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入清凉地《平常茶非常道•林清玄讲茶道》

魔都雄狮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入清凉地</b></p><p>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禅自然是有的,但不是写在墙上、画在茶杯上。它和茶相同,人生无所不茶,无不是茶;人生无所不禅,无不是禅。</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茶不在禅里,禅也不在茶中,茶或禅以及生活的一切恼害都化成一缕轻烟,飞向空无的所在,那就是茶禅一味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茶的真滋味,禅的真境界,唯有平常心乃能知之。</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作者简介</b></p><p> <b>林清玄(1953~2019)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主编、主笔。</b></p><p><b> 八岁立志成为作家;十七岁正式发表作品;三十岁前获遍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三十五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四十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图书;同时创作的"现代佛典系列",掀起学佛热潮;四十五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当年录音磁带总销量达三百二十多万盘,被称为有声书的经典;五十岁完成《茶言观色》、《茶味禅心》和"人生寓言系列",被选为青少年最佳读本;五十二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欢》、《玄想》,被选为中学生优良读物。</b></p><p><b> 一生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随着阅历的丰富,体验的深入,作品不断地提升境界,文章深入浅出,语言清雅脱俗,既有文学的优美,又有佛禅的睿智;既有丰富的认知,又有博爱的慈悲;能点亮众人的心灯,能提升读者的觉悟。其作品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在台湾去世。</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私房茶与私藏茶</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茶味禅味</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味味一味</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诗心佛心</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心心相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我有一位卖茶的朋友,他和太太在热闹的市街,开了一家大的茶行。</p><p> 夫妻俩都懂茶、爱茶、喜欢喝茶,他们蒙起眼睛喝茶,几乎可以同时叫出茶的名字。</p><p> 这当然有点稀奇,更稀奇的是,凡是摆在店里卖的都是次好的茶,最上好的茶是不在点里卖的。</p><p> 每年在春茶和冬茶盛产的时候,他们夫妻就会到各地的茶山去找茶、品茶、买茶,大部分的茶都是普通的,只有很少的茶是上好的。</p><p> 运气好的年冬,可以找到几百斤上好的茶;运气差的年冬,只能有几十斤上好的茶。</p><p> 普通的茶卖给普通的客人,上好的茶只卖给上好的顾客。</p><p> "上好的顾客"并不是有钱的顾客,而是懂茶、爱茶、喜欢喝茶的顾客,因为他的"上好的茶"也不是"最贵的茶"。</p><p> 这一对伉俪,把找回来的好茶,藏在地下室的冰柜里,当老客人来买茶时,就像情报员在交换情报,两人窃窃私语,讨价还价,谈的并不是价格,而是那个客人值得卖出几斤?</p><p> "卖两斤给他好了,剩下的茶不多。"茶太太说。</p><p> "他对我们茶行很照顾,我看多给两斤吧!"茶先生说。</p><p> "最多最多三斤,另一斤留给我。"茶太太又说。</p><p> 最后,茶太太从地下室抱出三斤茶,对顾客说:"真对不起,今年只剩下这三斤好茶了。"</p><p> 与先生拉扯而留下的一斤茶,可能就会藏在衣橱、米缸、花盆,或者是更隐秘的地方。</p><p> 等到茶先生把地下室的茶卖完了,有朋友上门买茶,先生就开始翻找家里各秘密的角落,每次从不可思议的地方找出一斤茶来,就会大叫:"我找到了!我找到了!"</p><p> 茶太太会又好气又好笑地跑出来:"糟糕!这是我要留着自己喝的,你都找出来卖,卖光了,我就会哈茶哈到死了!"</p><p> 有一次,我去找茶先生买茶,当年上好的春茶已全部卖光,地下室空空如也,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三好米的米包里找到一斤茶。</p><p> 这回,茶先生没有大叫:"我找到了!"反而把食指放在唇上,示意我不要出声,好像两个偷了母亲私房钱的小孩,大气也不敢喘地坐在亭前喝可能是那一年最好、一定是最后的一泡春茶。</p><p> 我们完全沉醉在春茶的芳醇的时候,母亲回来了。</p><p> 不是母亲,是茶太太买菜返家,菜篮放着,挥汗如雨,说:"老仔!倒一杯给我。"</p><p> 茶太太端起茶来,只啜了一口,她脸上的表情完全是抓到孩子偷钱的样子,眼睛直直地瞪视丈夫,长叹一口气:"这是我的最后一斤茶呀!"</p><p> 茶先生看看我,也叹了一口气:"这辈子品茶,恐怕永远也追不上我太太了!"</p> <p>  那一刻,我非常非常感动,端起茶来,仿佛是喝着由感动所结成的泪水。这一对隐居在台北东区的寻常夫妻,不仅是茶的伴侣,也是茶的知己,在品茶上,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p><p> 茶的滋味、禅的滋味、诗的滋味、生活的滋味等是无差别的,因此,不应该看重这个而忽视那个,对于心灵更细腻、更柔软、更提升的境界,从哪一个入口进去都是好的。</p><p> 宇宙之味、佛菩萨之味、凡夫之味,原来只是一味,端看品尝的深浅罢了。</p><p> 如来之心、禅师之心、诗人之心,原来只是一心,只问印证的清浊而已。</p><p> 深浅或清浊不假外求,就从眼前的这一味、当下的这一念契入吧!</p><p> 这些年来我的写作,虽然不像私房茶或私藏茶,只献给少数的人,但我总是深信,知味的人一定能品出我泡出来的好茶。