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从一九七零年一直到一九七六年随父母住在六安路的安工大院,就是现在的工大北区。</p><p class="ql-block">当时正值文革末期,安徽成立了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兵团部就在这里。我在这里从小学五年级,一直住到一九七七年下放到巢县柘皋,一共有七年之久,对周围环境都有记忆。</p><p class="ql-block">现在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骑个单车,走走看看,看看合肥的发展,回忆下往年的趣事,别有一番滋味。</p><p class="ql-block">想到好玩的事情会会心的一笑,想到做的错事,也会稍稍的自责一下…就让往事随风而去吧……</p> <p class="ql-block">一、拱辰街还是四湾巷?</p><p class="ql-block">小的时候记得是叫“四湾菜市”,从阜南路一直到环城路。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改成了拱辰街。拱辰街应该是古名,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恢复的古街名吧。不过这样一改,现在的四弯巷就太短了,总共五十米都不到了,而且名字也弄错了,湾变成了弯。现在这一片还应该被人们简称为四湾片。</p> <p>这是现在的四弯巷。合肥地名委员会肯定是失职了。四湾巷现在只剩操兵巷到阜南路大概只有短短的几十米了。原来应该是接到四湾菜市的。四湾巷隔壁是市电大。刚工作那几年,还试着考过,结果数学考了六分还是九分名落孙山。后来又上了自学考试,好像一门都没过还是过了一门记不清了。不过由于在财务上班,学费倒是给我报销了。在电大这里好像也上过财会课,考职称培训。认识了一个供销社的刘老师。</p> <p>小的时候,隔日都要来四湾菜市买菜,家里六口人,每次买一斤还是两斤肉,记不太清了,吃三天,然后买一次豆腐,吃一天。每周七天,有一天全素。日子应该还不算清苦。从家里走着过来,大约也要二三十分钟。来回大约也要一个小时。</p> <p>前一段时间好像看到过,拱辰街菜市要改造,现在大概快建好了,非常的飘亮,这是大门,气派十足,不过我想投资这么大,收费应该不会太低,弄不好就会和新站的三角线菜市一样,会几乎空无一人。</p> <p>这是菜市里面的一块招牌,显示的就是老四湾。记得有一次,刚学会了骑车,骑着家里二八车来买菜,那时有个自行车,就相当于现在有了汽车的感觉,自豪啊。可是由于是乍富的原因,买了菜,把骑车过来的事给忘了,走着就回去了,老爸说你的车呢?……这也是当年丑事之一。我小时候能记得的丑事不少,不过有的确实不能说。</p> <p>不就是个菜市场吗?搞得就像个大型百货商场一样。</p> <p>这是大门里面的装饰,一色古色古香灯饰,不过我看开业不出半年就会落满灰尘,神气不再。</p> <p>这应该是猪肉板块的装饰效果,二师兄的模型,惟妙惟肖。</p> <p>这条菜市改名应该是因为这块牌子。七一年刚来合肥的时候,正对着拱辰街有一座停用的木桥,过了桥就是双岗菜市。宿州路桥以及阜阳路桥都是后来新建的,应该阜阳路桥翻建以后,旧的拱辰桥才拆除。有点可惜。据说这是古庐州府正北大门。西边亳州路那边还有一个水西门。</p> <p>碑记</p><p>拱辰桥是日本屠杀合肥人民房见证。2005年合肥晚报刊登《拱辰桥畔应竖起一座死难者纪念碑》一文,引起强烈反响,爱国青年组织街头慕捐。市总、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p><p>于2006年立碑纪念。</p> <p>1938年,日本在十二架飞机掩护下,武装攻占合肥。城内居民四散逃命,有千余居民罹难。记得岳母在世时说过,她家38年跑反到霍山,路上把她送人了,所以改陆姓为王姓,没想后来又找到陆家,所以舅舅中有王姓,也有陆姓,是一个特大家族,不过都没什么钱就是了。要是全家照张合影,一边陆姓,一边王姓,大可以上合肥吉尼斯记录的,一边五个,总共十个,加上子女,有一百多号人。有想过请他们都过来聚一聚的,但是难度偏大…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二、陈小巷 有关陈小巷的记忆是在巷子深处,有一个煤球加工厂,那时每月凭煤球票都要过来买煤球。第一次是老爸带着来,借个板车,以后就是自己过来了,有的时候叫几个同学帮帮忙。