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谨以此美篇向林区开发建设的老前辈及其家属致敬!</p><p class="ql-block"> 从2015年4月1日起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采伐,这标志着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发展的新阶段。东北林区绵延数千公里的原始森林里,几十年来的伐木声、机车声消失了。随着天保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发展推进了绿色文明生态保护。几十万伐木工人收起油锯,封存斧头走出森林。森铁小火车随之停运,绝大多数的森林铁路已拆除,有的地方在原有路基上建起了公路。历史不能重演 ,记忆却可以重现。</p> <p>把青春岁月献给大山的林区老前辈还记得那一一小火车、爬山虎、索带钩、马套子、压角子、弯把锯、油锯、伐木、集材、装车、检尺、楞场、楞垛、贮木、加工、归楞、清林……这些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吗?看看这些老照片,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那艰苦的岁月,那里有您的影子。</p> <p>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70年代那首著名的男声独唱《伐木工人之歌》激昂而悠扬的旋律,抒情而优美的歌词:巍巍群山红日高照,茫茫林海霞光万道。伐木工人志气高,手中油锯不停的叫。锯倒的树木一排排,原木堆得满山岗。为时代列车献枕木,为祖国建设架金桥。小火车呀嘿嗨,大老吊呀嘿嗨,多拉快跑争分秒……</p> <p>万籁俱寂的茫茫林海,突然一声巨吼穿透天空,远处的树梢上出现了灰白色的一串浓烟,并且越拉越长,一会儿它又钻进了山谷,而尾巴却还在那里飘舞,徐徐远去。这就是曾经穿梭于崇山峻岭间,担负着木材运输与林区人交通任务的森林小火车。它分布在全国各个国有重点林区。森林铁路一般始于林区的贮木场,主干线大都沿溪而建,遇到峡谷就分出支线、岔线,最后延伸至采伐区或木材集装场,或利用汽运和水运能方便到达的地方。除干线外,大部分支、岔线都会随着采伐点的转移而拆除,并在新的采伐点重新铺轨。</p> <p> 赞森林小火车</p><p> 汽笛长鸣冲霄汉,</p><p> 车轮碾过万重山。</p><p> 满载原条特壮观,</p><p> 穿行苍茫林海间。</p><p> 绿浪林涛身后闪,</p><p> 蜿蜒长龙出深山。</p><p> 生产生活大会战,</p><p> 林区独特风景线。</p><p> 商业伐木成绝唱,</p><p> 曾经辉煌难再现。</p><p> 功臣已进博物馆,</p><p> 美景永驻咱心田。</p><p> 诗画林区再加鞭,</p><p> 旅游观光开新篇。</p><p> 黄金万两汽笛响,</p><p> 灵山秀水美名扬。</p><p> 林海雪原展新颜,</p><p> 车轮滚滚永向前!</p><p>(竹林信步chenjunyuan于2016年)</p><p><br></p><p><br></p> <p>森林小火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配有:司机、副司机、司炉,客车上配有:列车长、乘警、列车员。小火车使用的是窄轨铁路轨距0点762米,28吨位的蒸汽机车头。正常加掛6节车厢,车头后边是一个保送车,初期是木板做成的,后来换成了铁皮制做的。保送车是用来装各种物品的,一些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初期车厢内的座位都是木板的,后来才改成人造革的座位。每节车厢52个座位。行驶速度一般在20至30公里。当时的运力有限,也是人满为患,拥挤的车厢显得凌乱。</p> <p>乘车的人们并不在乎这些,照样无拘无束的谈着家长里短感兴趣的话题,热闹非凡。老人们抽着烟袋,烟气弥漫了车厢。和着脚下的咣当咣当声小火车的鸣笛声,载客小火车在万山丛中穿行。人们坐在车厢内看着外面的风景,绿水青山一路瑰丽风光尽收眼底。一年四季有不同的风景。不管是出差还是私事,乘坐小火车就是一趟美美的畅游,人生的享受。当时没有公路,小火车就是连接山里山外生产生活,唯一的交通运输工具。一趟列车停靠山上林场、经营所大一点的工区几十个车站。每条去沟里的线路也不是天天有车,隔日或三、四日才有一趟客车。(列车乘务员在打扫整理车厢。)</p> <p>在这些与外界隔绝的偏辟的小山村里,人们盼望着每隔几天才有的从山下林业局驻地开来的森林小火车,小火车给深山沟里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和希望,使小山村热闹非凡。每当小火车来临,山村的人们都出来迎接,那气氛不亚于接待外国来宾。接人的,接亲属的,接货的,好不热闹。如果赶上当天谁家新媳妇也乘坐这趟车,就更热闹了,全村的人都要出来见一见。小孩也有自己的心眼,他们专门注意商店的售货员,都从车上卸下来什么好吃的,明天好去商店里买。这时就是山村最热闹的时候一片欢腾。这种客货混编在一列的小火车俗称混合车。</p> <p>那时候运输能力非常有限,林业局主要的运力还是投放在运输木材上。所有的原木车、原条车、施工车、客车都跑在这一条小火车道上。客车总是给木材车让路。然而由于小火车道都是山路,地形复杂,有的地方冬天还起冻害。木材车经常出事故,翻车、掉道家常便饭。那时候把原条车出事故叫传堆,这样就把道路给堵住了,车就无法通过。