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师•典•诗(22期)

石竹居士

<p>  大家好!今天是《一师一典两诗》第22期,本期重点讲元宋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和他本人的典故。之后呢,我写了两首诗,一首是白居易的《白云泉》;另一首是王涯的《塞下曲》。还是那句老话,仅供大家参考吧,期望能在练字方面给您一丝帮助与启发。</p> <p>  赵孟頫,生于1254年,卒于1322年,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jù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晚年逐渐隐退,1319年借病乞归。逝世后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工书法,精绘画,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书法上,他更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他十一岁时,父亲去世,由生母丘氏督学。赵孟頫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十四岁时,赵孟頫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之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一度蛰居在家。他母亲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你不多读书,如何超乎常人?”他因而愈加努力,拜老儒敖继公研习经义,学业日进,声名卓著。1316年7月,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官居一品,推恩三代。元仁宗待他甚厚,平日里只呼其字而不呼其名。仁宗对他的评价是极高的,说他出身高贵、长相帅气、博学多闻、品行纯正、书画绝伦,又精通佛学及老庄之学,这些都是人所不及的,一连点了七个赞,最后还说,唐有李白,宋有苏东坡,今朕有赵子昂,与古人何异?</p> <p>典故【明月楼上题春联】</p><p> 元朝时,扬州有个姓赵的人,富裕而喜欢招待客人。他的家里建了一座明月楼,人们替楼写春联,大多都难以符合主人的想法。一天,赵孟頫路过扬州,主人听说了这条信息后,立刻找到他并迎接到明月楼上,备用丰盛的酒宴款待他,宴席上所用的器具都是金银美玉特制的。酒过半巡,主人拿出纸笔,请求赵孟頫替他写幅春联。赵孟頫爽快答应,拿起笔便写道:“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到春联后,异常高兴,索性把酒具全部撤下,并把它们送给了赵孟頫作为纪念。赵孟頫高深的造诣影响着全家人,他的儿子赵雍、赵奕书画水平极高,其夫人管道升亦聪敏过人,能书善词,绘画精于墨竹、梅、兰,笔意精妙。元仁宗将管道升的书法,与次子赵雍的书法用玉轴精装,钤上御印藏于秘书监,说:“让后世知道我朝有全家父子夫妇都善书,这可是世间奇事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