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宛园

暗香疏影

<p>深秋时节,来到位于聊城临清市的宛园,仿佛走进一座运河文化的宝藏。宛园之奇,在于它身居北方而深得苏式园林精髓;宛园之美,在于亭台楼阁、草木山石皆为匠心之作;宛园之绝,在于精致中尽显古朴大气,正是囊括京韵九分宏、揽收苏风十点美。沐浴在和煦阳光下,踩着青石板路,穿过蜿蜒廊道,看秀丽怡然的草木山水,赏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品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置身其中,恍若梦境。</p><p>进入宛园正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浑圆硕壮的石峰,正面刻着国学大师、临清籍名人季羡林先生手书的八个大字“壶中天地 曲径通幽”。这八个字,正体现了宛园的建造手法:缩千里江山于方寸间。</p><p>绕过石峰,暗红廊柱次第映入眼帘,在廊的两边是花格子窗。走过“知鱼槛”往西半壁廊上,镶嵌着国学大师季羡林、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以及书画名家康殷、黑伯龙、孙大石、刘炳森等人的各体书法精品。</p><p>进入宛园内门,又一方天地洞开。站在“纤歌云遏戏台”前,听一段地道京剧,品味国粹艺术的余韵悠长;站上“知鱼槛” 的亲水石板,看红色锦鳞在清清小池内游曳,听近旁飞瀑激荡出水鸣清音,身心顿感轻松。</p><p>来到奇石馆,200多块千姿百态的奇石呈现眼前,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五亿年前寒武纪的“燕子石”、几百万年堆积而成的“钟乳石”、惟妙惟肖的“菊花石”,玄奇古怪的石头,以特置、对置和散置等不同手法分置左右,疏宕有致,攒三聚五,深埋浅露,隐隐中脉络似断还连,使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趣”。加以山石器设、山石花台,在山石交错、潺潺流水之间形成“青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自然深蕴。</p><p>满园景色,在游人移动的脚步中扑入满怀。楼廊亭榭错落有致,山水树木交相辉映,游廊贯通院落,曲径婉转回环,名联盈目、奇石百态,小桥流水、柳暗花明……江南园林的精巧与北方园林的气派在这里完美融合,呈现出“千景汇集小天地,百幅图画在园中”的艺术效果。</p><p>运河古风 今朝再现。</p><p>曼妙的古典器乐与精美的园林景观完美融合,让深秋宛园更显韵味。</p><p>院内一景一物,到处可寻“运河身影”。砖雕影壁《漕运盛埠图》,以砖雕的形式再现了临清在明清时期繁荣昌盛的景象,运河、户部钞关、清真寺、舍利宝塔等临清名景镌刻其上;《历代名人咏临清诗荟萃》碑廊,一块块精美的黑色大理石雕刻,镶嵌在曲折长廊的粉墙上,为宛园增添了一股书香墨气;仿照古式建造的“玉带三桥”——会通桥、问津桥、月径桥,再现了古运河桥梁建造的艺术成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