗡~ 勤劳的小蜜蜂们🐝帮助食堂阿姨一起摘菜 、除草、洗菜。  学校精心设计的“一米菜园”农事劳动课程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他们亲近泥土,体验种植,从小四体勤、五谷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更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  <p class="ql-block"><b>3、手工制作。</b></p><p class="ql-block">我校依托乡村少年宫平台,开设手工制作兴趣小组,并组织辅导老师广泛征集意见,讨论筛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定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践行劳动教育。</p>  兴趣小组的成员们化身能工巧匠,别具匠心,将一些废弃物品变成美丽精巧的小挂件。  这一件件富有创造力的手工作品都是小小巧手们的劳动成果,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让学校更加动人。  俗话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在手工制作劳动课程中,同学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得到同步锻炼。  <p class="ql-block"><b>4、教室清洁。</b></p><p class="ql-block">良好的教室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它对学生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打造窗明几净的教室环境,各班将教室打扫工作细致分工,责任到人,制定了详细的教室打扫安排表。</p>  怎么越拖越脏呢?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老师上课辛苦了,给老师的讲台收拾收拾吧!  扫把乱了,我要给它摆放好,可不能让它乱糟糟的。  看,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劳动带来的喜悦笑容。  每周,总务处组织“检查小分队”对各班教室卫生进行评比,每个年级选出一间“极净教室”。  一个自然、和谐、干净的教室环境能让孩子们受到感染,得到激励,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劳动意识。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u>中高年级(四-五年级)</u></b></h1>  <p class="ql-block"><b>1、修枝剪叶。</b></p><p class="ql-block">我校种植了许多乔木灌木,错落有致,需要定期修剪。学校将树木养护工作分配到各个班级。同学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认领了自己班级护养的小树。</p>  五(3)班教师正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树形的特点,同时在劳动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给学生剪枝修型,思考给树木剪枝修型的意义。其实,人的成长和植物的成长一样,都需要不断“修剪”,才能长得更加旺盛。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点拨下,逐渐领悟了剪枝修型的要领,针对不同的品种,不同树木的特点,使用不同的修剪方法。  一位劳动小能手在教师的示范后迫不及待的想要给大家展示,边展示边给其他同学讲解。你看,学生们认真学习的小眼神。  在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花坛里的景观灌木被修剪得整齐又漂亮。其实,人的成长和植物的成长一样,都需要不断“修剪”,才能长得更加旺盛。  <p><br></p>  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园林艺术的美,提高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  <p class="ql-block"><b>2、花木栽种。</b></p><p class="ql-block">小手动起来,校园美起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绿化意识,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努力营造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我校特意在南边围墙下建造一处花坛,划分区域,购置了各种花籽,给四至六年级学生种花,并精心设计了“一米花园”课程。</p>  孩子们种花、育花,扮靓校园。  <p>一位同学正在给花儿清理杂草。</p>  “乱花渐欲迷人眼”,那些缤纷的的花儿开的多么鲜艳!<br><br>  文字,源于生活。生活,赋予人思想。同学们用笔记录下自己的劳动过程,这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种下一棵树,留下一片情。”2019年起,我校坚持举行毕业班植树活动。六年级每个班为母校种一棵树,给母校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绿。  <p class="ql-block">毕业班种下的树</p>  “花木成畦手自栽”。在动手实践中不仅能为校园增添一份色彩,也增强了“劳动创造美”的意识。  <h1><b>3、艺术剪纸。</b></h1><p class="ql-block">剪纸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郭沫若先生曾以“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誉之。我校以乡村少年宫为活动阵地,依托本校师资,成立了 “钦剪工作室”,开设剪纸兴趣小组,制订详细的“教学进度安排表”。</p>  在教学楼四楼的手工教室里,老师们细心指导,从模仿传统剪纸开始,鼓励学生自创形态,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耐心而又细致的剪刻,一幅幅形象逼真,刀工精美的剪纸作品在师生们的巧手下诞生。  