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10日25日(重阳节)早上7点,我们五位好姐妹乘专车参观南阳月季园首届金秋菊展。下午近四点赶往南阳卧龙岗景区,时间虽短促,我们争分夺秒观景拍照不亦乐乎!实乃赏心悦目、美不胜收!</p> <p>南阳卧龙岗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上。卧龙岗南濒白水,北障紫峰,遥连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时。</p><p>卧龙岗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公元197年—207年,诸葛亮在此结草为庐、躬耕陇亩,晴耕雨读、广交士林。历史上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此。</p><p>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南阳武侯祠作为南阳的代表符号被列举,肯定武侯祠为祭祀性名胜。</p><p>南阳卧龙岗武侯祠1963年被列为首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荣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2014年南阳卧龙岗景区荣获“河南十佳旅游景区”。现为争创5A景区正加紧扩建与修缮。为满足五湖四海宾客的意愿,今年十月一日恢复开放,现已初见成效,一切仍在有续进行中……</p><p><br></p> <p>急不可待来到卧龙路旁原卧龙景区正门前大广场,哇!旧貌换新颜——新建了几重牌坊的景区东大门,增加了原卧龙岗的纵深,为南阳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更令人目不暇接的是东大门前的大花坛,还有几重牌坊两侧的花海,各种各样大石雕上的名人、名诗、佳句!总之,东大门重建已首战告捷,气势宏伟!</p><p><br></p> <p>原卧龙岗正门前的广场上,立起了刘、关、张三顾茅庐时的雕像,观雕像令游者崇敬之情油然而升!</p> <p>正门前过把拍照瘾。</p> <p>60以上免票,刷脸验证身份后入内。一切都升级了,酷极了!</p> <p>入景区正门简拍几张后,随即踏上三顾桥,速向主景区前行。</p> <p>再录景区内广场周边美景。</p> <p>武侯祠前的“千古人龙”三门四柱石牌坊,多次毁之而重修,坊额为瑞兽浮雕,横额为卧龙先生生平故事,楹联: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p> <p>“千古人龙”石牌坊的背面:”“忠延汉鼎”,楹联:死而后已酬三顾,道自长存贯两间。</p> <p>汉昭烈皇帝三顾处。昭烈:刘皇叔死后的谥号。</p> <p>大门牌坊的背面:真神人</p><p>注:真神人,对诸葛亮的赞语。语出苏轼巜武侯庙记》中云:“密如鬼神,疾如风雷。进不可挡,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交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p><p>清道光十一年(183|年)七月邑人任伯仁书。</p> <p>2007年南阳武侯祠荣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往左走来到“汉武侯躬耕处”碑。在下面介绍卧龙十景时详述此处。</p> <p>大家看这个石塑象什么?</p> <p>启功题字,出自李半仙得一首自荐诗。李白因家世所致一辈子未能高考,只能通过引荐做官也终未成,就隐居刷存在感而已。</p> <p>岳飞题字。</p> <p>白居易的巜咏史》。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p> <p>王蒙录刘禹锡的巜陋室铭》。</p> <p>卧龙潭位于山门北侧,仙人桥水之下游,分为上下两潭,传为诸葛亮躬耕陇亩浴身濯足、洗涤乘凉之处。原为天然水潭,潭中有清泉一眼,如龙吐水,四季涌水不断,泉水成为诸葛亮躬耕田的灌溉水源,得以保证隐士的衣食无忧。</p> <p>卧龙潭边松竹掩映,绿树成荫,酷热夏季,诸葛亮劳作之余,常于绿荫之下弹琴会友,切磋学问,谈论天下大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因为潭中经常有蛟龙出没,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诸葛亮又被称为“卧龙先生”,因此此潭被称为“卧龙潭”。</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卧龙岗武侯祠(山门),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而建的大型祠堂群。中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参访。</span></p> <p>武侯:诸葛亮生前受封“武乡候”,死后谥号“忠武候”,故后世称诸葛亮祠庙为“武侯祠”。</p><p>1959年8月8日郭沫若书。</p> <p>进山门,“三代遗才”牌坊。背面“韬略宗师”。常用“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来歌颂诸葛亮,意指诸葛亮的才德可与夏商周三代的贤人相比(伊尹、吕尚、傅说等等),碑文,楹联有更多提及。</p> <p>大拜堂,武侯祠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副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p><p>部分楹联:</p><p>用时则行,舍之则藏,溯泥山邹峰而还,五百年必生名士,</p><p>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钟弗爱,三代下尤见斯人。