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黔之旅《四》隆里古城 黔阳古城 芷江

知了

<p>(黔)隆里古城。明朝朱桢为镇压古州吴勉起义,在隆里设千户所,并兴建城堡。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沿城墙设有环城路通全城,城内所有街道都用鹅卵石以各种图案铺成,当地人称为“花街”。城堡经历几百年风霜侵蚀和火灾劫难,城墙已不甚完整,但古风犹存。城中居民多是明朝初年屯军的后裔,一直延居至今。</p><p>唐朝诗人王昌龄当年被朝庭贬谪为龙标尉于此,故王昌龄又称之为王龙标,隆里故有龙标书院。后人为纪念王昌龄,在隆里修建了王昌龄祠、状元桥、状元墓等。隆里民族文化厚重多彩,有唱汉戏、吟故事、玩龙灯等,被视为三大民族文化瑰宝。</p> <p>龍標書院。重修的龍標书院,面墙是青砖叠砌古式牌坊图案,坊宽14.3米,正中开方形大门高2.7米,宽1.7米,青石条门坎,两扇木制大门,门前两级石阶。大门左右两边各有一拱形侧门图案,宽1米,高2.2米,大门上方用青砖镶砌横匾,上画“日龄跨鹤图”,一层左右侧门上方横幅各写“圣域”、“贤关”二字,二层左右两边上方各写横幅“山高”、“水长”二字。</p> <p>大门两边对联:龙跃鲲翔,沧溟浪跋。标新领异,文采风流。中上方的长方形竖匾,用青兰瓷片构成“龍標書院”四个凸形大字,字体气势挺拔,朴茂自然,两边是山水风景图案。整座牌坊正面背面彩画各异,红绿相兼,色彩和谐,美不胜收。</p> <p>跨石门坎进入大门,横铺长方形空地,宽14.3米,深8.8米,中间鹅卵石镶面花街人行道,两边栽有桂树、垂柳、花台、牡丹,相互交辉,彼此映照。紧接池塘,直经6.4米,宽14.3米,池塘周围全用青石条雕花砌成护栏杆,池塘遍植荷花。</p> <p>直跨池塘中间一座长6.4米,高1.5米的三拱石桥,名为“鹏程桥”,喻示龙标书院诸生,早早造就成才。</p> <p>龍標書院,环境优雅,修心勤学之圣地,学者英材之摇篮。</p> <p>隆里書局。</p> <p>唱戏台。</p> <p>城牆下环城小石路。(重修)</p> <p>(湘)黔阳古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自汉高祖五年设立县治,至今延绵2200年,城内古城墙、古街巷、古宗祠、古庙宇、古民居组成的大型古代建筑群,展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精髓、汉民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黔阳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湖南凤凰古城早900年。</p> <p>芙蓉楼景区大门。</p> <p>芙蓉楼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p> <p>江边送客亭。</p> <p>龙标胜迹门是芙蓉楼园林的大门,也是黔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龙标胜迹门建于清代晚期,也称“三绝门”,门高12米宽7米。</p> <p>园林内半月亭,相传是王昌龄抚琴吟诗之所,呈新月形,故名“半月亭”。亭联“鱼游水底尋明月,树插石缝遮青天”。</p> <p>芙蓉楼与半月亭中间隔一荷塘,楼亭相望。芙蓉楼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风味浓郁,虽无皇家园林之气势、苏州园林之精致,却也飞檐卷垜,含蓄淡雅,清秀宜人。</p> <p>唐-王昌龄送别友人辛渐,在芙蓉楼写下:“寒雨連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小孤。洛阳親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p> <p>唐.王昌龄在芙蓉楼前,赋诗送别辛渐,留下名句”一片氷心在玉壶"韵味无穷。清.道光二十年,黔阳辛丑状元龙启瑞将“一片冰心在玉壶”七字合篆成一“壶”状字,镌刻于碑并立于亭中。</p> <p>黔阳古城是一座兵起商兴、夷夏同城的官道文化名城,是中国汉侗民族城市整体風貌和街巷格局完美融合的典范。这是古城的西城楼中正门。</p> <p>古城相聚。</p> <p>古巷漫步。</p> <p>王有为故居,王有为是明代进士,因不愿与严蒿父子同流合污,掛冠回家,该建筑是湖南省现存唯一的抬梁式明代官宦民居。</p> <p>古城石板小街,是美术学生作画的素材。</p> <p>节孝祠始建于清雍正元年,曾为供奉黔阳古城历朝历代节女孝子的神廟。民国时为戴笠临时公馆及黔阳“人民抗敌后援会”所用。