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黄帝内经》曰“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p><p>不色者肾绝</p><p>说起肾呢,在《黄帝内经》中说它是生命之源,先天之本。放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呢,很多人都会把它和“色”这个词联系到一起。我们常说“食色性也”,说的就是每个人都有欲望,到了一定年龄,对于情爱的追求也会越来越多。好色这点,谁都避免不了。但是凡事有度,“不色者肾绝”说的就是一个人如果不再对异性有性欲的时候,就表明 肾气 将尽。</p><p><br></p> <p>不食者脾绝</p><p>前面我们说肾是先天之本,那么脾就是后天之本。一个人的脾胃代表着一个人的食欲,食欲好的人,胃口好。胃口好,身体素质也会跟着变好。用中医的角度来说,脾是老大,胃才是老二。脾运化水和一些谷物,胃才能消化吸收这些食物。所以,当一个人不怎么愿意吃东西了,说明脾出现了问题,是脾欲绝的表现。但是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并不是吃得少的人,脾不好,而是没有食欲。</p><p><br></p> <p><br></p><p>不言者气绝</p><p>“气”这点,我们很好理解。我们常说“气吞山河”,说的就是一种精神气。一个人,如果他的身体很好,中气就会很足,说话也会很洪亮。就拿公园里晨练的一些大爷大妈们来说,他们在锻炼的时候经常吼吼哈嘿地喊着,就是一种有精神气的表现。而看那些病恹恹的人,话都说不明白,没有精神,就预示着他身体的元气已经快要消耗殆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