一年一度的“校园足球文化节”剪纸比赛项目上,一群人远离赛场的喧闹,在老师的指导下,聚精会神地或剪或刻,在彩纸上再现足球健儿的飒爽英姿、足球竞技的精彩瞬间。  他们用一幅幅剪纸习作为“校园足球文化节”加油,助威、喝彩!<br>同时,我校立足红色阵地,在剪纸劳动课程中融入“红色元素”,如以“红色剪纸赞英雄”为主题,剪出红色人物,剪出红色故事,剪出红军精神。<br>  学校也为师生作品提供许多展示平台。在楼道系上剪纸作品,在教学楼一楼打造 “将军风采”百米剪纸长廊,在校内外举行作品展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剪刻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和期待,体验到创作之艰、传统之美、劳动之趣。  <p>他们用一幅幅剪纸习作为“校园足球文化节”加油,助威、喝彩!</p>  <p class="ql-block"><b>4、内务整理。</b></p><p class="ql-block">我校是一所半寄宿制的农村学校,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家里离学校比较远,往返不便,在校寄宿。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创设整洁、美观、和谐的宿舍生活环境,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将内务整理明确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制定详细标准,开展评先树优活动。</p>  四年级学生刚开始寄宿,内务整理不够规范。班主任亲自示范,从牙刷茶杯的摆放到被子的折叠,事无具细,一步一步指导学生。  牙刷牙杯的朝向一致,毛巾、水桶摆成一条线,洗漱台抹得铮亮。孩子们按照老师示范的标准整理内务,更加得心应手。  “叠被子”大赛上,学生们一个个动作熟练。“调皮”的被子,在他们灵巧的手里俨然一块平整的豆腐。  冬天悄悄来临,天气越来越冷,袜子也得勤洗勤换。  寝室明亮洁净、床铺一尘不染,处处传递着“热爱生活”的信号。孩子们住在这儿,就跟住在家里一样。  寝室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休息场所,也是一个育人园地,当孩子们进行寝室内务整理时,不但增进了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p class="ql-block"><b>5、食堂帮厨。</b></p><p class="ql-block">食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为了扩大劳育的渠道,我校以帮厨活动作为劳动课程生活化的一个载体,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每周安排一个班级到食堂帮厨。</p>  学生深入食堂,在阿姨的指导下洗菜、洗餐盘、擦灶台、清理厨余垃圾等,了解“一饭一菜”背后的劳动。  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纷纷表示:食堂阿姨真是太辛苦了,以后饭菜可不能轻易倒掉,这可都是食堂阿姨的辛辛苦苦做的!这就是劳动教育的魅力,学生潜移默化中懂得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p class="ql-block"><b>6、班级建设</b></p><p class="ql-block">美好的班级是靠大家美化出来的。为促进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我校每年举办一次“班级文化建设大赛”,鼓励师生动手合作,共同创建一个美丽舒适的学习环境。</p>  走进每一间教室,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墙上的每片装饰都是孩子们亲手贴上的。  教室里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在一双双巧手的精美“包装”下,讲述着一个个虽稚嫩却动人的成长故事。  这都是师生共同的劳动成果,孩子们必定更加精心呵护教室的每一处布置。  <p class="ql-block"><b>7、校园清洁</b></p><p class="ql-block">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园应像伊甸园一样引人入胜”,说明优美、舒心、干净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为了保证校园的干净整洁,开学初,总务处将公共区域划分到各班。</p>  劳动实践过程中,班主任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让“劳动吃苦”成为学生的“成长营养”。  有了老师的教育指导,同学们的劳动观念更强了,早、中、晚三小扫时也更积极高效。  同学们对校园各个角落,采取“地毯式”清理模式,做到人人动手,相互配合,不怕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  大家一起动手把水沟里的落叶捡起,美丽的校园考靠校园的每一个学生来维护。  经过全体师生的齐心协力,美丽的校园仿佛洗了个干净的热水澡,焕然一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恢复了勃勃生机。  (三)开展劳动教育拓展课程  <p class="ql-block"><b>1、参观作坊。</b></p><p class="ql-block">“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些经典诗文,都是在酒的催化下诞生的。酿酒也是一种传统手艺。南溪恰是远近闻名的酒乡,有不少酒厂。因此,我校结合地方特色,与酒厂达成长期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村民酿酒,感受劳动的乐趣。</p>  临近新年,村里的酒厂愈发忙碌。六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附近的酒厂参观,一进门,一阵酒香扑面而来。酿酒师傅热情地为同学们介绍这门祖辈传下来的手艺。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也想当回小酿酒师,自己动手做一做米酒。<br>参观完米酒酿造过程,同学们还觉得意犹未尽,特意制作了相关手抄报。<br>  活动过程也得记录下来,这是一次多么新奇有趣的体验呀。  <h1><b>2、研学旅行。