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雪之吟(随笔)原创

高五幸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高五幸:雪之吟(随笔)原创</span></p><p><br></p><p>时令小雪,雪如约而至。民间有“瑞雪兆丰年”一说,<u>能</u>给人们以惊喜、希翼,间或有心理上的慰籍。</p><p><br></p><p>瞅,雪姑娘羞答答的来了,纷纷扬扬,落在树枝树<u>叶</u>上,站住了脚,落在楼面房顶上,稳住了神,落在半空却悄然化成了水。雪中景,让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的人引发无限想象,成为诗人、影师、墨客言志、抒情、感怀的对象。打开手机,雪照、雪诗、雪文,如雪片般跃入眼帘,应接不暇,美不胜收,风情万种,赏心悦目,真乃<u>是一种</u>美的精神享受。</p><p><br></p><p>冬天因雪而有歌。我之所以喜雪,大概因为我是农村人的缘故<u>吧</u>。“冬上金,腊上银,二三月上地白哄人”。生产队那些年在这个时候,会提早地把土粪、炕(墙)土运送到麦田均匀扬洒,就候等着下雪。雪下了,如同给麦苗盖了一层厚厚的“窝冬”棉被。大阳出来了,冰雪消融水滴会慢慢地<u>渗</u>入到麦苗的根部,麦苗贪婪吮吸着成分营养,待到回春返青,麦苗便会以郁葱的长势回报示人。如果遇到“干冬”不下雪,那么就要顶着寒风开水车、水泵进行冬灌了。劳人费钱不说,还不如雪雨浇的均匀,旮旯坎梁都能见到水。雪对种庄稼的农民来说,是下油、下面、下钱,看到天下雪,自然会认为“烧了碌碡壮”的香,风调雨顺,鼻子眼窝挤满了笑。</p><p><br></p><p>雪易让人勾乡<u>愁</u>。我小时候,还意识不到雪的风情,只知道好玩。下雪了,三五结伴,在雪地里打雪仗,垒“雪人”,“瘋玩”的忒开心,一个个脸蛋冻得红通通的,浑然不觉到冷。那个无忧无虑的年龄可惜再也回不去了,而少时的这些快乐时光,是难以忘怀的。我想,天冷了,冷的是“闲人”、“懒人”,而“忙人”、“勤人”就不知道个“冷”。人们常说的“钱里面有火”,说的还有点道理。</p><p><br></p><p>雪为冬<u>天</u>添味趣。冬日不可无雪,无雪不成冬天。雪是冬天的“使者”。天下雪了,正如平静枯燥的生活有了色彩和情调,“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一祯如诗如歌的画面。置身于古都西安,不出家门,便能领略到异域的“北国风光”,的确是市民惬意、幸运的福份。白色茫茫,天地一色,雪的素洁,雪的干净,洁白无暇,玲珑剔透,望雪,让我们视野更加开阔;思雪,让我们心灵得以净化;雪对我们的启示是,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p><p><br></p><p>白雪覆盖了原野的庄稼,亦覆盖了田地里的杂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气候一热一冷,磨砺着身体的耐力;花儿一开一谢,孕育着新一轮的生命。“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想此,我对冬天的下雪变得礼貌、豁达起来,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这是谁也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还是随季而安,冷了生起“火炉子”,一家人围炉而坐,煮壶酒,泡杯茶,谈笑风生,享受冬天所赐的没有温度、却有温馨的天伦之乐。</p> <p>作者介绍</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高五幸,曾用笔名:高五星。陕西西安灞桥人。20多岁时开始在报刋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其创作的剧本《席</span><u style="color: rgb(237, 35, 8);">筒</u><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相亲》(与王韶之先生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为陕西农村报网乡村作家;法制文萃西部网特邀作家;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西安市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我的祖母高王氏》一稿荣获陕西农村网征文三等奖;《港兴路惊闻喜鹊声》在首届“才子杯”文学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学杰出贡献奖》。因为热爱,所以执着。秃笔能给后人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是作者余生努力的向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