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老底子”游戏是每个人心里念念不忘的童年回忆,朗朗上口的童谣、神奇有趣的才艺表演,随处可玩的小游戏~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独特文化价值,刻画了一代代人的欢乐童年的“老底子”游戏却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p><p> 尽管孩子们的生活中目前大多都被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电子产品所充斥着,但孩子们对“老底子”游戏既陌生又好奇~在老一辈的带领和分享下能很好的成为他们之间交往的纽带。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产生对老底子游戏的喜欢之情,探索之趣,主题开展之始,孩子们带着调查表一起回家采访爸爸妈妈并一起玩玩老底子游戏。</p> <p>玩一玩“老底子游戏——1.”倒立</p> <p>2.老鹰捉小鸡</p> <p>3.跳皮筋</p> <p>4.跳大绳</p> <p>5.东南西北</p> <p>6.翻花绳</p> <p>7.挑挑棍</p> <p>8.翻牌游戏</p> <p>9.打弹珠</p> <p>10.斗鸡</p> <p>11.丢手绢</p> <p>12.两人三足</p> <p> 老底子童谣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语言活动《外婆桥》中孩子们听到童谣时会说:“这是爷爷奶奶小时候的儿歌。”</p> <p> 不同形式的童谣会有不同的特点和韵律感,语言活动《童言童语》中孩子们在欣赏,跟唱下感受童谣的艺术美和游戏性。</p> <p> 童谣《十二月子歌》是根据十二月中的时节特点及其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的一首童谣,科学活动《十二月子歌》中孩子们在欣赏和喜欢诵读童谣后,能了解有些童谣是对生活常识的总结。</p> <p>孩子们根据童谣来对图文进行连线配对👈👈</p> <p>童谣:拉大锯</p><p>拉大锯,扯大锯,</p><p>姥姥门前看大戏。</p><p>我也去,你也去,</p><p>大家一起看大戏。</p><p><br></p> <p> 健康活动《拉大锯》 中,孩子们发现童谣不仅可以诵读,还可以边念童谣边玩游戏呢~</p> <p> 我们可以利用手,臂,腰,脚等部位的拉力和身体的平衡力一边念儿歌一边玩游戏。</p> <p> 扎染是一种奇妙的艺术,通过扎和染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图案。艺术活动《有趣的扎染》中变幻莫测,创意无限的扎染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非常愿意动手操作。</p> <p> 先把布块折一折,再用皮筋捆住,这样规律扎染的前步骤就做好了~</p> <p> 扎染分两种,除了前面的规律扎染法还有糊抓扎染法。随意将布块抓成一团再用皮筋捆住进行染色。</p> <p>动手染一染,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p> <p>来个拼色吧👈👈</p> <p>看看我们的成品👍👍👍</p> <p> 畲族人民跳竹竿也是传统的民间游戏,艺术活动《竹竿乐》中孩子们学习有节奏的敲打竹竿,以及跳竹竿的基本步伐,体验和同伴自主分工,一起玩跳竹竿游戏的快乐。</p> <p> 玩铜钱也是普遍的民间游戏。科学活动《玩铜钱》中孩子们在认识铜钱之后开始尝试探索不同材质,不同力度,铜钱滚动的速度,轨迹和远近不同的现象。</p> <p>阿咘:我发现在垫子上没有在桌子上滚的快。</p> <p>帅帅:在汗巾上铜钱滚一会就倒下了,滚的不远</p> <p>多多:铜钱在不平的格子上滚不了。</p> <p>吕子轩:铜钱在桌子上滚的很快,我轻轻一推它就直直的滚过去了。</p> <p>我们到操场上来试一试,能滚的更远呢~</p> <p>在塑胶地垫上也试一试~</p> <p>我们来画一画铜钱~</p> <p> 跳房子也是经典的老底子游戏之一。而且孩子们现在也都还在继续玩的~</p> <p>静萱:老师,操场上就有跳房子呢,我们都玩过的。</p> <p>是的呢,小朋友们能根据跳房子的路线自主变换单双脚通过。</p> <p>一诺:老师我想自己画跳房子。</p><p>是的呢,小朋友自己设计的跳房子肯定更加有趣。</p><p>健康活动《跳房子》中孩子们萌发了自主设计跳房子的想法。</p> <p>合作探讨,共同设计跳房子的画法。</p> <p>我的跳房子画好了,来跳一跳吧😊😊</p> <p> 皮影戏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活动《皮影戏》中我们自制的皮影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p> <p> 顶缸是一项民间传统杂技,健康活动《顶缸》中孩子们在欣赏民间顶缸艺术,感受民间顶缸艺人的高超本领,并愿意向顶缸艺人学习头顶物体保持平衡的技巧。</p> <p> 孩子们在主题开展过程中不仅通过搜集资料,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等过程了解老底子游戏的类型和特点,同时也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百玩不厌的乐趣中爱上老底子游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