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小院时光户外活动区里,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游戏活动经验,我们选择性的投放了几个大小不一的石磨。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圆形石磨与孩子们的初次碰撞就这样开始了……</p> 初次相遇 <p> 一开始圆形的厚重石磨,一下子便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p><p> 马晨曦:“快看这里有个奇怪的大石头!” </p><p> 辛昀泽:“这个是干什么用的?”</p><p> 李亚峻:“看,这里有把手,肯定能动!”</p><p> 说着几个孩子轮流上前握着把手试了试,石磨没有任何的变化,几次下来纹丝不动的石磨瞬间就让孩子们打了退堂鼓。</p> <p> 为了更好的激发孩子探索石磨的秘密,我鼓励孩子们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石磨图片,让孩子们认识石磨,了解石磨的外形种类和用途,以及石磨的工作原理。</p> 再次相识 <p> 第二次活动陈昊轩和刘浩然也盯上了这个大家伙,两个孩子一人一个把手用力推,石磨还是一动不动,这时又过来几个孩子也赶来帮忙。但是他们推的顺序并不一致,有的顺时针推有的逆时针推,所以试了几次,石磨还是没能顺利推动。</p><p> </p><p><br></p><p> </p><p><br></p><p> </p> <p> 这时陈昊轩喊起来:“你们几个往那边推,我们往前推,不然转不起来的!我们要让他转起来才行!”</p><p> 佳慧立刻明白过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刘浩然你到我前面去拉!”</p><p> 刘宸铭:“诺诺你也到我们前面去!”</p><p> 于是几个孩子有的往前拉,有的向前推,石磨逐渐动起来了,孩子们高兴的一边喊着加油,一边推得更起劲了!</p> <p>支持与反思:</p><p> 收集了相关资料后,在探索欲望的驱使下,这一次活动中孩子们探索发现了推动石磨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力量,知道团结合作力量大;二是推动的方向要一致才能让石磨顺利转动。</p><p> 然而虽然石磨动了,但是问题也来了,石磨的把手太短,一个把手两个孩子推就会很挤,石磨也只能缓慢转动一点,推的两个孩子也会很吃力,其他想要参与的孩子却没法加入。于是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p><p><br></p><p><br></p> 多人助力 <p>宗佳慧:我们也想去帮忙推石磨,可是没有地方了!</p><p>刘晨铭:没有地方可以推!</p><p>王佳雯:那个把手太短了,我没有地方推。</p><p>老师:把手太短,盛不下更多的小朋友,那怎么才能让更多的小朋友都能参加呢?</p><p>刘浩然:“把木头把手变长!”</p><p>老师:“怎么把它变长呢?”</p><p>诺诺:“用管子套在上面!”</p><p>任程阳:“可以用绳子再绑上一个长木头!”</p><p>张高阳:“用胶水粘上木头。”</p><p>王若霏:“绑上绳子用绳子拉!”</p><p>活动计划出来了,那就赶紧去试试吧!</p> <p> 再次来到小院,孩子们各自用自己的办法尝试解决问题。诺诺首先找到了一根长长的管子,将管子套在把手上,但看上去结实的塑料管,碰上厚实的石磨一下就断成了两节。张高阳也没有找到适合的胶水。用绳子拴住把手来拉,石磨太重,绳子太细,把手都勒出了印子。</p> <p> 最后任程阳找出了一根结实的绳子和木棍,开始把木棍绑在把手上。可是木棍和把手都是圆柱形的,阳阳费了好大劲也没有绑结实。</p><p> 最后阳阳只好用手使劲拽住绳子,让诺诺和其他伙伴一起往前推,结果绳子太松,木棍一下滑到石磨边上,变成了把手和木棍靠绳子套在了一起,木棍刚好别住了石磨,石磨动起来了,孩子们高兴的一边喊加油一边转动起来。</p> <p> 可是没转两圈,木棍咔嚓一声又断了!看来细细的木棍还是不行。这时陈昊轩搬着一块平衡木板走过来,“试试这个,这个肯定结实!”</p> <p> 于是张瀚文和陈昊轩两人一起搬着木板套在原来的绳子上,用木板推起来。效果果然不错,石磨立刻轻松转动起来!</p> <p> 木板确实够结实,可是重量太重了,宽度也有些太宽,只要石磨一停下来,或是力气稍微松懈一点,木板就会滑落下来,影响石磨的转动。看来,孩子们还需要好好开动脑筋想个更好的办法才行!</p> <p> 不一会儿王若霏从玩具架上拿来了一根结实的木棍,在伙伴们的帮助下,套在石磨上转动起来,棍子粗细合适长度适中,完全可以承载两到三个人,有了合适工具的加持,石磨轻松转动自如啦!