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青秀山的美,真如它的名字,可用青与秀两字概括。</p><p> 青:整个山脉植被雄厚,有些树又高又大。有些大树树冠就达数百平方。由于南宁处在中国南端。气温较高,无论冬夏,这里的树木始终是郁郁葱葱的。有很多高大的树木,在江浙沪一带是看不到的。</p><p> 秀:整个山脉不是很高,也不险峻陡峭。而是平缓起伏,落落大方,慢条斯理。如同一个很有教养的大家闺秀。</p><p> 青秀山风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南路,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青秀山是南宁市重点开发的风景区,除保护和修复原有的古迹如董泉、撷青岩崖刻,石香灶等外,还新建了不少景点。 </p><p> 青秀山风景区包括凤凰岭,凤翼岭和青秀山,海拔高度八十二米至二百八十九米,气候宜人,奇山异卉,四季常开,古诗曰:“青山四时常不老,游子天崖觉春好,我携春色上山来,山花片片迎春开。”在古代,青秀山已经是邕南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p><p> 南宁青秀山顶上耸立的宝塔叫龙象塔,俗称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共有九层,高60米,塔基直径12米,有207级旋梯,为广西最高的塔。</p><p> 与满山青翠的树木相映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瑶池这两个巨大的人工湖。天池面积达15000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蓝天白云倒映水中。</p> <p><br></p> <p> 龙象塔天池的右侧山顶上,矗立的宝塔叫龙象塔,俗称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龙象塔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凤翼岭上,为明代南宁市郊淡村、在邑礼部尚书肖云举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所建,次年竣工,取佛经“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之义命名为龙象塔。原塔高10余丈,9层八角重檐砖结构。明天启四年(1624)被雷击塌顶端两层,一直未修复。</p><p> 1937年时值抗日战争,邕宁县政府恐塔成为日机轰炸南宁导航目标,县长陈寿民令人将塔拆除。南宁市人民政府根据南宁各界人士呼吁,在恢复青秀山风景区建设的同时,于1986年参照明代风格在原址重建龙象塔。重建后的龙象塔外形仍为八角重据9层,改为砖混结构。塔高52.35米,宽12米,绿色琉璃瓦,内设旋梯207级直达塔顶,每层檐角下均悬挂铜铃,共72只。据有关人士考证为广西第一高塔。</p><p> 它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八角叠檐,登上塔顶,眺望远处邕江的风光,俯瞰南宁琅东新城景色。</p> <p>龙象塔</p> <p> 站在龙象塔上,只见邕江蜿蜒流淌,整座青秀山历历在目,整个天池,巨大草坪一目了然,邕江南岸的高楼大厦层层叠叠。</p> <p><br></p> <p> 青秀山兰园位于青秀山风景区北门东南侧,规划总面积320亩,是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自然生态兰花专类园。园区共种植蕙兰、建兰、墨兰、兜兰、蝴蝶兰、石斛兰等363种兰花,植株总数达30余万株。</p><p> 青秀山兰园在建设中遵循“师法自然”的理念,以洋兰造景、国兰文化、药兰养生为主线,充分利用原有沟谷、岩石、大树、泉水等自然条件,采用障景、借景、点景等园林造景手法,创造了曲径通幽、小中见大的意境,打造了地生兰、附生、腐生、气生、岩生的自然生长环境。</p> <p><br></p> <p>她们在晨练</p> <p> 青山印园位于五A级景区南宁市青秀山公园桂园和兰园之间,为传统四合院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屋檐翘首,小桥流水,楼阁亭榭,尽显古朴、典雅风味。</p><p> 园内四大亭榭,分别以寿山、青田、昌化、巴林四大国石命名,处处彰显“中国石”雕“中国印”文化符号。