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镇远” —— 贵州游记之五

泽安

<p class="ql-block"> 镇远古镇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部武陵山区、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是贵州省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史书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据《贵州通志》载:“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年),十一月。宋诏: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吕逢年晋一秩。”镇远之名始于此。近年来,镇远已成为国内的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入夜的舞阳河沿岸流光溢彩,热闹非凡!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镇远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风貌,又有山地建筑布局。这种水乡与山峦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歪门邪道”就是镇远的独有特色。</p><p> 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以保富贵之相,兼而“财不露白”。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歪歪斜斜、依山傍水而建的“歪斜村落”。</p> <p>  四方井在镇远石屏山下的四方井巷道内,属乾隆时期的古名井之一。听老人讲,此井有史以来无论怎么闹旱灾,从没干涸过。</p> <p>  天后宫位于镇远府城西门,近百级台阶延伸到河岸码头,是古码头石阶最多最陡的一处。现存建筑正殿及抱厦分别为清同治十二年与光绪三年由福建籍人捐资重建。正殿内供奉海神“妈祖”。具有典型闽南风格。天后宫在沿海一代称“妈祖庙”,在内陆设天后宫不多见,据考证,内陆只有三处,即湖南芷江、贵州镇远和黄平旧州。但镇远天后宫最险、最高,建筑工艺最美。</p> <p>  和平村旧址在镇远卫城和平街南侧,坐南向北,为一组由高大土石围墙圈围起来的建筑群。原是晚清时期镇远总兵署衙门,民国初改为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政府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先后收容和管教了六百多名日本战俘。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等称其为“和平村”,此名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清晨,舞阳河两岸洗净铅华,恢复了天然、悠闲的模样。</p> <p>感谢您的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