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聪山寨蜂桶鼓舞响彻云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热火朝天——镇沅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2020年“探寻家乡非物质—

易道

<p class="ql-block">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不断深入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实践活动”的文件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化根脉,培养青少年对家乡“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在镇沅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精心组织下,者东镇中心小学与恩乐镇中心小学深入神秘的苦聪山寨联合开展了一次“探寻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蜂筒鼓舞’秘密”的社会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11日上午九点半,一辆载着恩乐镇25名少先队员代表和2名辅导员以及3位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的大巴车,缓缓停靠在者东镇中心小学的大门口,他们怀着满眼好奇的心情走下了车。者东镇小学迎接的领导,负责的老师,早已等候在大门口。负责介绍的教师带领师生参观了开满鲜花的者东镇中心小学。随后,参加本次活动的两校学生进行了联谊活动,素未谋面的他们,迅速打成一片。中午,一起在者东镇中心校食堂吃过饭后,他们又一起向活动目的地进发。</p><p class="ql-block">4辆满载一百余名师生的大巴车,沿着崎岖的山路,直奔者东镇学堂小学。客车只能停在街上,两校学生排着长长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了学堂小学。在学校里,他们一起参观了学堂小学的蜂桶鼓表演。参观完毕,队伍又拉回到了街上,井然有序的登上了车,继续向最终的目的地进发。</p><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半,师生陆续抵达活动目的地——者东镇学堂村仓房组大竜树。活动地点早已被附近的村民和先遣教师打扫得干干净净,地上铺满了油绿绿的松针,场上摆放着蜂桶鼓,边上搭起竹笆长桌。一眼望去,一种节日的喜庆氛围扑面而来。虽然已是严冬,但大山上的烈日仍旧炎热。刚下车的师生们,一边在大树下乘凉休息,一边参观神奇的双胞大竜树。</p> <p class="ql-block">稍作休息之后,活动正式开始。首先,请负责祭祀活动的竜长吴爷爷介绍了祭竜活动的形式和意义。原来,祭竜活动是苦聪人最隆重的活动,以前祭竜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二月份第一轮属牛日。每到那日,大家就不约而同的齐聚在大竜树下,从来不会有人缺席。后来镇沅县确立三大主体民族的节日后,就把祭竜节改称为“畲粑节”,时间也统一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p><p class="ql-block">祭祀之前要做好多准备:每年正月初三过后,正月十五以前,每家每户都要凑一碗米,一丁点酒药(酒引)。竜长要用这些公米和酒药酿一坛白酒(米酒)封存起来,到祭祀那天才能开启。大家一起来在祭祀活动中品尝酒是什么味道。听说从酒的味道酸甜苦辣中,可以看出那一年人民的生活会过得怎样。</p><p class="ql-block">具体的祭祀活动主要有两轮:第一轮是生祭,第二轮是熟祭(又叫回熟)。生祭就是每家每户都要拿一只鸡去,鸡的头足要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按从寨头到寨尾的顺序,插上香,烧上纸,一家一家的向神灵祭拜。祭拜完后还要看卦象,卦象顺了才完,如果卦象不顺,主人要跪下磕头,直到卦象顺利。卦是竜长临时自制的,用一节专门用来祭祀用的树枝,一指粗,两节手指长。一头削平,一段削成斜口,从斜口中央破成对称的两瓣。祭祀完一家,竜主把两瓣卦合在一起扔到神台上,看看两瓣卦呈什么象。圆面朝上为阳卦,平面(破开面)朝上为阴卦,一阴一阳为顺挂,出现两阴或两阳,都不是不好的,需要再次祈福,直到卦象顺利。一直到全寨的所有人家都祭拜完,而且卦象都顺利了,生祭才完。</p><p class="ql-block">生祭完后,大家一起把鸡杀了,整理干净后,把各自的内脏放回到里面,五脏六腑一样不能缺少,整只鸡的一起放在一口大锅里煮,待水煮涨了,看不见表面上的血了,就又把整只鸡端到神灵前面,头朝神灵供起。这次从寨尾到寨头的顺序,又续上香火,一家一家的来祭拜一次。具体流程和生祭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祭祀的目的是向神灵祈求保佑,祈求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幸福安康。谁都希望自己丰衣足食,平安健康,所以祭祀活动,对苦聪人来说是极为庄严的,极为神圣的。</p><p class="ql-block">两轮祭祀活动结束,才能把鸡肉拿去剁了煮上。米也是大家一起凑的,可多可少,依人而定,但从不会缺少。鸡肉也是一样,依人而定,吃不完了就只煮鸡头和鸡卦。他们一边煮饭,一边调酒喝。吃完饭后的大事,就是看鸡头,插鸡卦。让竜主破解卦象的奥秘,直到大家都明了了,这一年的祭祀活动才完。</p> <p class="ql-block">吴爷爷介绍完关于畲粑节的来历以及关于祭祀活动的相关的事宜后,我们又听取了苦聪人蜂桶鼓舞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罗富权大伯关于蜂桶鼓舞来历介绍。</p><p class="ql-block">他身穿棕衣,头戴棕帽,一看就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他的介绍,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句句饱含真情。