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速写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使我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速写能培养绘画概括能力,使我们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画出对象的特征。速写能为创作收集大量素材,好的速写本身就是一幅完美的艺术品。</p><p>速写能提高我们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 默写能力。速写准确的造型和对景观的感受,以及自己画速写时的状态,对速写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加强对景观形象特征的感受,轻松自信的表达,速写自然也就能画生动了。</p> <p>游览祖国山河,曾经到过北京丰台、广东梅县、临潼骊山、安徽黃山、秦岭牛背梁…画速写能把感受和想象形象化、具体化。经常练习速写,能使我们迅速掌握景物的基本结构,对创作构图和情节内容有很大的帮助。</p> <p>临潼骊山</p><p>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骊山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相传在洪荒时代,这里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为帝王游乐宝地,西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也发生于此。 </p> <p>骊山是中国古今驰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因系西周时骊戎国国地,因此称为骊山,唐时临潼名昭应、会昌,骊山又曾因此改名为昭应山、会昌山。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东西绵亘25公里,南北宽约13.7公里,海拔1302米,山上松柏长青,壮丽翠秀,似一匹青苍的骊驹而得名。《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p> <p>南京鼓楼</p><p>南京鼓楼,位于南京市中心明城墙内中央的鼓楼岗上,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旧时南京城的报时中心,也是催促文武百官勤于政务,提醒百姓辛于劳作,京师迎王、接诏书、选妃等重大庆典的重要建筑,是明朝京师的重要建筑和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官式砖构建筑的代表。</p> <p>南京市电报电话大楼</p> <p>紫金山天文台</p> <p>紫金山天文台</p><p>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上,毗邻钟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4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建成;1950年5月,成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据2015年12月天文台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有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共有在职职工310人,在学研究生157人(其中硕士生77名、博士生80名)、在站博士后12名。2017年3月2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被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2017年3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新发现一颗彗星命名“紫金山”。</p> <p>广东梅东村</p><p>梅东村是广东省平远县大柘镇下辖村,地处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城东部,常住683户,人口2798人(2013年统计结果),耕地面积1154亩,全村所辖四个片区:上选区、下选区、上梅南、下梅南。</p> <p>广东梅东学校</p> <p>农行北京丰台支行招待所四楼观外景</p> <p>在农行北京丰台支行参加全国农行系统美训班培训的李铁军(户县农民画家)</p> <p>黄山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最为主体的景点自然是黄山风景区,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都难以描述“黄山之美”。</p> <p>黄山市华山宾馆</p> <p>去黃山路上看到的民居</p> <p>云谷寺远眺</p><p><br></p> <p>云谷寺前山</p> <p>云谷寺索道</p><p>云谷寺位于黄山钵盂峰下,罗汉峰和香炉峰之间,海拔890米。南宋右丞相程元凤曾在此读书,故又名丞相源。明代文士傅严漫游至此,应掷钵禅僧之求,手书“云谷”二字,此后禅院改名“云谷寺”,云谷寺就成地名了。 这一带山峦重叠,溪谷蜿蜒,云雾吞吐,明万历间(1573-1620)在此建掷钵禅院,崇帧时(1628-1644)改名云谷寺。寺周群峰环绕,翠竹如海,苍松巧石,黄杉、茶树,处处入画。南面入口的路旁、溪岸,石刻如林。寺前有黄山灵锡泉,寺附近树林中有两株名木古树,一为异萝松,一为铁杉。今寺已不存,旧址上盖有宾馆,自东路登山者在此小憩,可远眺变幻风云奇景,品尝黄山毛峰名茶。在此建登山索道。并建有“云谷山庄”宾馆。</p> <p>黑虎松</p><p>黑虎松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生于</p><p>白鹅岭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p><p>1650米处。狮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时,</p><p>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寻黑虎不见,</p><p>只见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p><p>虎气凛凛,且冠盖浓绿近黑,似一黑</p><p>虎卧于坡下,故名“黑虎松”</p><p><br></p><p><br></p> <p>黄山笔峰</p><p>巉岩壁立望长空,</p><p>虬柏织云雨雾中。</p><p>谁在此间藏画笔,</p><p>描出秀岭万千重。</p> <p>始信峰</p><p>始信峰的"秀",秀在峰林小巧玲珑,悬崖突兀,谓之"挺秀",还秀在古松林立,苍劲多姿,谓之"幽秀",故谚云:"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加上此峰临空而立,烟云环绕,又使它显得"灵秀"。