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极顶,一览众山小,~山东西线游(三)

云中月

<p>山东的标志性景点“一山一水一圣人”,这山当然指的是泰山,其实泰山不仅是山东的代表,也是我国众多名山中的佼佼者,“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都是对其的赞誉,还获得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p><p>泰山以景观壮丽著称,山势厚重,巨石堆叠,历代帝王封禅祭祀,文人雅士游历题诗,留下许多古建筑群和几千处碑碣石刻,使泰山成为世界罕见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游览胜地。</p> <p>考虑到我们的年龄和体力,我们选择了“天外村天地广场→环山路→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的上山路线,回程则从“玉皇顶→南天门→中天门→红门→孔子登临处→一天门”,其中环山路可以乘坐景区大巴,中天门到南天门可以乘坐索道,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体力,还可以观赏到大部分的景观。</p><p>这就是天外村的天地广场,我们在这儿乘坐景区大巴,沿环山路直达中天门。</p><p><br></p> <p>中天门索道建成于1983年,可以到达南天门月观峰南侧,我们在此乘索道前往南天门。</p> <p>索道的运行时间需十几分钟,车厢外山岭五彩缤纷,层林尽染,身旁的下山索道车厢居然是空无一人。</p> <p>很快到达南天门索道站,看到对面奇峰壁立,雄伟壮观。</p> <p>我们已经看到了南天门和陡峭壁立、如悬云梯的十八盘,令人望而生畏。</p> <p>没有去攀登十八盘,那就和十八盘合个影吧😊😊</p> <p>南天门是泰山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端坐在十八盘的末端,迎接着勇于攀登的八方来客。南天门建于1264年,是由当时岱庙的主持张志纯集资创建的。</p> <p>南天门是城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上建摩空阁三间,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p><p>南天门的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圣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p> <p>天街是指南天门到碧霞祠的一段街道,如今已经商铺林立,亦市亦街。</p> <p>从天街回望我们刚刚到达的索道站月观峰,满山色彩斑斓,秋色尽显。</p> <p>蓬元坊是泰山二十八坊之一,而且是登泰山古盘道的最后一道,第二十八道石牌坊,有着登临泰山即将到达的含意。蓬元坊于2000年重新修复完工,石坊上“蓬元"二字由当代画家范曾题写。</p> <p>我们身后,即将到达的是道教圣地碧霞祠,建于北宋,已有近千年历史。</p> <p>穿过碧霞祠,继续往上,是一处泰山石刻群。泰山石刻群已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史料价值。</p><p>泰山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p> <p>泰山日观峰气象站。</p> <p>日观峰拱北石,因其形犹如起身探海,故又名“探海石”。</p> <p>拱北石是登泰山观日出的绝佳地点,古人有“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已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的诗句。</p><p>从诗中可见,古人曾登上拱北石观日出,本人1981年登泰山时也曾登上此石。如今拱北石已经被保护起来了。</p> <p>孔子小天下处,相传是当年孔子登上泰山,在此处俯瞰天下之地。</p> <p>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p>如果能见度再好一些,那一定更美。</p> <p>五岳独尊,是对泰山的赞誉,也是每个游客必须要打卡留影的地方。</p> <p>快到玉皇顶时,有一块特殊的“无字碑”,此碑何人何时而立?立意为何?从古至今一直未有定论,有人认为是秦始皇所立,立碑之意在于尽焚天下儒生书,不留只字;也有人认为是武则天,她明白有人对其存有非议,便立下此啤,意在功罪当世不说,自有后人评说。</p> <p>玉皇顶是泰山的最高处,山门的匾额上书有“敕修玉皇顶”,说明是皇帝下令修建的。</p> <p>玉皇顶由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禅房组成。</p><p>玉皇顶是泰山上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历代帝王登山封禅的地方。</p> <p>玉皇顶是游客必到之处,院落中心,有一圈石拦围着几块巨石,被称为极顶石,石中立有一碑,上刻“泰山极顶”四字,标高1545米。</p> <p>告别玉皇顶,折返下山。