在他的介绍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苦聪人是极少数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苦聪人叫“果挫”,挫,是“人”的意思;果,是“以果为食”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以果为食的人”。起初,苦聪人为了躲避战乱和各种地方繁重的赋税,在哀牢山深处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他们在树以果为食,衣不蔽体;为了躲避野兽的侵袭和抵御寒冷,在树上架木为巢,在地上觅穴而居居无定所的游民日子。后来才慢慢走上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定居生活。再后来,他们在长期生活中发现,深山中树洞里的蜂蜜蘸着家里粗糙的食物,很好吃。所以一发现蜂,就集体去把树放倒,砍掉两头,连同树洞把蜂搬回家里养起来。他们的生活依然面临着严重的考验,野兽经常把家里圈养的动物半夜里都吃掉。于是人们燃起大火,整夜守着。但野兽也守在离火堆不远的地方,还经常伤人。</p><p class="ql-block">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敲击空树洞会发出“咚咚咚”的响声,这种声音能把野兽吓退,还可以向其他人发出信号求救。谁家遭到野兽袭击,就敲打木桶,长期以来,就约定俗成了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p><p class="ql-block">也是一次偶然的举动,他们把围猎回来的野兽皮,晾晒在立在家外面的空桶上,等干了就硬在上面取不下来了。敲击紧绷造空口上面的兽皮,发出的声音更响亮,野兽听见更不敢挨近。后来他们尝试用不同的兽皮,发现不但响声不同,对野兽的威慑也不一样。最后,他们发现虎皮的效果,威慑力最大,只要一声鼓响,百兽震惶,一夜平安。慢慢的,鼓声就形成了保佑平安的吉祥之音。</p><p class="ql-block">在后来的生活中,人类越来越强大,最终战胜了野兽,战胜了种种困难。作为“震慑百兽”的用途,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作为曾经保佑平安的吉祥之音,苦聪人当然不会忘记,每逢高兴的事情,就会敲敲打打。慢慢的,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功能凸显了出来。起先只是在各村各寨,敲鼓聚集,商量大事。后来慢慢发展到寨与寨之间,又继续发展到村村寨寨。只要一阵鼓响,各村各寨的人都能召集到一起,毕竟,那还是离开了“守望相助”,谁也无法独自生存下去的年代。就这样,在鼓声里,他们守望相助,团结一致,共谋发展。于是,鼓声又成了团结进取的号角之声。</p><p class="ql-block">直到解放,中国共产党才把受苦受难的苦聪人,从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中解救出来,一步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曾有这样戏言:在哀牢山深处,生活着一种极其类似于人类的动物。于是举全国顶级专家团队进行长期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哦,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苦聪人!</p><p class="ql-block">解放后,苦聪人虽然迅速融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他们仍然没有忘记曾经带给他们平安生活的吉祥之音,没有忘记曾经给带他们团结奋进精神的号角之声。又作为一种逢年过节,婚姻嫁娶时的喜庆之声传承了下来,直到今天。</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蜂桶鼓的来历,罗富权继承人讲得声情并茂,全体师生听得津津有味。最后,他说:还是中国共产党好,还是党委政府好,我们要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他语重心长的祝福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了才能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回报党、政府所给们的恩情。</p><p class="ql-block">介绍完蜂桶鼓的来历后,他又一一给师生们介绍了苦聪人的蜘蛛衣、树皮衣、棕皮衣。同学们好奇的听着,有的用手摸了摸,说非常粗糙。他说:是的,你们可以和穿在自己身上的衣服比一比。从中能不能体会到曾经我们的苦聪人生活有多艰苦。介绍完后,他带领的表演团队,给大家表演了蜂桶鼓舞。</p> <p class="ql-block">随后,者东镇中心校蜂桶鼓舞表演团队,也给大家表演精彩了蜂桶鼓舞。表演结束,表演团队成员手把手教参加活动的学生敲鼓,让他们亲自感受、体验蜂桶鼓舞。大家都很好奇,越敲越起劲。不约而同拿起了能发出声响的乐器,随着鼓点围城一圈,又吼又跳。天上太阳火辣辣的,晒得每一个人都大汗淋漓;场上的人们,群情激奋,各种呐喊声,蜂桶鼓声,打击乐器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所有参加活动师生完全融入到了一个大家庭里。</p><p class="ql-block">狂欢过后,六种苦聪人生态美食一起开宴了:花染糯米饭,色香味俱全;苦荞粑粑蘸蜂蜜,好看又好吃;发糕粑粑,酥香诱人;三尖角粑粑,糯到让你不忍心入口……</p> <p class="ql-block">时间总是不等欢乐的人,夕阳余晖告诉我们不得不和美丽苦聪山寨挥手告别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登上了大巴车,踏上了归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者东镇中心小学 普永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