记得一次借的是三轮车,没想到会骑单车却骑不好三轮,还学了半天。我家条件是比较一般的,煤球都是自己过去拉的,条件好的,比如我有的同学家长是领导、处长,都是请人送货上门的。</p><p class="ql-block">记得这里还有一个垃圾转运站,现在垃圾站还在,煤球场已不见踪影。</p> <p class="ql-block">巷内还有斑驳的墙壁,就如已经破碎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不走不知道,拱辰社区管的地方还不小,基本上都是我小学、中学同学们住的地盘。</p><p class="ql-block">仔细看了一下,有市体委、市政府、市建委、晚报社、六安路小学、合肥六中、公安局、都有同学住过,我也大都去过。</p><p class="ql-block">大点的单位,好像只有环城路宿州路西南边的省政协,因为是后来建的,没有什么交集。</p> <p>陈小巷可能历史没有太悠久,也可能不是商业繁华的巷子,在近期整治中也就涂白了一点。不过还是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的样子。不像后面的撮造山巷、北油坊巷,四古巷等离淮河路长江路较近的街巷,政府花了大价钱进行了改造。</p> <p class="ql-block">我在九六、九七年的时候,调到软木厂工作了十余年,当年职工宿舍移交,和合肥市房产局还打过交道,遗憾的就是当年没有购置一套和平路的住宅。</p><p class="ql-block">庐中物业公司是他们的下属单位,就在这栋楼的后面,现在不知搬到哪里去了。当年的李经理,张经理对我都不错,我甚至还找过他们办成过一两件私人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就在阜南路这个位置,当年有一个饭店,好像叫大自然餐厅。李经理在这里请我们吃过饭,我的高中同学周慧也在这里请我吃过饭。</p><p class="ql-block">合肥也小,没想到他们之间还有交情,认识。</p><p class="ql-block">时光如梭,周慧已经去世,李经理也已退休。</p> <p>这是现在才有的养老院。我们将来要是动不了了,进养老院是大概率的事情。我们的父母辈,大多都还是居家养老,要么子女轮换照顾,要么看谁事情少谁来服侍,在经济上给些补偿,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多请个保姆,想的通的也有进养老院的,比如这个夕阳红,我就有不少同学、同事的父母选择了它。</p> <p class="ql-block">这是陈小巷附近的街巷,就这条街没有印象。大概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以后建的吧?</p> <p>诸如此类路名有的记得有的不记得,井巷、陈小巷还有印象,其他的要么当年没有,要么没去过。东宿州路,西阜阳路,南阜南路,北环城聚,这一片应该是老城区了,巷道密如蛛网,有时间一定骑个车把它们走遍。下一个有记忆的是陈小巷。写完,此篇就告一段落啦…</p> <p>蔡大郢肯定蔡姓人多</p> <p>好听的的巷名。西马道巷。</p> <p>井巷</p> <p>中看不中用</p> <p>房子里面加个屋顶干嘛?</p> <p class="ql-block">三、操兵巷 操兵巷不长,小时候知道这里有一个操兵巷小学,去市府宿舍就从这边阜阳路的门进出。不知是不是小学改成了民办学校百花中学。有一年带着阳阳来考试,还看见了朱小雨,知道是谁家孩子孩子吗?他现在学至博士在读,阳阳则止步硕士。</p> <p class="ql-block">这是阜阳路的出入口。过去都是一些低矮的平房,现在虽然都是楼房了,不过还是因为盖的还是早了些,不够气派。</p> <p>操兵巷历史</p><p>三国时期,合肥被曹操占据,派大将张辽驻守。东吴孙权为争夺合肥,与张辽大战几十回合,均以失败告终。合肥因此也成为了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之一。</p><p>相传曹操驻守合肥城中,士兵到教弩台附近的演武厅,此地为必经之路。所学军课需要温习,于是小巷内成为官兵习武之地,久而久之,无名小巷变成操兵之巷,“操兵巷”。</p><p>解放后,这里有了以操兵巷命名的“操兵巷小学”,曾经的风貌已经被历史的风雨洗刷的没有了任何痕迹。现在蜕变成了“合肥老年大学”?</p> <p>这里的墙画做的也很不错,都是古老的民间风俗。