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分享,共同成长——海口二中承办市特级教师大讲堂“优秀课题成果发布与推广”第四期活动

吴若静

<p>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省级优秀课题成果,把教研效能转化为教学效率,促进校际教科研交流,实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异地创新”,12月15日下午,由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和海口市教育人才综合工作站主办的海口市特级教师大讲堂“省级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与推广”2020年(第四期)活动在海口二中小报告厅如期举行。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培训部陈法明副主任、张昌赋、徐芳老师及我校分管教学教研工作的马彪副校长、教科处蔡佺主任等领导出席并全程参与了活动。</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宣传视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教培院培训部和我校教科研领导</h5>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陈素梅副院长和徐芳老师直接关注与推动,安排周密、内容丰富,还特邀了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中学历史教研员、省学科带头人吴永青老师和海口实验中学历史正高级、特级教师刘剑老师两位专家点评指导,共吸引校内外教师共60多人参加了线下现场观摩,同步在线观看直播的教师达11.8万多人次,受到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邀专家吴永青和刘剑老师</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研修课程安排表</h5> 据悉,海口二中历史组程世高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历史微阅读教学研究》自2017年10月26日被立项后,在省、市历史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及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两年多的实践研究,于今年5月完成结题并在6月份被评定为全省407项结题课题中的48个“优秀”之一,荣获一等奖。<br data-filtered="filtered">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宣传海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场观摩学习的校内外教师</h5> 活动从下午14时40分准时开始,在课题组成员李里根老师专业而美妙的主持声中拉开序幕。在介绍完出席活动的专家和领导后,由海口市第二中学副校长马彪同志致欢迎辞。马副校长对课题组扎实工作作风和丰硕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对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付出了默默奉献的所有单位和人员表达了真诚的感谢,并对学校教科研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彪副校长致辞</h5>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此次成果发布与推广活动的主体内容开启。首先由课题主持人程世高老师作了研究成果汇报。他从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分享。该课题组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教学实际,学科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现实理论和实践意义。尤值一提的是,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十多篇论文,其中有一篇成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还有一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历史教学》发表,并被人大复印报刊《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及部分大学、中学教师的论文引用,有一定影响力。程老师主张微阅读不等于浅阅读,微阅读也可以深思考、大受益,特别是由此派生出的大单元、大概念等话题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这不仅促进了师生教学相长,对推进统编历史新教材教学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正如程老师最后总结所说“我们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思想,但至少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思想着”。</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题主持人程世高分享课题成果</h5> 随后,课题组成员、省骨干、海南侨中历史高级教师伍飞云作了题为《微阅读下的历史课堂互动与气氛调节》的经验分享。他认为,微阅读更需要课堂的活跃性和幽默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为此,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了解学生,优化师生关系”“适时激励,调动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引导独立思考”和“加强三观教育”这四个方面尝试努力并确实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题组成员海南侨中伍飞云分享研究经验</h5> 教研是教学的眼睛,教学则是教研的庄稼地。接着,课题组成员、海口二中历史科组长曾和英老师与她的学生为全体观摩教师奉送了一场精彩的课堂展示——选择性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气氛活跃,一项项任务、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材料、一个个问题……都在很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各个击破、逐个解决,教学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古代农具模型展示环节,学生动情的解说、老师真情的告白都给听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题组成员曾和英授课展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在课堂上演示讲解</h5> 随后,课题组成员、省教坛新秀吴若静老师带来了《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说课。基于微阅读教学视角,吴老师将本课内容分解为“兴”“立”“亡”三个关键字,透露“国家统一”“制度创新”“历史教训”三个话题,由此生成学习任务。教学中,她将秦的统一、秦的骤亡置于特定时空下考察,着重理解秦统一与骤亡的原因,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趋势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围绕“人”的聚散离合,体会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真谛,同时也渗透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意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题组成员吴若静说课</h5> 接着,课题组成员、省骨干李里根老师进行《微阅读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经验分享。李老师凭借曾在初高中同时任教的经验,分别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联系”“因应”等角度提出了自己关于微阅读教学的理解和见解。为此,他提出在高中历史微阅读教学中要“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补充”“紧扣课标,实施递进式教学”和“创新形式,构建多元化获取渠道”等建议。然后,他还播放了课题组成员、省教研骨干吴宛儒老师的微课《中世纪欧洲城市》视频。这节微课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七届海南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对微阅读教学的新呈现有一定的探索价值。<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题组成员李里根分享研究经验</h5> 接着,闪亮登场的是本次活动的特邀专家。首先由刘剑老师作总体点评,他独具匠心地认为程世高老师主持的课题从研究内容方面来看,是课堂素材的新呈现、教学问题的新设计、学习方法的新转变、历史结论的新概括;从研究意义来看,是主动阅读新养成、勤于思考新习惯、乐于分享新品质、勇于表达新精神、善于倾听新境界;从成果推广来看,则是教研效能新转化、课题研究新交流、研究成果新应用和师生共进新达成。刘老师特别指出,探微历史之美就是要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拥有美好的人生。<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邀专家刘剑老师点评活动</h5> 最后,由特邀专家吴永青老师作总结性指导。她以今天的课堂展示“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课为例,进行了《 以微阅读为抓手,追求历史深度学习》主题讲座。吴老师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解读,指出了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挖掘史料信息不够充分、材料解读碎片化等。为此,她提出一是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形态;二是创新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发展;三是利用教材材料,深度挖掘信息等宝贵建议。她还通过阅读材料的分类分层示例,强调紧扣教学主线延伸阅读,深入挖掘材料背后的信息;注意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求证、互证、例证等方式辨别材料真伪,并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围绕材料,聚焦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链等。<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邀专家吴永青老师作讲座</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场观摩学习的校内外教师1</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场观摩学习的校内外教师2</h5> 人生是个大舞台,舞台再大,不上台,永远是观众。机遇是个大平台,平台再好,抓不住,始终是局外人。此次活动,在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的积极组织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历史组程世高老师主持的省级优秀课题得以顺利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较高水平的展示,向全市乃至全省教师汇报课题研究成果、呈现课堂教学案例、分享课题研究经验,同时也向两位特邀专家请教、问诊,探求如何更进一步地将研究成果在我校乃至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发挥了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有利于将教研服务于教学,成为推动学科教学质量和学校内涵发展的持久动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负责活动组织、主持的程世高和李里根</h5>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亲力亲为、集思广益必定会擦出智慧的火花!此次活动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历史组成员的鼎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不辱使命、不负众望,现场及线上很多观摩老师通过各种途径由衷表达度过了一个愉快充实有意义的下午,有所收获,不虚此行(观)。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省市历史教师群内评价反馈</h5>

教学

老师

课题组

课题

历史

教研

研究

程世高

特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