</p> <p>活动过程和发现</p> <p>分享与反思:</p><p> 分享环节中孩子们兴奋的介绍着自己不断探索的方法和过程,其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如何加长把手;绳子系不牢;木棍过细;木板过重;寻找合适耐用的材料和工具等问题。但是在不断的尝试失败之后,孩子们还能够一次次的认真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孩子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p> 研磨材料 <p> 解决了石磨转动的问题,那我们用石磨干点什么呢?</p><p><br></p><p>马婧涵:我们可以磨豆子,花生!</p><p>张高阳:玉米,瓜子也行。</p><p>李昊洋:磨大米,小米,黑米!</p><p>韩雨桐:石磨里有沙子,磨了不能吃!</p><p>刘浩然:那我们可以磨花生壳,瓜子壳!</p><p>石头:核桃皮能磨成粉粉。</p><p>任程阳:用来磨点盐吧,我们可以做饭用。</p><p>诺诺:可以磨鸡蛋壳!磨出来细细的,肯定能做盐用!</p><p>于是孩子们赶紧把自己的想法画了下来。</p><p><br></p> <p> 石磨的磨眼很大,一开始孩子们放入了准备好的花生壳,核桃壳,可是不论怎么推,石磨里的果壳就是不见少,原来果壳太大,进不到石磨的缝隙里。孩子们又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鸡蛋壳,蛋壳已经晒干。</p><p> 王若霏:“刚才放进去的都太大了,我们把它捏碎了试试!”几个孩子拿起蛋壳使劲捏碎,放在石磨的磨眼里,随着石磨的转动,蛋壳很快被磨成了细细的白色粉末状。</p><p><br></p> <p>过程和发现</p> <p>反思:</p><p> 石磨一般的用途是用来碾碎五谷杂粮,它们颗粒小,形状较圆滑,易进入石磨的缝隙。但是为了不浪费粮食,孩子们废物利用选用了果壳来作为研磨材料。可大部分果壳纤维很粗,个体较大,形状各异,很难由磨眼进入磨盘。孩子们在发现问题后将蛋壳捏碎,缩小了材料的体积,研磨才能顺利进行。</p> 研磨材料的应用 <p> 研磨成功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自觉的又为这材料的应用而讨论起来。</p> <p>王若霏:“这个好像炒菜用的盐!”</p><p>马婧涵:“白白的,可以当面粉用呢!”</p><p>任程阳:“可以加上水做蔬菜汤,我最喜欢喝了,哈哈!”</p><p>刘宸铭:“把它加上水活成泥,可以做成面团,就像太空泥那样,就能捏成小动物!”</p><p>张高阳:“做烧烤当成撒在上面的料,肯定好吃!”</p><p><br></p> <p> 李亚峻:“我要用它做成面团,做成包子!”亚峻把蛋壳粉放在盘子里,一边用吸管慢慢的搅动,一边小心翼翼的往里面加水,可蛋壳粉根本没有粘性,虽然亚峻加的水不多,但是依然没有成型。</p><p> 诺诺:“你加的水太多了吗?怎么不粘?”</p><p>李亚峻:“没有,你看,我一点一点加的呢!”</p><p>陈昊轩:“不行,这个蛋壳粉不粘,水已经很少了,也不粘,没法做包子。”</p><p>陈姝梒:“直接加多点水做成鸡蛋汤吧!”</p><p>韩雨桐:“对呀,对呀,吃了饭,喝鸡蛋汤!我去拿水!”</p> <p>反思:</p><p> 对于研磨材料的作用,孩子们想象丰富,但是实际操作时却发现蛋壳粉并不具备粘性,不能捏成型,于是立马改变方法,多加水,做成了鸡蛋汤,与蛋壳粉调料一起成为了校园餐厅的配料。由于研磨材料的有限性,孩子们在石磨研磨方面的探索似乎遇到了瓶颈。</p><p> 那石磨除了研磨的玩法以外,还能怎么玩呢?</p> 石磨大舞台 <p> “吃饭好没意思呀,有没有节目可以看?”吴俊睿坐在小桌子旁对餐厅老板诺诺说。</p><p>韩雨桐:“你想看表演吗?唱歌跳舞都有呢!”说着她与其他几个小朋友从材料箱里拿出了一些表演用具,各自打扮好,</p><p>开始表演节目。</p><p>师:“表演节目一般都是站在什么地方表演呢?”</p><p>李昊洋:“舞台啊,大舞台!我们应该找个舞台!”</p><p>辛昀泽:“最好高一点,那样大家就都能看到我们了!”</p><p>韩雨桐:“大树上很高啊!”</p><p>师:“大树上能站很多人唱歌跳舞吗?”</p><p>诺诺:“不行,大树上没有地方站,会掉下来的!”</p><p>任程阳:“石磨,大石磨,这个很结实,还很大!”</p><p><br></p> <p> 想到了好办法,几个孩子就跑到舞台上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表演,有的唱歌,有的放音乐,还有的跳舞,坚实的磨盘瞬间又变成了两层的舞台。</p> <p>活动表征</p> <p>支持与反思: </p><p> 在遇到表演舞台的问题时,老师适时给与了引导和启发,提醒孩子们注意表演所需要的舞台基本特征。同时提供充足的表演装饰材料,以供孩子进行不断完善的持续的角色表演,鼓励孩子再次解锁石磨的新玩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