</p><p> 印园藏石愈千,为玉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左一刀作品:有红黄艳丽,色彩丰富的寿山石;色泽多彩、通体微透的青田石;血色鲜艳、纯净温润的鸡血石;绚丽妩媚、细腻无比的巴林石,真可谓天地之间、千奇百态,顽石有灵、匠心铸魂。</p> <p>青山印园</p> <p><br></p> <p> 南宁青秀山观音禅寺:其历史佛缘追溯至 980 年前的北宋时期,当时有僧人在青秀山筑庐修行,后扩建为妙超寺、白云精舍等,明朝万历年间改建为万寿禅寺,清未民初寺院渐渐荒废。1986 年,当地信教群众在万寿禅寺旧址自发集资兴建为三宝堂。2000 年伊始三宝堂交付僧人,迎请佛像,庄严道场,命名为观音禅寺。2004 年春,政府礼请镛如法师入主,同年初夏于禅院原址扩地数倍动工扩建,2011 年 11 月完成扩建工程并举行开光典礼。</p><p> 观音禅寺占地面积约 15 亩,寺院布局紧凑,仿唐建筑风格,寺院殿宇辉煌,金身新塑,宝相庄严,是广西乃至全国名刹。观音禅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药师殿、弥陀殿、天王殿、护法殿、观音阁(大士阁)、般若堂、讲堂、法堂、福德堂、不二堂、五观堂、丈室僧寮、法物流通处、素菜馆等等。在建筑布局上,山门和天王殿为前殿,大士阁居中,大雄宝殿居后,构成了寺院的主体,左右两侧四组殿堂相对,体现了中国佛教古典建筑以平面方正、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风格,成为华南地区最具有个性的佛教寺庙之一。</p> <p><br></p> <p> 千年苏铁园青秀山千年苏铁园面积达100余亩,有树龄千年以上的苏铁近百株。最大年龄的“苏铁王”距今已有1360余年高龄。园内已收集苏铁种类50余种,总株数上万株。是全国最大的篦齿苏铁、德保苏铁、叉叶苏铁、德保苏铁、石山苏铁迁地保护育种基地之一。</p> <p> 塔影天池是以龙象塔与其北面的天池交相辉映,池水影塔,塔影入池的靓丽景观,为南宁市“十大景观”之一,在青秀山风景区内。塔的名称叫龙象塔,天池是青秀山山腰上一个大型的人工湖,池水波光粼粼,塔影入池,池水映塔,青松翠柏、蓝天白云倒影水中,被称为“塔影天池”。</p> <p><br></p> <p> 状元泉位于青秀山帽子岭,一股从岩缝中流出的清澈凉爽的细流,从不枯竭。民间传说,古时候青秀山脚下有个书生,家里很穷,主要靠打柴为生,该书生在上山打柴时经常以该泉水止渴充饥,在泉边歇脚读书。有时还要行乞方能度日。在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书生仍刻苦攻读,长期不懈。后来终于高中状元而得名。</p> <p> 状元泉位于青秀山帽子岭,一股从岩缝中流出的清澈凉爽的细流,从不枯竭。民间传说,古时候青秀山脚下有个书生,家里很穷,主要靠打柴为生,该书生在上山打柴时经常以该泉水止渴充饥,在泉边歇脚读书。有时还要行乞方能度日。在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书生仍刻苦攻读,长期不懈。后来终于高中状元而得名。</p> <p> 状元阁,是一个在半山腰延伸向外的望台,站在上面,可以一览群山,举目千里,无论俯瞰或远眺,都给人一种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的愉悦。对学子而言,阅读大自然这本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规划自己梦想的蓝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p> <p> 状元泉右侧的碑文,记载了文学家苏东坡年少轻狂的故事。文中说,苏东坡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启迪下,将自己曾经自负写下的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改为尊重客观现实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励志前行,为后人树立了学无止境的典范。</p> <p> 状元泉附近还有榜眼轩、探花廊,状元廊、状元坊等文化景点,再现了历史上寒窗苦读学子和文人武士走过人生的艰辛里程:铁杵磨针的锲而不舍、囊萤夜读的刻苦钻研、不耻下问的虚怀若谷、闻鸡起舞的自省自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