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

星辰xin

<p><br></p><p>到西安看碑林这已是第二次。约十五六年前,和同事办完公事后,曾来碑林一观,并有幸赶上了一位专家级的讲解,用时约三个多小时,将现在的1至7展室的内容,包括书法、碑刻背景等全套听了下来,感觉受益匪浅。这次再来西安,仍把碑林做为参观的项目,只是不再听讲解,只重温以往的情趣。</p><p><br></p><p><br></p><p><br></p><p>找到一首七律诗,不知何人所作,但正合现在的心情,拿来一用:</p><p><br></p><p> 再入碑林细看真,银钩铁划艺精纯。</p><p>  颜筋柳骨前朝事,佶瘦苏肥旧日尘。</p><p>  亏得墨香留墨宝,幸依奇笔刻奇珍。</p><p>  千秋风韵今犹在,石上诗书惊世人。</p> <p><br></p><p>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突兀而起、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灿灿的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p> <p><br></p><p>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p> <p><br></p><p>博物馆本身即为孔庙旧址,其建置可追溯到北宋末年。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明清建筑保存至今,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p> <p>穿过戟门之后的左右两边,各陈列着一件国宝级的文物——大夏石马和景云钟。大夏石马是唯一一件有大夏记年的文物。</p> <p><br></p><p>景云钟是唐代为景龙观所铸的青铜钟,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名钟”,曾多次易地,最终放置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戟门东侧的亭子里,钟体上的铭文很有意思,是唐睿宗李旦的亲自撰文书写的,是一部道教修炼的心得。而每年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作为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便是景云钟的录音。</p> <p><br></p><p>再往前行,就来到了碑林广场,抬头看到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碑林”,据说出自林则徐之手。在“碑林”两字下方,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最为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的《石台孝经》。此碑为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解并书,太子李亨(唐肃宗)篆额,镌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碑文隶书,十八行,行五十五字,书法工整,丰腴华丽,结体庄严恢弘。原石由四块黑色细石合成,长方柱体,四面刻字,高620厘米,宽120厘米。碑顶雕刻着灵芝云纹簇拥的双层花冠,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所以被称为《石台孝经》。</p> <p><br></p><p>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陈列在1至7室,连跨廊和院子里也满是碑石,真称的上碑石如林,故名碑林。</p> <p>专业人员用纸拓碑文。</p> <p>西晋时期,司马芳残碑。</p> <p><br></p><p>笔触雄混大气,笔锋苍劲有力…</p> <p><br></p><p>人物和花草的石刻也是栩栩如生!</p> <p><br></p><p>碑林中的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匾额为陈毅元帅所题。石刻艺术室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p> <p>石刻艺术室门前林立的拴马桩,各种动物表情不一。</p> <p><br></p><p>展陈的内容异常丰富。从自汉代至明清的陵墓石刻看,其中的东汉双兽、汉画像石砖、唐李寿石椁及墓志、昭陵六骏等,雕刻手法多样,风格各异,是不同历史时期石刻艺术中的精品。</p> <p><br></p><p>老君像是陈列的唯一一件有关道教题材的造像。这件汉白玉老君像,通高1.93米,原属临潼骊山唐代华清宫朝元阁老君殿之物。老君身着道服,腰束帛带,结跏跌坐于三层番莲纹的须弥座上,人像与台座浑然一体,有安谧华贵之感。雕刻手法极为精工洗炼,堪称盛唐时期大型人体石刻的艺术珍品。</p> <p><br></p><p>隋开皇二年李和北周将军石棺(582年),精工细作华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br></p><p>唐代龙首石构件。</p> <p><br></p><p>唐会昌六年鸵鸟。</p> <p><br></p><p>唐代石灯。</p> <p><br></p><p>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前的石刻,相传是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以及思念在开国战争中曾骑过并壮烈牺牲的六匹骏马而诏令立昭陵六骏。每一匹马,每一个石雕,每一个纹理,都记载着自己的故事,散发着年代的古朴气息。</p> <p><br></p><p>“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本馆,展出的有两个真品,其余为复制品。剩下的两块真迹保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p> <p><br></p><p>唐代石羊。</p> <p><br></p><p>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李寿的墓志为罕见的兽首龟形,国内仅有两件,弥足珍贵。其石椁为一歇山顶式石屋,外部以减底平雕手法刻有四神、文臣武将、仙人骑凤等画面,椁内壁阴线刻乐人、舞伎、男女侍从、天象图等,都是唐代墓室石刻中杰出的作品。</p> <p><br></p><p>李小孩石棺、蹲狮、石虎、石羊、卧牛、走狮等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隋唐陵墓石刻写实传神的特点。</p> <p><br></p><p>这是唐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献陵前的一个石犀,国宝级文物。石犀重达十吨,全身用几条粗壮的线条勾勒出犀的特点,整体比例准确,形象生动逼真。汉唐史书都记载有外国曾向中国赠送活犀的史实,它是古代中外友好往来的纪念物。</p> <p><br></p><p>东汉时期走兽。</p> <p><br></p><p>看完石刻艺术馆,千万别着急走,在他的对面还有一个展厅,叫“长安佛韵”。半下沉式的结构与人字坡的大屋顶构成了一个高挑开阔的内视空间。大像区里二十余尊形体高大、法相庄严的佛陀、菩萨石刻造像比肩而立。再往里走,各种石刻佛雕精美、细腻、传神,都值得细细揣摩。</p><p>外面的雨不停地下,室内却是另一个世界。</p> <p><br></p><p>北魏景明二年,四面造像塔,正面龛内雕刻一佛二菩萨,龛下刻有一排虔诚的供仰人像。</p> <p><br></p><p>隋朝千佛造像碑。</p> <p><br></p><p>这里的佛像虽然很多是残躯,但腰身轻盈,姿态优美,刻画精细,有东方维纳斯之神韵。</p> <p><br></p><p>碑林博物馆还有其他一些展览,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一看。</p> <p><br></p><p>庭院中,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殿堂、树木、石雕和砖地,都在雨雾中变得清凉、幽静。四方游客细细地品,深入地听,仔细地看,完全交融在这历史的陈迹之中!</p> <p>正是因为西安碑林拥有如此浩瀚的藏品,卓越的书法和艺术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宝库”、“书法艺术的渊菽”、“汉唐石刻精品的殿堂”、“世界最古的石刻书库”。</p><p>这是华夏民族的骄傲!</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