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一洧水公园

老红木

<p>  有一条河流,它发源于登封的大冶镇,经过新密,流入新郑,它从市区西部、南部流过,蜿蜒曲折地转过九道湾后出新郑,进入长葛,最终流入淮河,它就是双洎河。</p><p> 双洎河它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据说在远古时代,黄帝年迈,想找一个接班人。他的大臣岐伯说:"您有25个儿子,从中选一个好的就可以"。于是黄帝下令考文、武、德三科,经过筛选,他的两个儿子玄器和昌意进入决赛。</p><p> 决赛开始了,黄帝给二人各发一个宝葫芦,里面的水有三丈宽,一丈深,可流200里地,目标是从嵩山到颖河这300里地,测试谁让水流到颖河为胜,可继承王位。两个人都提着劲想让自己的水流到,于是他俩一个站到嵩山南边,一个站到北边,先后打开了宝葫芦,结果,两股水都没有流到颖河就干了。于是两人苦思冥想,又要来宝葫芦,在山的南北同时放水,两股水汇合成一股洪流奔涌而下,流到颖河,两兄弟知道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黄帝很高兴,于是让玄器接替了他的皇位,昌意辅佐,共同治理国家。黄旁把昌意葫芦里流出的水叫"洧水",把玄嚣葫芦里流出的水叫溱水,汇合后的河叫"双洎河",双洎河的名子一直沿用至今。</p><p> 双洎河是新郑人民的母亲河,它曾经润育了炎黄大地的土地,给郑韩人民带来了无量的福祉,人民依河而居,城市因水而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的任意倾倒,致使双洎河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河两岸的文物古迹也在岁月浸蚀和人为的损坏下,被淹没在荒岗杂草中,逐渐被人们所遗忘。</p><p> 从2O18年开始,新郑人在市政府领导下,开始治理双洎河。其主要核心区是在市南环路、新密路、新建路等交通枢纽环抱核心地段,似建成服务新郑市民、展示郑韩文化、体现新郑市休闲文化特色的文化公园。在治理过程中,除对河道清理、河岸整修外,还着重恢复保护两岸生态文明和文化遗址的保护,打造宜居新郑,活力新郑,提升城市品位上下了功夫。</p><p> 经过三年的奋战,洧水公园基本建成,于今年六月份对市民开放。</p><p> 我的住处距公园较近,这里成了我每天休闲散步的必到之地。</p><p> 我沿着金城路西行,经过南关桥东的"风后台"园区,来到了洧水公园的东大门前的古铜币广场。在广场的正中央竖立着一组(三个)用黄铜铸造的古铜币造型。大门两侧的墙壁上是一组反映我国古代郑韩时期人们生活的浮雕群像图。</p> <p>从大门进入,走下石阶。</p> <p>  有一黄铜铸造的一位古代老人和十二头黄牛组成的地雕群塑图像群。这位老者,名叫弦高,他是郑国商人。公元前627年,他去成周经商,路过滑国,半路上遇到了袭击郑国的秦軍。于是他冒充郑国使者,以四张牛皮和十二头牛犒劳秦軍,暗示秦軍,郑国已经预知秦国来袭。同时,他又急忙派人回郑国禀告。秦帅孟明认为郑国已有准备,于是领兵顺手灭掉了滑国后返回,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亡国。郑穆公想要奖赏弦高救国行为,弦高辞而不要。这段故事留下了弦高献牛救国的佳话,让人们重温了2600年前的爱国故事。</p> <p>  从铜币广场、浮雕群像图,到弦高犒牛救国故事群图,形像的展现了春秋郑韩时期的商业文化。</p> <p>  群像南侧河岸旁有一条东西长廊和水中的"舆济亭"组成的建筑名叫"荷津观渡"。其东侧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有一座石墩木板桥,那是县城通往南方的通道。在古桥的东面还有一个河水码头,下游开过来的运输船只在此停靠,装卸货物。在这里形成了繁忙的水路旱道区,人们叫这个地方为"古洧水渡"。</p><p> 一九五八年间,我正在新郑二中上学,那年六月底,双洎河上游的登封、新密和新郑下了一场持续几天的大暴雨,河水上涨了六、七米高,当时的河面可与现在南关桥持平。洪水冲夸了木板桥、码头,冲毁了南城门东侧的一处染布坊及附近民居。河南凤台寺塔东面河滩中有数十亩大的杏树林也被洪水淹没,不见树梢踪影,我亲眼目睹了这一涨水景观。</p> <p>  现在的南关大桥,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当时是单向两车道,到八十年代后又加宽成双向四车道,它方便了人们通行,繁忙的运输车辆南来北往,大桥为新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p> <p>  顺着公园的沿河道路西行走去。</p> <p>  路北有一个石阶陡坡路从这里上去,上面就是环城路,对面就是南门城楼"慧济门"。</p> <p>  道路的北侧崖壁下方还有一段砖石砌成的崖墙,那是明清时期修建的护城门墙,这处遗址叫"城门追忆"。</p> <p>  此处道路南侧有新修建的一座拱桥,它的名子叫"飞虹流云"桥。</p> <p>  再向前走,路北处有三座浮雕墙组成浮雕群像图,群图中的浮雕像图展现了春秋时期韩国君王的重大事件活动,是景区君王文化组成的一部分。</p> <p>  道路向北拐去,路东侧出现了数个层次叠加组成的台阶上栽有各种花木风景树,每一个台阶上都有林荫小道,市民可在路上行走,也可在树荫下歇息,这一片景点的名子叫"高台融春"。</p> <p>  道路西侧的湖心岛映入人们的视野。</p> <p>  来到该岛东侧的一座拱桥,它叫"惜鱼桥",其拱桥南面的墙壁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心神怡静知鱼乐",下联为"趣味真醇辨鸟情"。北面墙壁上也有一副对联,上联为"雨打新荷盘滚玉",下联为"风摇嫩柳影藏鱼"。</p> <p>  一上又一下过了拱桥,沿着环岛小道南行,看到了湖水中有一座八角空心造形的仿古建筑物,它的名子叫"霁月亭",走进去环行一周,亭子中心有湖水,上露天空,景色怡人悠静。</p> <p>  来到了湖心岛的西部,水中又有一仿古建筑物,它的名子叫"云水榭",走进去转一圈,同样有美与静谧的感觉。</p> <p>  湖心岛的北面,有一座拱桥与北面相通,这座拱桥叫"归乡桥"。