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对“廊桥"最初的认知是从美国作者J.R.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中得到的。小说中《世界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一一男主人公罗伯特为寻拍廊桥,偶遇女主人公弗朗西絲卡后而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廊桥成了弗朗西絲卡一生的眷念,直至遗嘱中要求将骨灰埋在廊桥下。今年又看了这个故事被拍成的电影,对廊桥的好奇和美好的期待,决定对浙南闽北的古代廊桥作一探访。</p><p> 中国的古代廊桥主要分布在浙闽交界处,现在保存完好的木拱古廊桥已不足100座了。多为明清时代木拱桥,少为石拱桥。</p><p> 本次 自驾行程共5天,杭州一景宁一泰顺一寿宁一庆元一杭州。</p><p> </p> 景宁古廊桥 <p>景宁县古廊桥分布较多的在东坑镇。</p> <p>大赤坑桥</p><p>从景宁县城到大均乡途中路过大赤坑村,从村口沿左边山坡下的小路走约800米,就看到了大赤坑桥。创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p> <p>景宁古廊桥多在东坑镇东坑村。</p><p>从村口沿小河走200米可见东坑下桥,为木拱廊桥,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p> <p>继续前行100米便见东坑上桥,系木拱廊桥,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桥下溪间尚遗莲瓣状巨石数座。</p> <p>沿溪往前行到马坑村,见到十分精致的同心桥,为木拱廊桥,有廊屋3层。不知为什么未能找到修建日期。</p> <p>月下桥在村中广场处,桥不长,传说这里男女婚嫁时必走之桥。</p> 泰顺古廊桥 <p>泰顺古廊桥最多集中在泗溪乡、三魁镇、莜村。我们这次没去莜村,有点遗憾。</p> <p>仙居桥</p><p>去泰顺的途中路过仙稔乡仙居村,仙居桥位于水尾,始建广明景泰四年(1453年),长42.83米,是泰顺跨经最大的木拱廊桥。</p> <p>三魁镇</p><p>永庆桥位于战洲下溪平村,建于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为梁式石桥。</p> <p>薛宅桥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p> <p>刘宅桥建于明代永乐3年(1405年),为木平桥,二层重檐,是泰顺多屋一式木平桥中造型最为精巧别致的一座。</p> <p>泗溪镇</p><p>溪东桥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p> <p>因此桥外型美观,号称“最美的廊桥”。</p> <p>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因桥跨北而上,故名曰“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去时正好在维护,借用网上图片就可看到真容。</p> <p>北涧桥和溪东桥分别修造在横穿村庄小溪的头尾,故有称为姐妹桥,也因修造此两2桥师傅是师徒关系,所以也称为师徒桥。都是泰顺的“最美廊桥”。</p> 寿宁古廊桥 <p>从泰顺到庆元经过寿宁县,县城中有2座古廊桥。</p> <p>蟾溪桥,在县政府对面。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建成,为木拱廊桥,1984年,该桥被拆除改建为石拱桥。</p><p>寿宁最古老的一座木拱廊桥就这样从蟾溪上消失了,留给人们的是遗憾和叹息。</p> <p>登云桥,位于县城东南郊杨梅村,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到三十八年(1771一1773年)。</p> 庆元古廊桥 <p>庆元古廊桥现存数量不亚于泰顺。县城中建有廊桥博物馆,花了1个多小时参观。也有“中国最美廊桥之乡”的美称。</p><p><br></p> <p>寿宁去庆元,绕道去月山村,因庆元古廊桥比较集中。高德选择了山路。一路弯绕翻山越岭,一路美景尽收眼底。</p><p>官局桥,途中庆元和月山村交岔处岭头乡口路边,始建嘉靖间建,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全长11.8米。</p> <p>庆元县城中就有2座古廊桥。</p><p>咏归桥,在博物馆后面,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p> <p>袅桥,当于居民称之为“庙桥",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p> <p>月山村</p><p>月山村是庆元县廊桥比较集中的村庄,村头到村尾2公里长,举溪从中而过,曾建有10座古廊桥,现存5座。</p><p>如龙桥,系木拱廊桥,始建于明初(1625年)。其势与后山山脊古松依稀相连,桥似龙首。是全国迄今有确切记年、寿命最长的木拱桥。如龙桥造型美观、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功能完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p> <p>步蟾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一1424年),现存建筑为民国六年(1916年)。系石拱廊桥。</p> <p>杆谷桥</p><p>位于举水乡月山村举溪下游支流上,该桥全长只有6.87米,净跨不足3米长,有廊屋3间。为伸臂式平梁木廊桥。</p> <p>白云桥,系木拱廊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村尾步蟾桥呼应,似为入蟾宫的白云。</p> <p>来凤桥,系石拱廊桥,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p> 龙泉古廊桥 <p>永和桥,原名永宁桥,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一1467年),桥长125.7米,三墩四孔,木构悬臂式。木石结构。永和桥是浙江省历史悠久、建筑精美、保存较好的大跨度古桥之一。</p> <p>木拱古廊桥仅存在浙闽边界的山水间。当千辛万苦寻见它时,总是为它的独特形态和精美工艺而惊叹,无论长短(最长125米,最短的只有5米),无论宽窄,也无论有几层桥檐(最多见到3层),都无一钉一铆,全凭人工精确计算,全靠木构件通过榫卯连接,互相承托,挤压咬和,逐节伸展。而且坚固耐用,几百年后仍安然无恙,建桥大师茅以升曾考察这些古廊桥,并确定了在桥梁设计中的重要地位。</p> <p>古廊桥集聚了古人的造桥智慧,桥址总是选择在青山秀水边,不仅是通途所用,桥两边都有2到3层木翼避风遮雨,还在木翼上设置了不同形状的空窗,与桥外山水相映互辉,当走在廊桥上,常被这一别致窗景所吸引。</p> <p>走在古廊桥上,有时心情也挺沉重的。它是人们祈福祭祀、乘凉娱乐、议事宣传重地,村里的大事都常在廊桥上办。每座廊桥都有自己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许多史事记录痕迹在桥翼板上隐约可见,层层叠加的不同时期的笔墨,令人不觉对往事的翩翩回忆。</p> <p>古廊桥中设有的神龛。</p> <p>每座桥都记录了捐钱建桥人的姓名和捐款数目。桥翼上还有各时期的标语口号。</p> <p>古廊桥曾是当地的重要通道。如今很多古廊桥附近已新建公路和桥梁,但这些古廊桥仍是当地群众来往通道,也是人们茶余饭后休息娱乐,谈天说地的一处独特的场所。</p> <p>走在廊桥之乡,能感受到当地居民对廊桥的深情依恋,无论是老人或年青人,只要向他们打听古廊桥在哪,他们都会热情地指路,甚至带路,更有甚者滔滔不绝向你诉说廊桥故事。</p> <p>很有幸地看到浙闽廊桥已经走在"申遗"的路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