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动而精彩 因扎实而优秀——榆林市第十三小学语文组语文主题教研活动

粉墨儿

<p> 秋风飒飒,柔情似水;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携一束光阴,拂过心间,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为了不断提高我校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给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榆林市第十三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因生动而精彩,因扎实而优秀”语文主题教研活动。</p> <p>  陈月琴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一课。教学打破常规,以课外描写战争的古诗,引入课文的学习。品读细节,了解小说是怎样表达战争灾难这一主题,了解本文设置悬念的写法,结尾聚焦突破。</p><p><br></p> <p>  李瑞老师这堂《穷人》围绕单元主题——人性的光辉,抓住了小说三要素展开,整个课堂环环相扣,衔接流畅,充分体现了“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文末配乐拓展演练温馨感人,充分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p> <p>  冯亚利老师的《在柏林》一课,通过“感伤音乐与战后悲惨图片感受战争残酷—抓住情节与细节描写品读人物形象—聚焦课前导读突破难点总结“以小见大”的写法—主题链接对比阅读再次感知“以小见大”的写法—利用写法学写片段”的思路进行教学,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p><p> </p> <p>  叶艳霞老师教授的《桥》从五个方面着手:一、走进洪水,感受危况;二、解决重点,体会精神;三、环境描写,领悟写法;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五、拓展延伸,延续情感。一气呵成,环环相扣,适当的加入视频、音频渲染气氛,整堂课妙趣横生。</p> <p>  马盼老师以“快慢镜头,走进母亲”为主题的《慈母情深》一课,教学设计整合开放,教学过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于课堂始终,对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进行了细致的赏析,以小见大,带领学生感受了浓浓的母爱,是一堂完整的语文主题学习课。</p><p><br></p> <p>  万昕月老师本次公开课讲授的《父爱之舟》,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让学生抓住梦境中那些难忘的场景进行讨论,交流,体会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p><p><br></p> <p> 常晓波老师的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借助图片的展示、视频的冲击和情感的熏陶让学生来体会对圆明园辉煌的赞美以及对圆明园毁灭的控诉,通过情感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增强复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p> <p>  听课后,五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扎扎实实有效的评课活动,一节节风格迥异的课堂教学,令听课教师耳目一新,一个个精彩绝伦的点评以及校领导中肯的建议,给听课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p> <p>  总之,不论上什么样的课,我们都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论什么样的课堂,每时每刻不忘师者的责任,这是我们共同追寻的目标。前路漫漫,我们当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求索进取!</p> <p>  撰稿:冯亚利</p><p> 审核:焦会雄</p>

语文

教学

学生

老师

主题

以小见大

写法

课堂

教师

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