桥的西墙有一副对联,上联为"故乡情愫绵绵在",下联为"白傅歌诗代代吟"。东墙也有一副对联,其上联为"大历童年梦",下联为"会昌诗客心"。</p> <p>  湖心岛的中心最高处是"三公广场"。广场一高台上,站立着三位铜铸古代君王塑像,没有标明三位君王名子,根据我的推测,可能是郑国的"郑庄公、郑桓公、郑武公"三位君王吧!</p><p> </p> <p>  从归乡拱桥走出来,沿着河边道路北行,道路西边水中有数排木板建筑平行整齐排列在水中,这是游泳码头。在此处向北望去,就是正在建设中的西关大桥。</p> <p>  公园的西大门前有一广场,叫"君韵广场"。广场的中央竖立着一个巨大的铜铸"莲鹤方壶"塑图造型。莲鹤方壶于1923年在县城东南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共有两个,现一个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个收藏于河南博物院。</p> <p>  从西大门进入,有一个平台,它的名子叫"君韵流芳"。站在平台上可俯瞰下面层台叠翠美景。</p> <p>  从西大门内向下走,往西去,有一浮雕墙,上面的浮雕群像是郑桓公君王主政时重大事件图。</p> <p>  往东走,有一浮雕墙,那是郑武公君王主政时期重要事件图。</p> <p>  再往下走,又有一座浮雕墙,那是郑庄公君王主政时所发生重大事件图。</p> <p>  走过多个台阶后,来到下面路旁的一个广场,每天早上,很多市民在此唱歌跳舞,活跃自己的文化生活。</p> <p>  景区西部的三座浮雕墙及湖心岛的所有建筑,共同展现了郑国的君王文化。</p><p> 游完河北岸公园的景色,我又登上了"飞虹流云"拱桥来到了河的南岸,回首又看到南城门楼和拱桥原来在一条直线上。</p> <p>  穿过一片树林向上行,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仿古四合院式的一个叫"桃园留客馆(多媒体展厅),它在凤台寺塔的东侧,它与"康裕社区"相邻。</p> <p>  转到塔的南面,一座名叫"阜溪花境"的仿古建筑也还未完工。</p> <p>  向 上行来到凤台寺塔跟前,真正看到它高大雄伟的尊容。凤台寺塔位于南关凤台寺旧址上,建于宋大观三年(1190年)。塔旁有一"仓颉造字"石碑。这里面还有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呢!据说,仓颉是黄帝史官,黄帝统一华夏后,感到用结绳的办法记事,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就命令仓颉造字。于是仓颉他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一个高台上建房住下,专心致志造字,可是他苦思寞想,很长时间也没有造出字来。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时,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叨着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落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看到上面有一蹄印,仓颉辨不出来是什么蹄印,就问刚好走来的一位猎人,猎人看了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像,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怔,画出图形,造出许多像形字来,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p><p> 仓颉把他造的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传字,于是这些字便开始应用起来。为了记念仓颉造字有功,后人把这个地方叫"凤凰衔书台",宋朝还在此建庙,取名"凤台寺",寺里的塔叫凤台寺塔。后来由于战乱,寺院被毁,而塔确保存下来。</p><p> </p> <p>  以凤台寺塔为中心筑层台,建轴线,在塔周围布设各种建筑,营造宁静古朴的古风遗韵区。这一块区,现在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p><p> 沿着塔北面的台阶向下走,再回过头看一下塔的容貌。</p> <p>  顺着沿河道路西行不远,有两条道路向北走去。一条是沿河修建宽敞的木板观赏大道,河边水中栽有巴蕉花,增添了美的感觉。</p> <p>  木板通道的西岸边还镶嵌有多座郑风故事的石雕图案,共有十座,下图是其中的一座。</p><p><br></p> <p>在这里,还有溱洧钓客正在钓鱼呢!</p> <p>  顺看河岸上面的道路北行,道路的西侧有八座卧台建筑,上面镶嵌着春秋时期郑韩两国各著名战役的浮雕群像图,这是其中的一幅。</p> <p>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在沿河道路北行的尽头处,有一个从河边向西的陡坡道,这是河西景区的大门。两边各有数十多个石阶,从下而上供人行走,石阶的中间的地面上,从上至下有一组大型铜铸古代战争地雕塑像图,其中有七辆马拉战车在向前冲锋,车上站着的将领在指揮着战斗,后面跟有十七名姿态各异、穿着战袍、手拿着各种兵器的古代士兵,跟着战车在向前冲锋陷阵的模型,其马匹、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把场面宏大的古代战争活龙活现、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p> <p>  双洎河西岸的景区,通过浮雕、谋略图和战斗故事图及兵器、战争地雕塑像等,展现出郑韩时期郑韩两国的軍事斗争文化,与河东岸的君王文化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p><p> 游完了整个洧水公园,给我的印象是"大与美",但是,怎能用这两个字来形容了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