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禅宗说:时时勤拂拭,莫气使惹沉埃。用艺术的方式安顿和护持自己的灵魂,和污秽世界了无干系,精心呵护着清如新桐初引世界。在崔子忠笔下盥洗清桐的画面中,所漫散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p> <p>明 崔子忠 云林洗桐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 <p> 《云林洗桐图》是明末著名人物画家崔子忠的作品,崔与陈洪绶齐名,当时有“南陈北崔”之说,二人画风接近。这幅精心之作画的是倪云林洗桐的故事,画面清新雅洁,百年过后依旧如新。倪云林洗桐,历史上确有其事。他在无锡有一雅静的清閟阁,外面碧桐掩映,盥洗梧桐是他洁癖行为,梧桐非凡木,《庄子 秋水》中描绘一只高逸的鸟--鹓雛飞向南方,“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志行高洁。《世说新语》:“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以濯濯的新桐喻其人格的华美。后人将“新桐初引”作为人格高逸的象征。</p><p>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李清照《念奴娇 春情》。纯情盎然,新意勃勃,人在其中,神清气爽,悠然而高蹈,崔子忠的《云林洗桐图轴》画跋:“古之人洁身及物,不受飞尘爰及草木,今人何独不然?治其身洁,其浣濯以精一介,何忧圣贤,圣贤宜一无两道也。…吾谓倪之洁,依稀一班耳。自好不染,世之人被其清风,曰君子嘉乐,端与斯人共永也。”突出的表现了清新雅净这样的一种精神境界,并与画中情境、精神“共永”。</p> <p>梧竹秀石图轴 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 <p> “青桐阴下一株石,回棹来看兴未消。展图仿佛云林影,肯向灯前玩楚腰。”——云林友人张雨题诗,云林画此潇洒不群之物,乃心灵之留影。云林为无锡富族,</p><p>但他的精神追求远大于物质追求,他爱香爱茶爱洁成癖,这更突出了他孤高节操,他的人格成为一种风标,他的艺术也在传递着这种精神。他说“清诗多为雪精神,”主宰其艺术和为人的,正是这种雪精神。</p> <p>渔庄秋霁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p> <p>幽涧寒松图 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 <p> 云林的画如“冰痕雪影”,其实这不止是云林的独好,而是一种普遍的人文情怀,一种独守寂寞的意识。或许,艺术就是一种追求性灵清洁的历程,正所谓:淡尽尘滓,淡尽风烟,鸿费不与人间事,山自白云江自东。</p> <p>元 钱选 八花图之水仙一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 <p> 元代钱选善为花卉,他深感“乾坤清气流不尽”,其名作《八花图》色泽古雅,灵气飞动,他有曾题水仙图的诗:“帝子不沉湘,亭亭绝世妆。晓烟横薄袂,秋濑韵明珰。洛神应求友,姚家合让王。殷勤归水部,雅意在分香。”</p> <p>元 王冕 月下梅花图 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p> <p> 元 王冕的梅更是以清而享誉于世,他有题梅花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他的梅画凛凛清气,暗香浮动,不容干犯。</p> <p>仇英 水仙腊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 <p>仇英 腊梅水仙图 美国弗利尔 赛克勒</p><p>美术馆藏</p> <p> 明四家之一的仇英是位绘画高手,设色、水墨、白描、没骨样样得法,《明画录》谓其“发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他的《水仙腊梅图》、《腊梅水仙图》中自带中国绘画的冰痕雪影,透着一种中国文人独守清流的抱负,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志。</p><p>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以元人为代表的追求清净的艺术精神,是中国文人画重“品”的绝妙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