</p> <p>合肥老年大学,现在是热门的大学,每到报名季,据说有的专业根本就没有空缺,瞬间秒完。现在寿命长了,时间多了,生活好了,尤其是大姐、阿姨们热衷于学习,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p> <p>这是我上面誊写的操兵巷典故及起源的全文,有空可以读读抄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一遍以后就记住了。</p> <p>这里是宿州路的出入口,靠近宿州路这一段,就是那段蔑匠街。</p> <p class="ql-block">在四湾这里沿阜南路拐弯宿州路以前还有一条蔑匠街。我有一个叫黄德才的同学家里就是蔑匠。记得我的家搬到了三里街后,还过来买过竹制的衣架,要是这些年不搬家的话,可能衣架还会在使用中,也是因为主要用在衣橱里挂衣服用的,要不然也用不了三十年。</p> <p>四、市府宿舍</p> <p class="ql-block">市府宿舍由于有高中同学有周慧、吴刚住在里面,放学或者周六周日常过去聊天。</p><p class="ql-block">这也是陈同学的家,她后来在市直属幼当了园长。上学那会男女不讲话,从她家门口过时,周慧曾指着她家的门说,这就是陈俊虹家。</p> <p class="ql-block">原来都是平房,周慧家还算大,他爸爸是文化局长还是副局长记不大清了,字写的很漂亮,周慧大概也是受到了老爸熏陶,在书法上也有些造诣,但终究没能成器。</p><p class="ql-block">现在都是六层楼,车多的都快炸了的模式。在合肥,第一有权势的是省府,看看那里停的车都不一样,这里应该是第二名了,也应该是第的次富人区。</p> <p class="ql-block">周慧家应该就在路的右手处。现在他家房子不知给谁了,要是传给给他了,不知在哪一间。遗憾的是,他已经去世有十几年了吧。</p><p class="ql-block">记得一次因交女友,家人不同意,他离家出走了,还到我家住了一两天,我当年怕他家人着急,还偷偷的跑过来给他妈妈报信。</p><p class="ql-block">不过很庆幸,最终他们还是终成了眷属,在自行车二厂宿舍他们的家里,大概是九七年还见过一面。</p> <p class="ql-block">近水楼台先得月,合肥市多层楼房正在加装电梯,我住在安庆路,见证了公安厅第一,这里应该是第二吧?所以,在中国,工作还是要到政府部门。</p> <p class="ql-block">这里和百花中学一墙之隔,吴刚家就住在这里。中学毕业后,去合肥洗衣机厂买佳净牌洗衣机,还找过他,他还给我介绍过女朋友。后来佳净品牌又改为了百花,再后来改水仙,再后来荣事达,再后来三洋,再后来惠尔浦,听说马上又要格兰仕了。</p> <p>这是谁家的雅兴,栽了棵柿树,熟了也不摘,看样子是当花养了。</p> <p>这是现在的阜阳路门,李永鑫家就在墙边第一栋的百花井。百花井是七十年代末第一批城改的项目,早该第二次改造了,据说也规划了好几次。迟早的的事,在市中心,四五栋破楼杵在这,有杀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记得是过去的市府大院的东大门。现在不知为什么关掉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门外的市侩巷,当年常走,怎么不记得有个这样的名字。</p> <p>这是路牌,住宅小区就是指的市府大院,不过此门不知为何封闭了?不知道是不是疫情造成的。现在的正大门在寿春路上,原来连寿春路都没有,所以这里应该是正大门。记得常从这里去市区玩耍。</p> <p>已停用许久的大门。</p> <p>五、撮造山巷 由来</p><p>撮造山巷位于淮河路步行街北侧,西起宿州路,东至北含山路,全长约287米。这是含山路口入口。为什么叫撮造山巷?据说撮造山巷名称最早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而且竟然是与曹操有关。</p> <p>东汉208年,部署扬州刺使刘馥在合肥备战。在工大斛兵塘挖土造湖堆山,造成了撮造山。可以对金斗河进行防御。后来张辽模仿撮造山又堆了教弩台相互支援,教弩台还在,撮造山只剩下了名字。</p> <p>风韵</p><p>如果单凭想象,人们可能会单纯地将撮造山巷冠以“古色古香”的名号,然而如果你走过这条小巷,一定不会将它简单定义。承载着历史古迹的撮造山巷,流淌着年轻现代的气息,使得这条巷子除了历史标签外,还带有自己独特的风韵。</p> <p>未来</p><p>不同于步行街的喧闹,撮造山巷的傍晚相对安静。