</p><p><br></p> <p>部分楹联:</p><p>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生。</p><p>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p><p>清代南阳知府顾嘉蘅题,有中原第一联之称,无懈可击。</p><p>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p><p>利归天下,何必争多争少得。</p><p>原共青团第一书记胡耀邦题,看到顾嘉衡的楹联即兴所做。</p> <p>大拜堂正中,雕有武侯诸葛亮的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之立像,形象逼真。</p> <p>正殿左拐是道房院(略)。</p> <p>忠怀万古出师表,</p><p>妙算三分卧龙岗。</p><p>戴名贤题草庐对碑亭。</p> <p>回正殿,详述卧龙岗景区十景:诸葛草庐、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躬耕亭、小虹桥、诸葛井等。</p> <p>诸葛草庐:十景之一,位于祠院后部正中,是后人在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顶茅亭。前额“诸葛草庐”,为1973年郭沫若手书;内额“诸葛庐”是1940年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所书。后额“南阳诸葛庐”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南阳知府傅风飓所书。南阳诸葛庐在唐代已经蜚声中外,而襄阳草庐始建于明代,从体量上看,南阳诸葛庐大于襄阳草庐,文化内函更丰富于襄阳草庐。襄阳的草庐为六角,南阳的为八角,这与诸葛亮的八卦有一定关系。</p> <p>南阳是诸葛亮成才的摇篮,诸葛草庐是刘备与诸葛亮三顾相见的场所。1800多年前,就是在这“陋室”中,诞生了“草庐对”。</p> <p>这是草庐的后面,站在梁父岩叠石成峰后拍的。草庐的前后都有拱桥与外部相通。</p> <p>草庐的内顶八角清晰可见,非常雅致美观!</p> <p>草庐的后额举目可观。</p> <p>古柏亭:十景之二,位于草庐左侧东部。此处有一株古柏,传为诸葛亮亲手种植,故此处后建亭以“古柏”命名,借喻诸葛亮高风亮节。</p><p>楹联:</p><p>老松阅世卧云壑,</p><p>乔木于今似画图。</p><p>陆润痒题,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内阁大学士。</p><p>古木千章栖老鹤,</p><p>使君三顾起卧龙。</p><p>吴佩孚题。</p><p>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指示重建。左侧有重修古柏亭碑记。</p> <p>梁父岩:十景之三,位诸葛草庐后面,宁远楼的前面。玲珑假山兀自突起,叠石成峰,谓之“梁父岩”。这样不仅打破了园内规整平面,还美化园内景观。康熙年间用前明唐王花园的太湖石建造。</p> <p>抱膝石:十景之四,位梁父岩之西,宁远楼前左侧,以古柏置石凳,为“抱膝石”。</p> <p>半月台:十景之五,位草庐右侧西部。为一砖砌正方形平台,上置石几石凳,旁有台阶22道,四周围以砖墙。传为诸葛亮夜观星象之处。</p> <p>“汉月一镂空昭碧天,凭高一望净寒烟;山围水匝林稍见,待酌流霞候日圆”。</p> <p>老龙洞:十景之六,位半月台下。洞内幽玄诡秘,传说常有巨龙出没。S形的洞内,嵌着三个石雕龙头,造型生动浑厚。</p> <p>野云庵:十景之七,又名“野轩庵”,是诸葛亮躬耕南阳时会客待儒、纵论时势的地方。</p> <p>诸葛井:十景之八,位于入口右侧卧龙谭旁有井一眼,名曰:“诸葛井”。井口为青石凿成,传为诸葛亮“躬耕”时汲水之处。</p> <p>躬耕亭:十景之九,位入口左侧,清康熙中知府罗景重修祠宇时建于宁远楼之北。为一纪念性处所,后湮。光绪二十七年(1901),知府傅风踊又在其前立“汉武侯躬耕处”石刻一通,作为纪念。</p> <p>诸葛亮躬耕时存放农具的地方,内置一石刻碑楼,嵌线刻武侯立像碑。</p> <p>小虹桥:卧龙第十景,位草庐之前,有一青砖独券小桥,精巧玲珑,酷似彩虹,故名。作为诸葛亮来往必经之地。</p> <p>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流角飞檐,气势轩昂;楼正中塑有武候诸葛亮抱膝长吟像;登楼远眺,宛城美景尽收眼底,历历在目。</p> <p>欲进之时,抬头望——萬古雲霄,气昂长虹!</p> <p>内设有如下图片及文字所述。</p> <p>关张殿为纪念关羽、张飞护送刘备到卧龙岗三顾茅庐所建。毗邻三顾堂、大拜殿等景点,是三顾祠的重要组成部分。</p> <p>殿门正上方刻有四个大字“目无魏吴”,寓意有此二猛将在,可以目中无魏吴,体现了关羽、张飞气吞山河的气慨;殿内有关羽、张飞的雕像,栩栩如生。</p> <p>三顾堂:位于关张殿后,是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对话的纪念性建筑。堂内有刘备、诸葛亮对话的塑像,二人分宾主而坐,书童侍立侧旁,再现了备亮一番晤对纵论天下的情景。</p> <p>下面这些只是因好奇而随手拍,乱无绪又无介之!放在之后搭便车而已。</p> <p>鲤鱼跳龙门。</p> <p>此景点仓促游,时短速拍无讲究。一切就这样嘎然而止吧!</p><p>谢谢各位亲朋好友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