</p><p><br></p> <p>節孝古祠,也承载了不少近代史事,不管显现何种色彩,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p> <p>山水之城,居民悠闲垂钓。</p> <p>九十高龄长者,默默地坚守着,正是有了代代人的坚守,才有今天的古城。</p> <p>湖南芷江是抗日战争受降地之一,有全国唯一的抗日受降纪念馆,有“飞虎隊纪会馆",芷江还有宏伟的、全木结构龙津風雨桥,长几百米横卧在舞水之上。</p><p>芷江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乃軍事重镇。它是抗战前线的后方,抗战后方的前线,曾经是国民政府重要的軍事基地,是中美空軍联隊的大本营,拥有中国战区第二大軍用机场和较为強大的軍事力量。因为得天独厚的条件,芷江最终成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地。</p><p><br></p><p><br></p> <p>受降纪念坊正后两面,</p> <p>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明,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败的敌人。</p> <p>全国唯一的“抗日受降纪念馆"。</p> <p>纪念馆进门大厅,醒目的1945.8.21和巨大的胜利“V”字雕塑。让人震撼、喜悦,自豪感悠然自生!</p> <p>每个展厅都让人满怀豪情,深深印记着民族的苦难与辉煌。</p> <p>芷江受降,印证了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终究逃不过灭亡命运的历史规律。</p><p>芷江受降,铭刻着中国人民对战争苦难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p><p>芷江受降,见证着中国人民对先烈忠魂的无比崇敬和对世界和平的无限期盼。</p> <p>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p> <p>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和民族自信,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p> <p>1994年5月,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来到芷江,凭吊飞虎队英雄,并深情题诗:“春暖三湘杜鹃红,铁鸟飞来展雄风。芷江本是英烈地,中美情谊五十冬。”</p> <p>“飞虎隊纪念馆”乃陈香梅女士撰题。</p> <p>纪念馆周边长廊。</p> <p>当年飞虎隊飞行大隊、飞行中隊用过的各种隊徽。</p> <p>馆内三维画面、配合灯光和声响,逼真地再现当年的战争场景。</p> <p class="ql-block">飞虎队集体照,巨幅画像。</p> <p>各类实物展示。</p> <p>真实再现飞虎队在中国抗战期间的英雄事迹和生活场景。飞行员住地。</p> <p>纪念馆外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暗红色砖房,是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美军当年给它的代号是“万能之王“。</p> <p>指挥塔内办公室。</p> <p>飞虎队员、陈纳德将军雕像。</p> <p>芷江侗族风情浓浓的城镇。</p> <p>龍津風雨桥是芷江闪亮的名片。龍津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几经圯毁又多次修复,至今为世界第一大風雨桥。芷江龍津風雨桥载入了上海吉尼斯记录。</p> <p>风雨龙津桥全长246.7米,桥宽12、2米,中空式木结构廊桥。16个石砌舰形桥礅,桥面内两边建有店铺,桥中间行人。</p> <p>外观整座廊桥翘角飞桅,层层叠叠,巍峨壮丽,气势恢宏,如舞水河上一卧龙。</p> <p>龙津桥头舞水河岸铜牛雕塑。</p><p>芷江“牛”。</p><p>芷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p><p>芷江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和平名城。</p><p>芷江是一座独具魅力的特色侗城。</p> <p>湘黔之旅结束,谢谢共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