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教深悟润无痕 静水流深沁人心|记肖培东老师示范课《老王》

张晓晖

<p>  12月7日,时值短冬的海口,虽不似北国天寒地冻的凛冽,却也有一种追风透骨的寒凉,天色阴翳,空气中氤氲着寂寂的冷,让人不禁然想起“日星隐曜”之类的词句来,而五源河学校的报告厅里却暖意融融、“星光璀璨”,原来是我们可亲可爱的肖培东老师来传经送宝啦!今天他执教的示范课是杨绛先生的《老王》,排在上午展示课的第二节。</p> <p><b style="font-size: 15px;"><i>  肖培东老师,浙江永嘉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首届名师模范班主任。全国首届“我即语文”教学奖获得者,第二届中国“好老师”。全国中语会课堂优化策略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分会理事,“国培计划”教育讲座专家,浙江省首批“名师名校长”导师资源库人选,多家语文核心期刊专栏主持人。出版专著《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教育的美好姿态》等。</i></b></p> <p>  “上课!同学们好!”</p><p> “老师好!”</p><p> “上一节课也是你们是吧?”肖老师身体向前微倾,面露微笑,和颜悦色地说道。</p><p> “是——”几个孩子像是玩捉迷藏被抓住一般,狡黠地笑了起来,坐在台下的我,我们这些老师们,不觉莞尔一笑,紧绷的神经也在这轻笑声、眼神里舒缓开来。</p><p> “学习了什么课文?”</p><p> “《背影》。”</p><p> “一起来读一读《背影》的第一句,预备起——”</p><p>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清脆爽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报告厅里,悄悄地钻进每一位老师的耳朵里。肖老师紧接着说道:“每个作家写文章呢,都是情寓于心中,所以他懂得借助生活当中的某一个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朱自清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那如果杨绛也仿写这么一句话,老王去世多年以后,她想起老王,她最不能忘记的是老王的什么呢?”</u></p><p> 课堂就这样了无痕迹得铺展开来,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没有丝毫的刻意。这样的开头,就像汽车一路行驶在坦荡如砥的高原,让人惬意而舒畅,仅是开始,已然折服于肖老师的灵动与智慧了!</p> <p>  “我认为杨绛最不能忘记的是老王的三轮车!”一个孩子抢先回答道。“哦?因为它承载着?”老王的生计!”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承载着老王的生计,也承载着对杨绛的关心和爱对不对?”孩子点点头。“我认为杨绛最不能忘记的是老王送的冰,因为他送的冰比之前送冰的大一倍!”“她最不能忘记的是老王送的香油和鸡蛋!”“是最后一面见老王时他如僵尸般直僵僵地样子!”……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每说到一处,肖老师总是让他们阅读相关的段落文字,在文字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走向内心深处去,他从来不会忽略直抵那些藏在文字里的通往读者心灵深处的细节。<b><i>一个看似随性的导入,却有着无与伦比的魔力,让孩子们上上下下地把文本搜罗了个遍,轻巧自然地就让孩子们感知了课文,怎一个“妙”字了得!</i></b></p> <p>  在品味揣摩“香油和鸡蛋”相关文字时,肖老师带着孩子们齐读了文章的最后一段——“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次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原来,鸡蛋与香油只是愧怍心理的触发点,而老王与杨绛的对话才是愧怍情绪的发源地!这便自然而然地让孩子们注意到了老王与杨绛的对话,找准了切入点,肖老师便还原情境,来了一招“闲话老王”——</u></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片段一:</i></b></p><p><b>师</b>:“老王,你怎么就成了单干户了呀?”</p><p><b>生</b>:“还不是因为当时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一个孩子像模像样地叹息着说。</p><p><b>师</b>:“哎哟~真可惜!”</p><p><b>生</b>:“唉……人老了,没用了!”孩子沙哑的喉咙倒使得这个中的辛酸和无奈平添了几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片段二:</i></b></p><p><b>师</b>:“老王,那你靠什么活命啊?”</p><p><b>生</b>:“一辆破三轮车而已……”孩子声音低沉地喃喃着。</p><p><b>师</b>:“老王,你家里还有哪些人?”</p><p><b>生</b>:“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片段三:</i></b></p><p><b>师</b>:“诶?