登上峰巅,还可尽览四周风光:宫殿式的北海宾馆,奇花争妍的散花坞,清凉台前的石猴观海,石笋矼上林立的石笋,群峰争奇的西海,太平境内隐约可辨的沃野田畴等等。</p> <p>接引松</p><p>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p><p>始信峰三面临壑,唯有东南与另一峰相隔丈许,早先断木为桥,以渡游客。此松生于两峰隔谷边缘,清人刘大櫆记述:“北岸有松,横枝直抵南岸。”似在接引游人。后改木桥为石桥,名“渡仙桥”,游者仍扶此松枝过桥。接引松树高4米,胸径30.5厘米,冠幅3.5米×55米树龄约500年</p> <p>北海宾馆</p><p>黄山风景区北海宾馆,坐落在黄山北海景区,海拔1630米。由散花精舍别墅和北海主楼,贡阳山庄,曙光木屋别墅等组成的一个建筑群。邻云谷寺索道上。宾馆所在位置是黄山风光秀丽的北海景区。</p> <p>清凉台上观云海</p> <p>坐狮子峰画丹霞峰</p><p>在狮子峰清凉台观云海,看日出,瞬间天地变幻。漫天的云雾,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仿佛雾霭之中有千军万马,奔腾去来,构成了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p> <p>猴子望太平</p><p>在狮子峰北一座平顶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静观云海起伏,人称“猴子观海”。有诗曰:“灵猴观海不知年,万顷红云镶碧天。坐看人间兴废事,几经沧海变桑田。”当云雾消散后,石猴又如在远眺太平县境(即今黄山市所属黄山区)的绿野平畴,故亦名“猴子望太平”。今人有诗云:”小劫沉沦五百春,全真应是最多情。功成缘满归东土,跌坐灵山望太平。”</p> <p>飞来石</p><p>飞来石又名飞来峰、仙桃峰,位于光明顶和排云亭的中间,是黄山的地标之一。飞来石高12米,重600吨,底部与山石的接触面积很小,看上去摇摇欲坠却始终屹立不倒,非常神奇。1987年央视版《红楼梦》曾在此取景。飞来石形似从天外飞来落在崖上的巨石,相传宋代有个叫单福的石匠,一生想给家乡人民修座桥,但工程浩大,十分辛苦,八仙中的铁拐李为之感动,使用法力将黄山上的石头搬到了建筑工地,最后多余下一块巨石,铁拐李游到黄山,见黄山风景秀丽,便将石头落下。从此,这飞来石在这里落地生根。</p> <p>西海大峡谷</p><p>西海大峡谷位于黄山风景区西部,融峰林景观、峡谷奇观于一体,峰林竞秀,巧石林立,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被人称为“梦幻景区”或“魔幻世界”。西海大峡谷是黄山最秀丽、最深邃的景区,也是黄山最具代表性和最能展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区。</p> <p>气像站</p><p>黄山气象站是国家基准气候站,位于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1956年1月起每天定时观测天气并对外发布。2018年6月4日,中国气象局依据《中国百年气象站认定办法》,公布了首批中国百年气象台站名录。经认定,黄山气象站等433个气象站为中国百年气象站,旨在加强气象站的长期保护和气象人文、科技、历史的传承。</p> <p>飞来石近观</p><p>黄山前山险,而后山秀。后山是黄山北坡,沿芙蓉岭上行,蹬爬上6500余级石阶,一路溪水淙淙,寺庵幽古更增添了静谧的色彩。在此线,光滑的摩崖上,刻着直径约3米的大“佛”字,其他如“福”、“寿”南无阿弥陀佛”等,各尽风情,好似在隐隐的风中诉说着千年以来,人们对美好的渴望。</p> <p>剑峰</p> <p>光明顶上观</p> <p>蓬莱三岛</p><p>相传,唐代玄宗爱妃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后,一缕芳魂即游到此处。岛上金童玉女、仙子神姑,将她迎到仙宫“玉妃太真院”。不久,奉玄宗之命,四处寻觅贵妃阴魂的道士亦风尘仆仆地赶到,并受贵妃之托请玄宗早日来此聚会。玄宗得知杨贵妃的行踪后,很快一命归天,魂魄来到这“蓬莱三岛”,同贵妃相见如故。从此,两人又在此过上恩爱的夫妻生活,终于实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技”的美好愿望。</p> <p>牛背梁</p><p>牛背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大秦岭与两大母亲河——黄河、长江,组合出“一山两河”地带,形成神奇壮美的地理格局和生态画卷。牛背梁,不是一般的“梁”,而是“中华脊梁”的一段“梁”,是中华祖脉一部分的“梁”,是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重要一环节的“梁”。</p> <p>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陕西秦岭东段柞水、宁陕、长安三县(区)交界处。总面积16418公顷,是重要水源涵养地, 是中国唯一以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建立使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向东延伸了90公里,对加强秦岭生物多样性的全面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p> <p>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东部的绿色明珠。2020年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的第一站来到了这里。</p> <p>作为“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留着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羚牛、红豆杉、太白红杉等众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是物种遗传的基因库,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确定为40个最优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p> <p>牛背梁保护区1987年建立,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成立保护区管理局,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羚牛数量由1980年的78只增加到现在的350多只。</p> <p>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距西安仅56公里,一小时的车程,游客即可从喧嚣的闹市进入幽静的森林,欣赏具有南方特色的青山绿水和自然风光,体验秦风楚韵交汇处所特有的语言、饮食、民居等民俗文化,感受踏上黄河、长江分水岭一览壮丽风光的美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