</b></h1><p class="ql-block">2018年起,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并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2020年11月12日,学校组织四至六年级学生赴井冈山红色圣地,开启研学之旅。</p>  同学们在研学营地体验了特别的劳动实践课程——编草鞋。在当地阿姨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体验编草鞋,看似简单,但编起来可不简单。  学生们从编草鞋这个动手过程中,更加能体会到“红军草鞋”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它不仅是当年千万红军战士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的一个历史见证和象征,同时它也传递了在新形势下,中国人民将永远继承革命前辈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坚强决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堂可以用手去感触的历史课,也是一堂深刻的劳动教育课。  <p class="ql-block"><b>3、军民共建。</b></p><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为培养学生自强、自理、自护的思想意识与实践能力,我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井冈山脚下空军94719部队泰和场站学习和参观。</p>  同学们身着统一的红军服,英姿飒爽。满心期待,一路欢歌。  其中,最让孩子们震撼的是军人叔叔的宿舍,被子被叠的四四方方,棱角分明,摆放在床头正中间,帽子放在被子正中间。  军人叔叔为同学们示范了如何把一床普普通通的棉花被叠放得方方正正。  看着军人叔叔流下的汗水,听着他们的讲解,同学们才知道把被子修成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花一到三个月的时间每天对被子进行碾压。  干净整洁的内务的确让人赏心悦目。战士们不仅被子被叠成豆腐块,毛巾脸盆一切生活用品都按顺序摆放,各就各位,井然有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一言一行的熏陶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回家之后也要养成勤动手,爱干净,整理家务的好习惯。  <h1><b>4、公益服务。</b></h1><p class="ql-block">我校将劳动教育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学校少先队在全校层面成立志愿者服务总队,在班级成立志愿者服务中队,制定社会公益服务计划,到街道、养老院、村委会等场所开展志愿者服务。</p>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四年级学生去帮村里打扫卫生。用力所能及的劳动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感恩社会。  孩子们走出校园,不断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h1><b>5、家务劳动。</b></h1>  <p class="ql-block">学生劳动自觉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如果父母勤劳,必然促使孩子们自觉地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劳动任务。我校坚持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课程化,引导学生从家庭小事做起,参与家庭劳动,通过家校联合设立“家务劳动清单”。</p>  通过微信群,要求家长让孩子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在班级群里日常打卡。  孩子们帮着家里干一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洗碗、浇花、扫地、喂鸡……更能体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辛苦。  <p>多种多样的劳动方式,展现了南小少年们爱劳动、会劳动、勤劳动的精神风貌。<br></p>  劳动教育评价  <p class="ql-block">加强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里指出,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学生劳动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劳动评价,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以评价助推劳动教育</b></p><p class="ql-block">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劳动成果与技能的机会,围绕南溪小学“最美劳动者”的倡议,学校定期开展“最美劳动者”评选。评选标准包括农场、教室、修枝剪叶、手工制作里的知识、技巧、布置等,将学生引入劳动知识的探究中,评选出各类“小小农博士”和“劳动小能手”。评选出的“农博士”“小能手”还会带领同学参加学习自己的实践成果,进一步促进新劳动教育的良性互</p>  展望未来  <p>南溪小学劳动教育体现了南溪地方特色文化,与中国工农红军小学“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校园文化传统相结合。未来,要更加综合结合省情教育,德育主题班会,主题队会、校企劳动实践基地,村校劳动实践合作,校本课程相关内容,通过科技文化节等传统活动平台加强劳动教育,打造“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展示”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劳动课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p>  结语  <p>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健,美育浸润,劳动淬炼,五育并举筑基学生美好人生。今天,我们在学生心中播种下“五育”的种子,明天每一位学生一定如参天大树舒枝展叶,拥抱美好与阳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