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记住乡愁之乐亭美酒一一孤竹国酒

心安

<p>乐亭孤竹国酒,纯手工酿造技艺,是唐山孤竹国酒业有限公司传统白酒生产工艺的精髓,是独特的北方浓香型白酒手工酿造技艺,是我国最早产生的白酒手工酿造技艺典型代表之一。它是集清蒸混烧、老窖、大曲、多轮发酵为一体的、完整的白酒手工酿造工艺体系,整个生产过程40多道工序。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感官选料、配料、检验控制发酵环境、手工装甑蒸馏、摘酒、陈酿、勾兑、包装等。手工技艺传承,全靠师徒之间言传身带,需长期实践体会才能领悟。几百年世代相传,全靠师承。</p><p><br></p><p>  孤竹国酒手工酿造技艺发源于古孤竹国,孕育于商周时期,经千年民间创制和发展,到宋代已发展成为现代意义的蒸馏酒(即白酒);据考证,孤竹国酒手工酿造技艺,由明代初年孤竹国故地-----关西杨氏家族总结民间酿酒技艺创制雏形。民国县志载,“杨氏系出关西占籍山右明永乐二年移居直隶滦州清初有之荣字廷贵者,由滦之杨家壮迁来乐亭新寨至其子玉家声始振焉”。也就是说杨之荣,系明代永乐二年由关西迁居直隶滦州的杨氏后代,并于清初迁至乐亭县新寨定居。</p><p><br></p><p>另据县志载,清乾隆12年(1748年)新寨杨氏之荣其曾孙杨德润得中武举人,官拜乾隆皇帝御前侍卫。相传杨德润与1755年陪乾隆皇帝到滦河下游孤竹国故地巡访,乾隆曾观赏乐亭皮影,品尝杨氏烧锅酒,倍加赞誉“酒香人更贤”,当即钦点福泉烧锅酒拜祭孤竹国二位圣贤----伯夷、叔齐,并在夷齐庙清风台,挥毫写下千古绝句“滦水回环曲抱洲,崇台百尺枕清流。乔松古籁拂衣落,快与前贤共唱酬。”从此福泉烧锅名声大振,孤竹国酒由此而得名。</p><p><br></p><p>杨之荣迁居乐亭新寨后,继承杨氏家族酿酒技艺于清朝雍正年间(1728年)始建杨氏福泉烧锅。到1898年传至第八世子孙杨荣兴,(即第七代传人)。直至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冀东十三军分区供给处接收组建福泉酒业公司,杨氏家族共经营了218年。从此打破了家族传承,历经九任厂长、三代酿酒技师(即传承人)和十四次更名,到2000年经改制组建唐山孤竹国酒业有限公司。原杨氏福泉烧锅坐落在孤竹国酒业有限公司院内,旧址文革期间被毁,现存仅有福泉井、大门石墩、保险柜、石碾、瓷质和木制酒器等原始文物及一些相关文字资料。</p><p><br></p><p>孤竹国酒手工酿造技艺,具有典型的独特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探究和实践的智慧结晶。孤竹国酒文化,是孤竹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商周两代中原文化融合北方各民族文化,加速华夏汉民族文化形成,特别是对冀东辽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曾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展现了北方民族酒文化风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杰出创造力和酿酒文明史的延续性,是我国酿酒悠久历史的见证。</p><p><br></p> <p>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孤竹国酒业现已成为河北省酿酒重点企业之一,拥有整现代化酿酒和防伪设备,具备完善的检测手段和质量保障体系,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规范。孤竹国系列酒秉承福泉烧锅之古方酿造,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酿酒工艺,生产出三大系列不同档次、风格迥异的80多个品种,其酒质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醇厚绵甜,回味悠长等特点。深得社会各界的青睐,被社会名流誉为“京东之冠”,多次获国内、国际殊荣,成为历届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河北省十大文化名酒,河北省质量信得过产品,2004年孤竹国荣获河北省**商标, “河北省中小企业**产品”,公司连年被评为“唐山市优秀私营企业”、“一级诚信企业”,并荣获振兴唐山经济集体三等功,成为“河北省信用**企业”、“河北省科技型企业”、“河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河北省诚信企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