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备课形神兼备,线上线下融合教研——襄阳市初中化学城区教研活动研训纪实

赵云

<p>  2020年11月6日,以“加强集智备课,提升教学能力”为主题的襄阳市初中化学城区教研活动研训纪实在襄阳五中实验中学举行。</p><p><br></p><p>活动由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室主办,襄阳五中实验中学承办。</p><p>  </p> <p>襄阳五中实验中学的学生,个个朝气蓬勃,乐观向上,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老师的细心辅导和同学之间的鼓励下,自主学习,快乐成长,他们勤学、善思、敢疑,对很多事物都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在这里放飞自己的心灵和梦想。</p> <p>本次培训会线上线下融合教研,大大提高了教研效益,很多学校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出动,全程参加,培训会现场高朋满座,培训会内容丰富充实,是复学以后城区初中化学教师线上线下智慧碰撞的又一次思想交流盛会。</p> <p>襄阳市隆中名师工作室的骨干成员也积极参与了活动。作为工作室总顾问--襄阳市化学教研员方启柱老师亲自主持并发表重要指导意见,工作室首席名师、襄阳市第十九中学校长宋海潮解读了集智备课的“形”与“神”,襄城、樊城、高新、襄州和东津城区教研员,以及骨干教师150余人全程参加了这次培训会。</p> 方启柱老师致辞,拉开了本次培训序幕。 <p>首先由五中实验中学化学教师张思思分享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张思思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一瓶可乐展开说课。</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0, 197); color: rgb(87, 45, 28);">襄阳五中实验中学李杨老师带领全组老师对练习题进行了修改、删减。备课现场老师们积极发言,激烈讨论,气氛活跃。最后由马睆睆老师对襄阳五中实验中学化学组集体备课情况进行了简短的介绍。</span></p> 在张思思老师和五中实验中学化学教研组的分享后,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襄阳市第七中学,襄阳实验中学,襄城区卧龙中学,襄阳市第四十二中学也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学校化学组集智备课情况。 襄阳市四十七中的白秀妮老师所在的四十七中只有两名化学教师,白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在本组成员比较少的情况下通过大理综组和区域内集备的方式,集大家的智慧,实现集体备课的高效。 襄阳市第七中学的刘红庆老师从学校管理层面、备课组自身建设层面、教师个人成长层面给我们详尽的介绍了他们的团队是如何做好集体备课工作的,特别给我们介绍了随机备课方式,更有利于教师随时随地解决教学上的问题。 襄阳市实验中学的李满老师重点提出要在集体备课中做到集智备课,并给我们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如何将集智备课落到实处的。 襄城区卧龙中学敦玉老师以“经验交流促成长,集智备课创高校”为主题,从“四个定”“五个备”“四统一”“两个题”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细致、高效的集备。<br> 襄阳市四十二中耿倩老师重点给我们介绍了他们集备的五步法:集思想、集策略、确目标、确学案、集反思,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 现场从各校慕名而来的化学同仁认真听会 宋海潮在“集智备课的形与神”主题讲座中,分别从“育分”到“育人”再到“育己”给我们详细解读了集智备课的目的与成效,归纳总结出集智备课行动纲领“十二要”,集智备课行动策略“十二要”,为我们今后的集智备课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具体方略。 活动的最后,方老师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他希望老师们在思想上要重视集体备课,要把集智备课当成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一种基本途径,要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头脑风暴、交流互动;要有整体意识,关注目标的阶段性。在集智备课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学情变化、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验、多关注作业的层次性。<br>  集智备课是教学的起始之地,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观摩展示、交流经验和专业引领,老师们对集智备课提高了认识,心中有了目标和方向,相信集智备课一下能够落到实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p>微风拂面,旭日高扬,十一月的襄阳秋高气爽。襄阳化学教师可甜,可萌,可飒,可帅,正带着甜蜜的梦想和良好的愿景,如同中国无数辛勤的园丁,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携手一个个孩童,播种一颗颗希望,期待收获来年又一个绿色遍野,硕果累累的美好季节!</p> <p>活动主办: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室</p><p>承办单位:襄阳五中实验中学</p><p>美篇制作:赵云</p><p>美篇审核:王波</p>

备课

襄阳

集智

老师

中学

五中

实验

教研

教师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