</p> <p>再次乘坐索道回到中天门,避免了最难行走的一段陡峭的十八盘。</p> <p>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庙面不大,但殿宇俊美,小巧精致。</p> <p>迴马岭,至此已经不能骑马,只有迴马了。</p> <p>此为“壶天阁”,两侧题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选极顶千重尚多福地。”取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p> <p>经石峪石牌坊,二十八牌坊之一。</p> <p>从这儿进入支路,前往欣赏经石峪石刻。</p> <p>经石峪高山流水石亭,相传是伯牙抚琴的地方。</p> <p>该石亭建于明代隆庆六年。</p> <p>经石峪石刻,于山谷之溪床上刻隶书《金刚经》,二千多个字径一尺多的大字,镌刻在一处巨大的溪床石壁之上,可以想见,是何等壮观,这一方面体现了宗教具有超乎寻常的巨大力量,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异常丰富的艺术瑰宝。</p> <p>《金刚经》石刻大字遒劲古拙,篆隶兼备,被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p> <p>经石峪石刻与岱庙天贶殿壁画、岱顶唐摩崖石刻,并称为“泰山三瑰宝”。</p> <p>斗母宫是泰山景区中最为幽静的所在。</p> <p>红门宫,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重建,红门宫是泰山中溪的门户,呈半封闭凹形空间。</p> <p>红门官与宫前三重白色石坊及碑碣构成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的古建筑群。</p> <p>红门宫前的“天阶”石坊,刻楹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p> <p>孔子登临处石坊,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九年,当朝状元罗洪先题额并撰写楹联:秦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楹联于文革期间被凿毁。</p> <p>孔子登临处坊旁边的第一山碑。</p> <p>一天门石坊位于泰山盘路起始处,游客至此,意味着登山开始,漫漫长阶,始于足下,我们反向行进,这儿倒成了结束处了。</p> <p>岱宗坊位于岱庙北,泰山南,古代帝王在岱庙祭祀泰山神之后,开始登临泰山的起点。</p><p>岱宗坊是一座四柱三间式石牌坊,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雍正年间重修。</p> <p>这是岱庙前的广场,近年新建的。</p> <p>岱庙入口厚载门,始建于宋代(1009年),取厚德载物之意。</p><p>厚载门上城楼名为“望岳阁”,登临此处眺望可一览泰山雄姿。</p> <p>天贶殿是岱庙的主殿,建于北宋(1009年)。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东方三大殿。</p> <p>天贶殿内的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描绘的是宋真宗封禅泰山的浩大场面,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p> <p>岱庙有名的扶桑石,又叫迷糊石,游客闭眼围绕着扶桑石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然后闭眼朝前面的孤忠柏走去,如果能摸到树干,便是摸到了福气,这就是岱庙的摸福游戏。</p> <p>铜亭,明代(1615年)铸造,是泰山岱庙珍贵文物。</p> <p>岱庙铁塔,明嘉靖年间铸,原有13级,日军轰炸泰安时被毁,现尚存三级,为岱庙遗存珍宝之一。</p> <p>东御座,是目前泰山唯一保存完好的乾隆行宫。</p> <p>岱庙汉柏院中,一株最粗的汉柏,是由两棵树互抱组成的,一株是桧柏,一株是侧柏,互抱互生,主干已经老态龙钟,但枝叶俊秀,生气无穷,此柏被称为“苍龙吐虬柏”。</p> <p>汉柏,又名连理柏,为汉武帝所植。汉柏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为岱庙标志性景观之一。</p> <p>原有唐槐像汉柏一样,备受人们的称赞,从帝王到文人墨客,多有诗文留存,但最终枯死于1951年,后来人们在唐槐空腹内植入一株幼槐,逐渐长大,形成现在的“唐槐抱子”的景观。</p> <p>岱庙西侧的石刻园,浓缩了泰山著名的石刻景观。</p> <p>在岱庙的正南门正阳门的南面,是“泰山第一行宫”遥参亭,是岱庙的前亭,古代祭祀泰山岱庙,均先在此草参,有遥拜祭祀之意。</p><p>这是遥参亭与岱庙之间的玲珑坊,又称岱庙坊,四柱三楼歇山式石坊,通体浮雕,精雕细琢,充满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遥参亭旁的银杏正呈金黄色,奉献了一派秋意,令人赞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