老王,那儿是不是你的家?”</p><p><b>生</b>:“住那儿多年了。”</p> <p>  <b><i>肖老师抓住“闲话”去对话,将转述表达改为直接对话还原情境,让学生进入到那个场景去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语气。</i></b>师生间我问你答,反复问反复答,情感一遍比一遍丰盈,孩子们一遍比一遍入境,在不断地阅读中,读出了老王的辛酸,读出了杨绛的心疼,读出了人情冷暖……肖老师说“让孩子们主动跳进语言的深水中,读中品悟,努力使得作为读者的我们与作者发生重叠,最后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老师“抑制住自己强烈的表达欲望”,把时间还给学生。肖老师耐心地与孩子们对话,只做适当引导,从不着急拔高,更不强势植入,肆意打扰,这份自信与从容让我们钦佩!</p> <p>  要是你觉得这样还原对话的设计已然是妙不可言了,那么接下来补白对话的设计一定令你拍案叫绝!<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肖老师以老王只说“我不吃”这一“只”字入手,让孩子们感受到老王的欲言又止,关注到老王没有说出口的话,于是便有了补白对话的情境设计——</u></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_________________”</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他只说:“我不吃。____________”</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师:如果在对话的每句后面画线,那画线部分可能是什么?还有什么话是人物想说却未能言明的?思考一下,补全对话。</b></p><p> 问题一抛出来,孩子们立马思维涌动,脱口而出——</p><p>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b><u>你自己怎么不留着吃?</u></b>”</p><p> “我不吃,<b><u>我病了,吃了也没用</u></b>。”/我不吃,<b><u>这个是用来报答你的</u></b>。</p><p> “我不是要钱,<b><u>我要的是对你的酬谢</u></b><u>。</u>”/”我不是要钱,<b><u>我要的是报答你</u></b><u>。</u>”/“我不是要钱,<b><u>我要的是关爱和温暖</u></b>。”/“我不是要钱,我要的是<b><u>真正的关心,发自内心的尊重</u></b><u>”</u>……</p><p> 学生在不断思索和体验中“深深地悟”,在反复的问答和品味中一步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知到老王真的想要的,不只是温暖和关心,更不是钱,而是基于平等视野下的真正的尊重,自然而又深刻地体悟到文章的“愧怍”之情。补全对话这一精妙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学习,是我们追求的散文教学境界。肖老师在《深深浅浅之间》一书中写道“<b style="font-size: 18px;"><i>我们总会感动于苦难的内容,却容易忽略苦难的诉说形式。教学的意义,不只是重新舔舐伤痛,还要进入语言的沟沟壑壑、折折痕痕,去认清这种伤痛的独特表达。</i></b>”肖老师正是在品咂语言中感受作者情感的脉动,思想的波涛,去聆听人物内心深处真实的呐喊,通过语言这个“密道”,进入到文章里,去感受人物的话外音、内中情! </p> <p>  肖老师的课堂还是细心且务实的课堂,在孩子阅读描写老王送香油鸡蛋时外貌描写的片段时,将“伛”字错读,肖老师及时纠正并释义,在孩子的表述前后矛盾时也恰时指出,在孩子的遣词造句不合规范时也绝不含糊,这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所具备的洞察秋毫的敏感,是一个求真务实的教师专注课堂、着眼学生的职业素养。</p><p> 肖老师的课堂更是有爱的课堂,他总能从一群孩子当中发现满是砂砾的“小贝壳”,它有着坚硬的外壳,有着紧闭的内心,你若想取出它熠熠生辉的珍珠,要耗费更多的力量去撬动。<b style="color: rgb(1, 1, 1);"><i>我们在教学中难免遇到这样裹满砂砾、把自己埋起来的“小贝壳”,不少老师见之色变,生怕花费时间撬动它而影响了课堂。但语文教学是人的教学,肖老师从不会为了所谓的“精彩”去放弃任何一个小贝壳质变珍珠的机会。</i></b>他耐着性子不厌其烦地再三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尽管“小贝壳”用微笑与沉默放弃了很多次,但他终于还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分明看到:在课堂结束齐读课文的时候,肖老师举着的话筒里,传来了他涩涩地读书声!耳畔间霎时响起作家张丽钧的一句话:<b><i>“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i></b>!</p><p> 是的,没有一朵花错过春天,愿我们都能在教育的路上,用智慧、用爱去浇灌孩子们幼嫩的芽,待到山花烂漫时,静享一路芬芳!</p>

老王

老师

孩子

课堂

对话

鸡蛋

香油

我要

语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