客车基本不能正点到站,误点多长时间都有,最长超过几天。一直要等到道路修好,一般要等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要跑十几个小时是常事。不管条件多么恶劣,小火车一直穿梭在林业局到各个林场的崇山峻岭之间。</p> <p>森铁运输贡献大,小火车满载木材下山,源源不断,一年四季不停,最终流向全国各地。</p> <p>小火车跨跃森铁桥梁。</p> <p>森铁车站</p> <p>上下车的旅客</p> <p>森铁工人在抢修线路。</p> <p>混合车穿云吐雾吼叫着行驶在万山丛中。</p> <p>长龙般的木材车怕下大坡,超载难控制,难刹车,原条串堆,掉道翻车事故多。</p> <p>候车的旅客</p> <p>小火车候车室</p> <p>乘坐旅游观光小火车的人们。</p> <p>载原木的板车。</p> <p>装车作业</p> <p>昔日的小火车客车乘务员。</p> <p>旅游观光小火车车站。</p> <p>1970年以后内燃机车才有所发展。</p> <p>这是80年代以后的内燃机车了。</p> <p>2017年全国停止了国有林商业性采伐。森林铁路几乎全部拆除。至此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森铁运输画上句号。森铁蒸汽小火车,是森林工业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林区的历史变迁。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p> <p>如今有些国有林区,乘坐森林小火车旅游,又让这个林区的骄子再一次披挂上阵。乘上森林小火车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山峰,飘逸的白云,在巍巍群山,茫茫林海中穿行。青郁苍翠中的点点娇红,您会领略到沿途景观的造化无穷,感受到心灵的震憾。同时您更会多角度品味出,林区独特的森林文化底蕴和林区人厚重的创业历史轨迹。</p> <p>旅游观光小火车行驶在茫茫林海巍巍群山之间。</p> <p>原地待闭的小火车,客车必须给木材车让路等待,啥时候开沒点。</p> <p>70年代才有的内燃机车。</p> <p>俯视林业局的家属住宅区。</p> <p>森铁车站</p> <p>铁轨双滑杠集材。</p> <p>抬木头上跳板装车,冬季打滑特别危险。</p> <p>八位铁姑娘抬大木头,排第二位的叫二杠最吃劲,份量特别重,左肩抬叫小肩,小肩二扛最缺,一般人干不了。</p> <p>油锯手在采伐作业。</p> <p>马套子集材。</p> <p>贮木场一角:装车用的架杆机。</p> <p>装载机集材。</p> <p>整齐的楞垛。</p> <p>油锯手开动起油锯,一棵棵大树应声倒下。采伐时要观察树倒的方向,用技术控制树倒方向,一般都是顺山倒,迎山倒、上山倒少见。树要倒时都要大喊顺山倒或上山倒,也是操作规范安全生产的要求。</p> <p>油锯手和助手在采伐作业。</p> <p>当年采伐作业用的各式油锯,德国的斯蒂尔油锯。</p> <p>柳州林业机械厂的051式油锯。</p> <p>85式高把油锯。</p> <p>架杆绞盘机装车,顶上那位工人干的活叫摆正,很有技术含量。</p> <p>山下林业局的贮木场在检尺装大火车,木材源源不断的运往全国各地。</p> <p>贮木场的大楞垛,码的多整齐。</p> <p>冬季木材开始陆续进入贮木场。冬季是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在林业局叫冬运大会战。因到了春季开化以后山区的道路不好走,各工序都不好干了,尤其是运材难度增加很大,所以争分夺秒,不舍昼夜抢时间多生产木材。</p> <p>站在楞垛上远望的工人。</p> <p>珍贵的红松木材,东北新三宝之首。</p> <p>检尺员在检尺作业。</p> <p>林区最累最吃劲的活就是抬大木头,有的木头八个人抬不了,结果只上了六个人给抬走了,就要的这个劲。绝对出大力流大汗。挣的也比较多。</p> <p>吉古贮木场俯瞰。</p> <p>早期装车、归楞、集材都得靠人工抬大木头。</p> <p>工人在贮木场的传送带上作业。</p> <p>利用流水漂流运送木材。</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满载原条的小火车奔驰跨跃森铁大桥。</p><p class="ql-block"> 森林小火车,它那在莽莽林海穿行的影子,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它那悠长的汽笛声回荡在耳畔,让我们深深怀念!不只是因为它为国家建设和人们生产生活所作的巨大贡献,还承载了几代务林人的梦,承载着林业人奋斗的故事和洒下的汗水,让人永久难忘!</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机械化伐木。</p> <p class="ql-block">林业生产贮木场作业,林区人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牡丹江林管局大海林林业局:太平沟林场红松养心谷景区。</p> <p class="ql-block">牡丹江宁安东京城:镜泊湖吊水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东北林区旅游观光小火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