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培训,意想不到的收获

jenny luo

<p>不知不觉五天的“2020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培训“就要结束了,这次的培训真正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感觉再次点燃内心的那把火,让我对平淡而又习惯性的教育重燃起了教学的热情,还开拓视野,收获满满!</p> <p>回忆起这五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和心灵触动。首先是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的孙彩平教授给我们演讲了”立体知识下的学科育人”,紧跟新时代,揭示了新时代的德育与问题,深入剖析了当代中国道德发展到底遭遇何种困境以及中国儿童道德发展报告表明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行不一”,“缺格局”。脱离这一困境的可行的途径学科育人,即通过教书得以育人,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并不是独立分开的,所以德育也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学科知识本身包含道德要素,要将知识本身的道德要素深入挖掘出来,使学生从知识中悟到更多道理,这是学科老师需要去承担的。下午,华南师范大学的刘华杰博士把游戏和培训结合在一起,相当于室内拓展团队活动,使原本互不相识的大家,一下子就熟悉起来,快速融合,游戏活动有趣开心,小组内观点交流与智慧碰撞,使大家育人的思维更加开阔。同时,以后我们还可以把这种培训的方式用于自己的班级管理中,这是团队快速融合的好方式,一举两得。</p> <p>第二天早上,全体学员一同前往广州市启聪学校交流学习,学校处处散发"美"。首先是环境美,校园周围干净整洁,每一面墙透露出学校的用心,对学生的爱。每一处景物都是从学生出发,为他们考虑。第二是人文美。每一个学生都受到重视,美在老师如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学生,美在老师的心里,美在放慢脚步等待每一个孩子,美在彼此扶持插翅飞翔,这种美是融合的、无私的。阳光下,一群折翼的小天使在老师的领操下,虽然动作参差不齐,但是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高高地跳起,舞动童年,快乐而幸福,整所校园因此而熠熠生辉。下午,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的郑航教授进行了“立德树人的时代意蕴与体制机制创新”专题分享,能紧跟时代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提倡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时间过得真快,到了学习的第三天,上午香港中文大学的尹弘飚教育做了一场有关《价值观教学与教师专业伦理》理念、变迁与启示的专题讲座,他交流式地融入我们探讨中,然后结合香港通识教育学科中价值教育的定位与教师标准从“专业趋向”向“承诺取向”的变化,从古到今,中外教育观念的变迁和演绎,告诉我们教师从“价值澄清”到“品格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意识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品格教育”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下午,来自广州市六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了在教学中比较典型、示范性的六个德育案例,然后由张锦庭、谢光灵两位专家耐心地逐个逐个点评了案例,并给与忠实的意见以及可行性分析,顿时有脑洞大开的感觉。来到学习的第四天,又会有怎样的心灵触动呢?带着疑问踏着晨曦,迎着朝阳,我们坐上大巴车前往南海西樵镇听音湖实验学校,参加南海区2020年西樵镇《让有温度的课程开发孩子的智慧人生》校本课程交流研讨会。一踏进校门,质量高而又形式多样的课程表演,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驻足观望,西樵镇的教育是有色彩、温度与光亮的。通过开发生命、公民,知识、艺术、社会、实践等多元课程,推动学校发展,校园有文化、教师有温度、课堂有活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校长的远见,老师的投入,家长的理解和学生的努力,这正是西樵镇多年成功的关键所在。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禹飚即场脱口成章、引经据典的点评,让我们叹为观止,受益匪浅!下午,重庆市谢家湾小学的任校长、罗雪莲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们对国家立德树人理论下的德育课程建设,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任校长她把课程归纳为价值文化、课程文化、教室文化和学生文化,提倡尊重每一个孩子,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罗雪莲老师演讲的《有活力的校园生活,培养有活力的孩子》,让我了解到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孩子更快乐成长。总而言之,这次的培训不一样,收获满满的,意想不到的,触动心弦的,值得回味!</p>

课程

教育

德育

学生

西樵

育人

老师

培训

孩子

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