路边的餐饮店多是十几年的老店。鳞次栉比的门面小店,走进去往往别有洞天。待到饭菜上桌,十足的分量让人不经感叹这份实在。足够细心的人会发现,许多店里还有暖水瓶和空杯,免费供应给食客。没有花式迎客的呼喊,也没有促销打折的招牌,小巷的文化造就了店主们不约而同地秉承诚实经营、诚恳待客之道,走在其间,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轻松与舒服的感觉。</p> <p>撮造山,也就是一撮土一撮土造成一座山的意思。相传三国时期,曹操几十万大军屯驻合肥城。由于人马众多,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时间长了,就逐渐形成一座方圆数百平方米的垃圾山。后来,四周和山上附近开始住了一些人家,经年累月后,出现一条巷子,大家取名为“曹操山巷”。慢慢的,“曹操山巷”被叫成了“撮造山巷”。不经让人感慨:在时间的发酵之下,历史传说竟演变成了一个传奇。</p> <p>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条有历史、有故事的巷子。</p><p>它的印象于多数人,可能只是一个符号。</p><p>它坐落在最繁华的淮河路步行街旁,也许你曾多次,都在不经意间路过,或许</p><p>你还曾因它特殊的名字吸引而驻足。</p><p>它是撮造山巷。</p> <p>根据《关于实施合肥市小街巷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合肥市共安排小街巷整治项目90项,其中2020年计划开工36项。截至目前,朱小郢南路、站塘北路、青山路、常胜小学巷、长东560巷、跃进巷、邓小冲巷东段、邓小冲巷西段、行知小学巷等9个项目已完成改造。寿春四巷、寿春五巷、寿春六巷、鲁班庙巷、花园西巷、花园东巷、刺青巷等项目正在按计划开展前期工作。</p><p>这些街头巷尾,你知道几个?我看到了我熟悉的朱小郢南路。哪天一定过去看看。有没有你们居住过或者熟悉的地方?有,改好了就过去看看啦…</p><p><br></p> <p>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记者10月21日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获悉,今年四季度,合肥市按照计划,今年四季度相关部门还将积极推进小街巷改造,完成新华巷、哑巴巷(南段)、撮造山巷、北油坊支巷、北油坊巷改造工程。同时计划开工勤劳巷、河滨园巷、勤劳支巷、劳动巷等一批小街巷。</p> <p>从东向西单行,常有车辆汇入和驶出,原来这里背藏着一个大型的淮河路停车场。这是合肥最早的停车场之一,还有一个在长江饭店那里。立体停车楼每天吞吐高密度的车辆,成为淮河路步行街区域名副其实的公共设施,极大程度上保障了有车一族的出行。但是现在早就车满为患,常常堵的水泄不通。我曾有一次被堵了半个多小时。这就是这座停车厂。</p> <p>家住撮造山巷内的岳爷爷告诉我,小时候他和小伙伴经常围绕着李府大院高大的院墙玩耍。这座老宅院保留着明清风格的建筑,是晚清名臣李鸿章家族的故居,常称作“李府”。当年,李家的豪宅大院可以用“李府半条街”来形容,而撮造山巷就在李府后院的位置。</p> <p>如果你特意去探访这条小巷,那么建议稍晚一些时间过去,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巷子里藏有生活的“秘密”。饮食是衡量一个生活街区必不可少的标准,也是现代年轻人看重的部分。撮造山巷将饮食文化进行到底,在这条稍有起伏弯曲的小巷里,集聚着大大小小几十家餐饮店。这些餐饮店品类丰富、服务齐全,很大程度上适应着年轻一族快节奏的工作生活。</p> <p>因平台篇幅有限,还有照片不能贴出,有空或路过可以过去看看。其实原来可能也知道,这次看了就不会忘了。这里和曹操有关,和逍遥津、操兵巷一样,都是三国的历史遗迹。</p> <p>撮造山巷的餐饮店营业时间普遍长一些,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是常有的事。而餐饮口味也是五花八门,既有各色的主食,也有小吃饮品宵夜,食客根据需求自由选择。</p> <p>春来秋去,撮造山巷把历史和现实叠印在一起。</p><p>岁月匆匆,它将古风遗韵吸纳,于寻常巷陌之间邂逅繁华。</p><p>朗读者:王忆凡 | 安徽万家热线记者</p><p>文章作者:刘畅 | 江淮晨报</p> <p>便利的交通、方便的生活为撮造山巷积聚了人气,不断吸引年轻人的到来。