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有四大野战军和一个华北军区,这个华北军区的前身,就是聂荣臻司令员抗战时领导的晋察冀军区。</p><p><br></p><p>1949年1月,西北野战军改为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为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为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为第四野战军。</p><p><br></p><p>而华北军区,大家也称华北野战军,军委行文中,不过,没有正式称呼。在这次整编中,没有称为“第五野战军”,只是把下面的三个兵团改为中央直属。</p><p><br></p><p><br></p> <p>原华北军区共三个兵团,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第二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p><p><br></p><p>1955年9月,我军授衔时,徐向前授元帅军衔,杨得志、杨成武为上将军衔。</p><p><br></p><p>同是兵团司令员,为什么徐向前是元帅,杨得志、杨成武是上将,而有的兵团司令员、政委却授了大将军衔?</p><p><br></p><p>这主要与他们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以及解放军战争中的职务和贡献有关,也与1955年授衔时每个人担任的职务有关。</p><p><br></p><p>我军设立兵团后,授大将军衔的兵团司令员和政委有:黄克诚、陈赓、肖劲光、罗瑞卿、许光达等。</p><p><br></p><p><br></p> <p>1949年1月全军整编后,华北军区第一兵团改为第十八兵团,第二兵团改为第十九兵团,第三兵团改为第二十兵团。兵团司令员和政委任职基本保持不变。</p><p><br></p><p></p><p><br></p><p>1949年4月太原战役胜利后,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升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兵团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周士第接任兵团司令员。1955年授开国上将军衔。</p><p><br></p><p>华北军区的十八兵团和十九兵团改隶彭德怀的第一野战军,进军西北,消灭胡宗南和三马,解放大西北。第二十兵团有杨成武率领,拱卫北京,成为御林军。</p><p><br></p><p>华北军区三个兵团的基本情况如下:</p><p><br></p><p>1948年5月,由原晋冀鲁豫和晋察冀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在华北军区建制下先后组建了三个野战兵团,华北军区第一、第二兵团和第三兵团(48年8月组建)。</p><p><br></p><p>第18兵团共有三个军,分别是第60军(由原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8纵队改编而成)、第61军(由原华北军区第13纵队改编而成)、第62军(由原华北军区第15纵队改编而成)。1950年4月,第18兵团番号被撤销,所辖各军分别组成川西、川北、西康军区。</p><p><br></p><p>19兵团共有三个军,分别是第63军(由原华北军区第3纵队改编而成)、第64军(由原华北军区第4纵队改编而成)、第65军(由原华北军区第二兵团第8纵队改称)。新中国成立之后,第19兵团转制为工程部队,于1962年11月被撤销番号。</p><p><br></p><p>第20兵团三个军:分别是第66军(由华北军区第一纵队改编而成)、第67军(由华北军区第2纵队改编而成)、第68军(由华北军区第6纵队改编而成)。</p><p><br></p><p>太原战役后,第20兵团调赴天津、塘沽和秦皇岛等地,担负海防任务,成为解放军总部直属部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