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多渠道培养基层教师的专业素质,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020年12月10日上午,在梅岭中学举行诏安县初中数学沈晓生名师工作室送培送教活动,初中数学沈晓生名师工作室成员、省级、市级“十三五”课题组成员和梅岭中学数学老师相聚诏安县梅岭中学,迎来了一场教学盛宴。虽已立冬,但热情的阳光让我们仍觉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为今天两位老师优质高效的课堂,同课异构点评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关键教学点教学设计策略》课题工作会,献上一份温暖的祝福,让听课了老师收获满满。</p> <p> 本节同课异构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1)》。在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掌握等式基本性质和合并同类项的前提下,利用移项法则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使得求解规范简单化。两位老师精心准备,在教材处理与授课形式上都各有特色,让我们这些同行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i> </i></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i>第一环节何建坤</i></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老师授课</i></b></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 <p> 何老师先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利用题目设疑的引入方式,让学生自己编写一道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再利用等式的性质来求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把探索移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作为主线,训练学生思维,以探索——总结——运用作为教学程序,教材中的例题和设计的练习融入于教学过程中,增设了由浅入深,各不相同又紧密相关的训练题目,通过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分析和改正学生存在几种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让学生能够对知识适时的掌握。</p><p> 何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管是结论的得出,还是例题的讲解,习题的分析,都采取学生析题,教师引导和板书的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问过程中,教态自然亲切,声音温柔具有亲和力,当学生回答或板演发生错误时,都会耐心的引导鼓励,不急不躁,不怕花时间,同时鼓励学生为回答问题的学生鼓掌,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第二个环节陈毅群</i></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老师授课</i></b></p><p><br></p> <p> 诏安县沈晓生名师工作室成员、太平中学陈毅群老师带来另一节同课异构,由于是借班授课,利用“尝试应用,例题示范”环节,让学生较好的落实合并同类项、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在“课堂小结”中提出“为什么要移项?怎么移?为什么能这样移?移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学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还要学习移项?”等五个疑问,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p> <p> 授课过程中,陈老师适时地插入微课视频,给课堂添砖加瓦。各种教学形式熟练地穿插其中,不仅体现出陈老师非常扎实的课堂节奏控制能力,也展现出她运用新媒体的创新能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三个环节同课</i></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异构点评</i></b></p><p><br></p> <p> “学无止境、研无止境”, 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激励教师们不断地探索,让我们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也是一个专业素养的提升过程。</p> <p> 听课的老师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不仅抒发了自己对两位教师的赞赏,并且真诚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很有深度的培养了学生的素养,大家对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法和数学基本素养的渗透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p> <p> 第一实验中学沈水文老师对老师们的评课内容做了总结:第一,何建坤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能达到探索新知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学情,侧重于知识技能的开发,围绕四个教学关键点促进学生深入学习。(1)导入:从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定义,设疑推出编写一道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和学生整个过程的参与,效果很好;(2)探究:通过方程两边的加减引导学生归纳,学习目的明确,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新课,再通过练习强化巩固移项。(3)课文例题:针对含有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导与学非常到位,强化本节课移项的达成,体现这节课的综合系统。(4)课堂随堂练习:重视,并且能够分小组完成,适时完成,体现教学点,体现教学情感。第二,陈毅群老师教学设计上也能达到探索新知的教学目的,备课深入,能够把握好重难点,利用学生的学情,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关注概念、公式、算理算法,抓住本课的重点,通过有效的例题配置加以巩固。教学形式上使用数学微课和几何画板动态课件,内容形式多样,风格活、新、奇,能非常好地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技能。</p> <p> 评课环节由诏安县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副主任、福建省学科带头人沈晓生老师做最后总结点评:1、不管是微课还是几何画板,小组讨论,这些都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方法。2、何建坤老师教学过程相对于常态法,农村学生易接受;而陈毅群老师相对来说,教学手段比较新颖,体现年轻教师的风格特点。3、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相对比较合理,有一定的时间思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课堂都有奔头。4、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结论,逐步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四环节课题</i></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工作会</i></b></p><p><br></p> <p> 沈晓生老师就《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关键教学点教学设计策略》市级课题中期检查进行了反馈,总体能够积极的开展课题工作,能够及时完成课题的时间节点;虽活动多,但成果比较少。希望各成员下一阶段能够再接再厉,做好实质的研究工作,做出更多,质量更好了研究成果。接着沈老师对省级课题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了布置,希望各课题组成员能够深入研究,以此来更好完成和提升课题的质量与目标。紧接着沈老师就课题的“深度学习的背景”“什么是深度学习”、“怎样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价值”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结合“五个特征”对两节异构课进行二次点评;“怎样实现深度学习”做了举例说明,对比课堂教学细节的处理进行细致的说明与解析,使老师们体会到深度学习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策略如何实施等,引发共鸣,收获满满。</p> <p> 课题组成员陈毅群老师就《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关键教学点教学设计策略》的课题一些细节和主要点进行分析和解读,让老师们了解了深度学习的要素,体会到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的效果,受到很好的启发。</p> <p> “初冬送教”如久旱的甘霖让我们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本次“送培送教”活动圆满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工作室和地方学校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全体教师深度交流、深度学习,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分享和教学思想的碰撞,也让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认真研读新课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别人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更专业的教师,以研促教,共同成长,共同提升诏安的教育教学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