他们的到来为这里注入新鲜血液。</p> <p>撮造山巷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了它成为不同于其他的传统街巷。作为淮河路步行街区的逍遥十八巷之一,未来,撮造山巷的历史文化和老字号资源将会被进一步发掘与呈现。相信不久的将来,改造升级后的撮造山巷将会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文章作者:刘畅 | 江淮晨报记者</p> <p>这是逆光的李府,就是李鸿章家的后门,小时候记得顺着墙边上走过,好像也叫一人巷。双手一伸就可以挨到两边的砖墙。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小砖小瓦的房子那会儿还有,不过从那时开始,就已经开拆了。记得这样的民居最大的一片,好像在花园街那里,都是鹅卵石头铺的路。这里的李府大概也是新建的假古董了。我进去看过,还可以看看。</p> <p class="ql-block">北含山路口的模仿,有个不知侵权不侵权的“宽窄巷子”,哪天进入吃一顿?</p> <p>六、北油坊巷。我听岳父说过,他五十年代初结婚时候,新家就在这里的附近。他老讲,他十三岁从肥西三河步走一天到合肥,帮私人老板卖毛竹。所以后来的工作被安排在了供销社下面土产公司,当时那个激动啊,都没办法用语言形容。熟悉日化厂葛国荣吗?他和我岳父家在三河是邻居,我家的事,有的都是听他说的。后来作为雇工的代表,也换了好几个单位,入了党,提了干,最后在市建退了休。 小巷内的电线杆和路灯,杆子上写着“北油坊巷一一”。</p> <p class="ql-block">合肥北油坊巷即将开街 重现榨油老物件</p><p class="ql-block">安徽网</p><p class="ql-block">02-03 18:51安徽网官方帐号</p><p class="ql-block">关注</p><p class="ql-block">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小巷情深,市井百态。在合肥市庐阳区,北油坊巷便是这样一条有故事、有味道、有过往的市井老巷。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从庐阳区获悉,继撮造山巷、拱辰街一期改造之后,历时半年改造的北油坊巷东段(北含山路至逍遥津路段)即将开街,并计划于年前完成亮化工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两个石头油碾是我们在施工期间挖出来的宝贝,其中较大的这一块当时已经裂成了几块,我们的工匠和艺术家用传统工艺重新进行了组装复原,小的这一块比较完整。”北油坊巷改造项目总设计师凤元利介绍说,另一个木质结构的大油榨是采集自江淮地区的老油坊,这组油坊设施今后可供合肥市民和游客亲自操作,体验当年的榨油工艺,回味舌尖上的家乡味道 。</p>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花开叶落不知几回。</p><p class="ql-block">这条小巷与往常一样,</p><p class="ql-block">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和节奏,</p><p class="ql-block">繁华中流露着从容的市井气息。</p><p class="ql-block">北油坊巷西起宿州路,东至逍遥津。一条长长窄窄的巷子,虽以油坊命名,如今却早已难觅油坊身影。解放前,合肥老城区仅有两家私营手工榨油作坊,其中一家就坐落在此。光阴流逝,这条民俗的标志的街巷,成为许多人心里回不去的“乡愁”。知道这个大圆形是什么意思吗?请看下图。</p><p class="ql-block">据了解,此次改造涉及北油坊东巷及两条巷,长度约360米。巷子东段通过业态的优化,整合了小吃餐饮、传统老字号、时尚体验、休闲娱乐等各种业态,既有当代青年首选的嗨潮空间,也有可供城市上班族享受休闲静谧时光的小清新风格店铺。</p> <p>这是选自网路历史图片。大概就是土法榨油的设备。不贴这张图,大多数没有见过榨油的人肯定看不懂上图的意思,其实就是油槽的模型。设计师用心良苦,不过建好后应该有个文字说明。</p> <p class="ql-block">北油坊东巷连接着北含山路与逍遥津路,巷道两侧以底层商业与居住区为主,包括北油坊东巷及两条支巷,长度约360m,占地面积约1400余平方米。