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真实性、周密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righ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b></div><b>——唐老师</b></h1><br><h3 style="text-align: left;"><b>一、说明文基本知识<br></b>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br>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br>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h3> <p><b>二、阅读方法与技巧</b></p><p>(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p><p>(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的题型:</p><p> 1、说明对象</p><p>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p><p> 3、说明方法及作用</p><p> 4、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p><p> 5、段落语句顺序</p><p> 6、语言准确性</p><p> 7、说明文的结构</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州桥</b></h1>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br>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br>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br>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h3 style="text-align: right">作者:著名桥梁专家 茅以昇</h3> <h3> <font color="#333333">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约1397年(也有些资料为大约700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石拱桥。但此前欧洲已有三层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荣获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font></h3> <h3> <font color="#333333">1930年代,梁思成前往考察,发现该桥情况堪忧:“西面五道券,经过千余年,到底于明末崩倒,修复以后,簇新的石纹,还可以看出。后来东面三道亦于乾隆年间倒了。现在自关帝阁上可以看出桥东面的中部,已经显然有向外崩倒的倾向,若不及早修葺,则损坏将更进一步了。”②在梁思成看来,该桥“此种Open Spandrel构造,直至十九世纪末年,始见于欧洲,后于我者千二百年。故在历史上工程上,实皆有无价之奇迹宝也。”因担忧“此无价之国宝,行将毁灭”,1935年,梁思成与考古学家李济曾有提案,请求国民政府重修该桥,但未有下文。</font></h3> <h3> <font color="#333333">1952年,河北省公路局建议对该桥进行大修。辗转至1954年,获交通部和文化部拨发专款,遂开启赵州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修。1956年,整修工程完结(栏杆部分除外),这座“历经近一千四百年的风雨”的古桥,从内部结构到外观,全都“焕然一新”。</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