</p><p> 我也总是深信:在热闹的人生中,喝到一杯好茶,并且能深深地知味,是难得的幸福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茶禅一味</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半岭薄云萦,</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中天月色清。</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秋来多夜坐,</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煮茗待钟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圆至禅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赵州禅师有一个著名公案,就是每当有新到的僧人,他总是会问:"你来过这里吗?"</p><p> 僧人说:"来过。"</p><p> 他就会说:"吃茶去!"</p><p> 然后他问另一位新到的僧人:"你来过这里吗?"</p><p> 那人说:"没来过。"</p><p> 他也会说:"吃茶去!"</p><p> 寺院的院主看了大惑不解,就问道:"为什么来过的您也说吃茶去,没来过的您也说吃茶去呢?"</p><p> 赵州于是叫院主的名字,院主答声。</p><p> 赵州就说:"吃茶去!"</p><p> 这个公案可以参的地方很多,例如道在寻常日用间,例如平等地对待,例如任运自在等。历来有许多人解过这个公案,我们今天换一个角度来看看喝茶这件事,在禅宗的修行里占了什么样的位置。</p> <p>  喝茶在从前佛教的丛林是很重要的事,特别是禅寺都设有"茶头",就是掌管喝茶的人,他的职司包括佛前献茶、众中供茶,或客来飨茶等,凡是有关喝茶的事都是由他主掌。在大丛林里,茶头往往不只一位,而且在首座寮、维那寮、知客寮、侍者寮都设有茶头一职,称为"四寮茶头",每位茶头下面还有几位杂役供使令,称为"茶头行者",这样算起来,一座寺院里就有十几位专门以茶为职的人,人数不能说不庞大了。</p><p> 丛林里还设有"茶堂",有的是方丈待客之地称为"茶堂",有有另设茶堂的。每天有固定时间喝茶,喝茶时要打"花鼓"通知所有的僧众。有一些寺院门前还特设"施茶僧",为游寺或朝山的人施茶。</p> <p>  在"百丈清规"日用规范里曾说:"茶汤之礼乃丛林重要行事,不得慢易仓遑,列位时不得缺席。"又说:"若有茶,就座不得垂衣,不得聚头笑语,不得只手揖入,不得包藏茶末。"可见喝茶规矩很多,是一件庄严、清净的事,也可说是修行的一部分、禅定的功课。特别是坐禅时,每坐完一炷香就要下座饮茶,以提神益思,利于开悟。早上起床时,禅僧要先饮茶再礼佛,饭后也是先饮茶再做佛事,因此,一般禅僧一天喝几十碗茶是很普通的。</p><p> 唐朝以前,寺院里喝的是"加料茶",就是和香料、果料同煮,称为"茶酥",到唐代以后,禅茶大盛,遂成为单纯饮茶,不再加味了。</p> <p>  禅僧的善于做茶、擅于饮茶、讲究茶礼,都对民间产生巨大影响。</p><p> 例如中国许多名茶是寺院种植和制作出来的,像碧螺春茶,产于江苏洞庭山碧螺峰,原名为水月茶,是洞庭山水月院山僧首先制作的。乌龙茶的始祖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宋元以来以武夷寺僧制作的品质最佳。明代僧人制作的"大方茶",则是安徽南部"屯绿茶"的前身。</p><p> 例如现代人所喜爱的紫砂陶壶,是明代江苏宜兴金沙寺的一位老僧创制的,后来成为宜兴壶的代表。</p><p> 例如被喝茶的人奉为"茶圣"、"茶神"的陆羽,他出身于寺庙,一生的行迹也没有脱离过寺庙,他的经典作品《茶经》就是遍游各地名山古刹,亲自采茶、制茶、品茶,并广泛吸收僧人的饮茶经验,加以总结的成果。</p><p> 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里说:"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我们想想那时的禅僧带茶壶到处煮饮的情景,特别有一种亲切之感。</p> <p>  不只是喝茶,茶的比赛也是从前在寺庙里就有了,宋代著名的浙江余杭径山寺,经常举行由僧人、施人、香客共同参加的小茶宴,进行品尝、鉴评各种茶叶的品质,称为"斗茶"。当时还发明了把嫩芽茶碾成粉末,用开水冲泡的"点茶法",这种喝茶的方法后来传到朝鲜和日本,成为"抹茶",日本人至今还喜爱这种方式,可惜在中国已经失传了。</p> <p class="ql-block">  读了许多禅寺与茶的相关记载,使我们知道茶与禅可以说是"茶禅一味",因为茶也可以导引我们的心灵通向单纯、超越、无争、宁静、自由,使人能自然地通向禅道,那种淳朴无华、庄严和谐的风格对于禅定也大有助益。雪窦禅师有一首偈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前箭犹轻后箭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谁云黄叶是黄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曹溪波浪如相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无限平人被陆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虽不是写茶的诗,但把"黄叶是黄金"拿来形容茶禅之味,却是非常恰当的,对庸俗以黄金为贵的人,可能把禅心茶道看成黄叶一文不值,而对清越高迈的人,一壶好茶比黄金为贵,更不用说茶里有觉悟与菩提之思了。</p><p class="ql-block"> 曹溪禅海的波浪今犹在!可惜的是我们继承了茶的雪沫乳花,却很少有人愿意从金黄的流金岁月中,看看那清湛盈满的心水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请点击下面链接继续欣赏!</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86b35xw?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第一辑:茶能生善《平常茶非常道•林清玄讲茶道》</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912c3ug?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第二辑:人间奇香《平常茶非常道•林清玄讲茶道》</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943fa1l?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三辑:饮茶洗心《平常茶非常道•林清玄讲茶道》</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