坐落在淮河路步行街北边的北油坊巷,是合肥老城区的一条特色街巷。</p><p class="ql-block">解放前,合肥老城区仅有两家私营手工榨油作坊,其中,老字号王太和油坊就坐落在城北此地。2月3日下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从东入口(逍遥津路与北油坊巷交叉口)进入北油坊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汉风坊门,高悬的匾额上写着的“江淮首郡”几个大字,显示了自秦朝设合肥县以来,合肥作为江淮要地的关键地位。在门楼下方的空间,则被打造成了一个以老油坊为主题的民俗街头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本次改造在完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方面更加注重实效,改造完成后将为市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逛、吃、买”新环境。</p> <p>本次改造主要包括:街道两侧外立面综合整治、室外布展及艺术景观综合提升、钢结构艺术节点增设等方面内容。</p><p>在两条巷道的改造过程中,将运用大量的复古面砖及冲孔铝板元素,并运用壁画、雕塑、藤蔓等景观小品,在力求保留原有街巷特色、留住城市记忆的同时进行优化提升。</p> <p>合肥北油坊支巷等5条小巷年底前完成改造</p><p>©原创 2020-10-21 16:15 </p><p>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记者10月21日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获悉,今年四季度合肥市完成新华巷、哑巴巷(南段)、撮造山巷、北油坊支巷、北油坊巷改造工程,以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p><p>根据《关于实施合肥市区小街巷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合肥市共安排小街巷整治项目90项,其中2020年计划开工36项。截至目前,朱小郢南路、站塘北路、青山路、常胜小学巷、长东560巷、跃进巷、邓小冲巷东段、邓小冲巷西段、行知小学巷等9个项目已完成改造。新华巷、哑巴巷(南段)、撮造山巷、北油坊支巷、北油坊巷等5个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寿春四巷、寿春五巷、寿春六巷、鲁班庙巷、花园西巷、花园东巷、刺青巷等项目正在按计划开展前期工作。</p><p>按照计划,今年四季度相关部门还将积极推进小街巷改造,完成新华巷、哑巴巷(南段)、撮造山巷、北油坊支巷、北油坊巷改造工程。同时计划开工勤劳巷、河滨园巷、勤劳支巷、劳动巷等一批小街巷。</p><p>合建宣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伍静</p> <p>合肥街巷图志:北油坊巷 合肥版“宽窄巷子” 市井、涂鸦、标语……</p><p>北油坊巷,《合肥市庐阳区志》:东西走向,东起白鹤观巷(今逍遥津路),西至北大街(今宿州路),据传当年巷中有榨油坊得名。《合肥县志》载为“杨许巷”。图为巷西口(运营、编辑、摄影:束文杰)</p> <p>小巷内还保留一个煤球厂,生产蜂窝煤,对于附近未安装暖气的老旧小区提供温暖和燃料,同时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现在已不见踪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惊艳!合肥“老城记忆”效果图曝光!“逍遥十八巷”雏形初现!</p><p class="ql-block">合肥在线</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p><p class="ql-block">淮河路步行街及周边四牌楼区域</p><p class="ql-block">就是老合肥人心中的市中心,</p><p class="ql-block">它承载着合肥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见证着都市的繁华,</p><p class="ql-block">是最能反映合肥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代表合肥市井文化的地标。</p><p class="ql-block">当前,</p><p class="ql-block">庐阳区正以老城更新战略实施为契机,</p><p class="ql-block">加快推进淮河路步行街</p><p class="ql-block">“一轴三区十八巷”改造。</p><p class="ql-block">合肥北油坊巷改造空中效果图</p><p class="ql-block">8月1日下午,合肥在线记者在北油坊巷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北油坊巷(宿州路至含山路段)改造工程于今年6月中旬开工,涉及道路总长280米,目前正进行巷道两侧建筑立面和巷内道路升级改造”,庐阳区逍遥十八巷改造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p><p class="ql-block">北油坊巷改造现场施工图</p><p class="ql-block">北油坊巷东起逍遥津路,西迄宿州路。</p><p class="ql-block">解放前,合肥老城区仅有两家私营手工榨油作坊,其中一家就坐落在该巷,巷子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杨振宁先生在庐阳区的另一处旧宅也曾坐落于此。光阴流逝,北油坊巷在繁华闹市中略显陈旧,随着老城更新战略实施以及“逍遥十八巷”改造工程的加速推进,该巷将迎来新生。</p> <p>2018年,庐阳区启动老城保护更新战略,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对老城区道路、街巷、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等进行更新改造。2019年,庐阳区启动淮河路步行街区改造提升工程,计划在3年内对街区内街巷进行整体打造,内容包含沿街店面风貌、建筑外立面、标示标牌等方面优化提升。目前李府巷,东、西蝴蝶巷,飞骑桥巷,新安商城巷等已改造完毕。下一步将按计划逐步对其余街巷进行改造。</p><p>来源:庐阳老城更新微信公众号</p> <p>小巷内原来中间段有一些有趣的涂鸦,给充满市井气息的巷内增添几分艺术元素。现在已今非昔比,现代感已经十足。</p> <p>这是北油坊支巷。主要是住宅,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p> <p>北油坊支巷离寿春路很近,想象着古合肥西从六安路,东到环城东路,南起长江路,北至环城路附近的街街巷巷,繁华热闹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北油坊巷、北油坊支巷在这,那南油坊巷在哪呢?前一段在哪里看到过说合肥就俩油坊,可能那个就是南油坊吧?</p><p class="ql-block">近期,合肥市庐阳区相继完成天街、鼓楼巷、撮造山巷、拱辰街(一期)等多条街巷改造,有效串联起了淮河路步行街主街与周边后街群落的有机生态圈,推动了老城保护更新再升级,进一步加快了该区建设全省消费核心枢纽的步伐。</p> <p>七、吴山巷。没有路牌,用这个电线杆上的标贴当作路标吧。</p> <p>从义仓巷骑车过来,就到了吴山巷。记得小时侯去逍遥津时从那里走过。现在变成了一条墙画路。 通过摸排和梳理,合肥本次改造计划涵盖27个项目,其中就有吴山巷。庐阳区的还有四古巷、井梧巷、金巷、丁家巷、义仓巷、白一巷、建工巷、花园西巷等。 幸运的是,我熟悉的就有好几个巷子,丁家巷,就是以前的卫生厅,周建明好想就住过那里。和我住过的省工会宿舍,只隔着一条益民街。我现在还借住在金巷的武警宿舍,岳父家住的建工巷,好像要拆迁还没有动工,连襟的儿子为了孩子上学,租住在井梧巷的建材局宿舍,弟弟的岳父家就住在四古巷长二宿舍,结婚的那年,我弄了部大客车去接客人。我的侄女就自称过自己是四古巷女孩。那时杨振宁的故居不知在哪?还有刚才走过的吴山巷…想了一下,好像是都改过了耶…都漂亮了不少。</p> <p>墙画的第一幅是中共成立的嘉兴南湖。一大好像就是陈独秀主持召开的。在上海开会时,受当局干扰,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p><p>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p><p>这是一个阴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游人渐渐离去,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优雅。11时许,一大会议在缓缓划行的画舫上开始了。</p> <p>第二幅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天安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p><p>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一晃七十一年了。</p> <p>毛泽东管理着国家一直到了1976年他的逝世,1978年,邓小平发起了改革开放。图中是安徽凤阳农民签字承包土地的协议。好像是万里把它推广到了全国。我们的好日子好像就是从那时开始的。</p> <p>艾敬的《1997》快点来吧!快点来吧…这首歌还记得吗?香港在这一年回归祖国,不过现在才稍显安宁。也就是在1997,我们六中高中班在毕业🎓20周年后,在周慧的张罗下,十几个同学在大自然酒店济济一堂,又见面了。不过,又等了二十年,在2017才找到了更多的同学,有三十四个,并且参观了六中,举办了两次盛大的见面会。</p> <p>2008,奥运会。张艺谋导演,刘欢和英国歌手一起唱响了《我和你》。同时也闹出了假唱《我的祖国》的风波,害了两个孩子,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平息。</p> <p>这幅插图的解释不知为什么给删了,重新歌颂一下2020吧!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战胜了开年新冠,战胜了六月洪水,战胜了上半年的经济下滑,2020也一定是个大丰收年份。</p> <p>当年不记得是不是在这栋房子后面爬墙进逍遥津公园的,那时进门要买五分钱的票,现在五分钱的硬币都已经绝迹了。</p> <p>黑板报也是当年常看到的风景,在班级里好像也出过,不过我的字写的真丑。</p> <p>双人骑车,应该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在七十年代,小的时候在六安路小学,在淮河路上还组织活动,上街执勤,就管双人骑车。</p> <p class="ql-block">那时光听说国外有超市,可我们常在这里买大颗粒的盐和拿着瓶子打酱油,有时也会凑钱买丰收牌香烟抽,九分钱一包。</p> <p>当年小卖部就是这个样子,针头线脑都在这里买。</p> <p>破房子,画上画,又能美化,又能宣传,不错的创意。合肥现在满大街都是良佑不分的墙画。这幅就是刚画好不久的,脚手架都还没搬走。画的内容和画风也是仿照了当年的画风和题材。</p> <p>这两个时髦的小女孩,真不容易,不过她俩肯定没有当年的生活经验。</p> <p>这栋平房大概最少已经也有五十年了。现在刚刚被赋予了新的颜色,新的意义。</p> <p>吴山巷里的吴山麻辣串移动餐车。</p> <p>宿州路和阜南路交口,这是吴山巷的西入口,拱辰街就坐落在这里,下一章就说它。逍遥津西大门也在这里。小时候进逍遥津游玩都从这个门进。这里还有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来办过事,没想到它附属机构一双手都数不过来。原来的土地局也在这里,据说有同学在这里官至副厅,这已经是很大的官了,有才。想写的东西太多,简单扼要,就到这里啦。</p> <p class="ql-block">断垣残壁的吴山巷。</p> <p class="ql-block">断壁残垣。看有关报道,据说因为有证,也有部分在拆除重建。</p> <p class="ql-block">没办法,不知写了些什么?都忘了。这好像已经是第三次被删了,不过国家网信办肯定也是好意。支持净化网文。</p><p class="ql-block">不过我好像也没写什么出格的语言。</p><p class="ql-block">随遇而安吧。</p><p class="ql-block">我年轻的时候愤青,老爸都批评过我好多次,好多同事、同学也说过我。</p><p class="ql-block">现在年纪大了,看问题好像也宽容了很多。</p><p class="ql-block">2022.4.14修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