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江苏连云港市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东海水晶之都。连云港是《镜花缘》、《西游记》的文化起源地,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拥的城市。</p> <p>1.花果山风鹅</p> <p>花果山风鹅连云港特色美食,皮薄肉嫩、腊香可口。</p> <p>花果山风鹅,江苏省灌云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p><p>花果山风鹅采用源自江苏省最大的绿色天然无公害牧场——万顷草场沂河淌的绿色鹅源,在沂河淌特定的特定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下,花果山风鹅形成了生长速度较慢、肉质优良、风味独特等特点,是理想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来源,其口感、风味具有灌云县鲜明的地域特色。花果山风鹅呈酱黄色,皮薄,肉质致密,有嚼劲,老嫩适中。</p><p>2015年04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花果山风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p> <p>产品特点</p><p>花果山风鹅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的传统特色产品,其产品品质优良,口感、风味具有灌云县鲜明的地域特色。花果山风鹅采用沂河淌及周边地区绿色基地的绿色鹅源,运用风鹅低盐嫩化技术,经过63道工序精致加工而成。其产品软硬适中,肉质弹性好,有嚼劲。皮薄肉嫩、腊香可口,富含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同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易消化吸收等特点。</p> <p>历史渊源</p><p>灌云县制作加工风鹅已有3000多年历史,相传为中华美食鼻祖——商朝宰相伊尹隐居花果山下所秘制。</p><p>2014年5月9日,为了保证“花果山风鹅”的质量和特色,推动“花果山风鹅”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灌云县向质检总局提出申请,将“花果山风鹅”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p><p>2014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受理并向社会进行公示。</p><p>2015年1月1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北京市标准化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药检所等单位7名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对江苏省灌云县申报的“花果山风鹅”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了技术审查。</p> <p>专用标志使用</p><p>花果山风鹅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江苏省灌云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花果山风鹅的检测机构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p> <p>2.东方对虾</p> <p>东方对虾连云港特产海鲜,肉嫩鲜美,非常好吃。</p> <p>中国明对虾又称东方对虾,旧称中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过去常因成对出售,故称对虾。中国对虾,海捕对虾。偏黄色对虾为雄性对虾,偏青色对虾为雌性对虾,海捕非养殖的中国对虾一般在30克-50克,规格越大越稀少;用此虾做的油焖大虾乃经典名吃之最,壳薄虾肉香酥绵软,回味绵延。</p> <p>形态特征</p><p>全长:雌性成体180~235mm,雄性成体130~170mm。 体形长大,侧扁,甲壳较薄,表面光滑。 通常雌虾个体大于雄虾。对虾全身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一对。有5对步足,前3对呈钳状,后2对呈爪状。头胸甲前缘中央突出形成额角。额角上下缘均有锯齿。额角细长,平直前伸,顶端稍超出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缘,其基部上缘稍微隆起,末端尖细。上缘基部2/3或3/5具7~9齿,末端尖细部分无齿;下缘具3~5齿,下缘齿甚小。头胸甲具眼眶触角沟,颈沟及触角侧沟,无中央沟及额胃沟。触角侧沟仅延伸至胃上刺附近。肝沟细而明显,平直前伸;其下方无肝脊。额角后脊至头胸甲中部消失。眼胃脊明显,占据自眼眶边缘至肝刺间距离的3/5。头胸甲具触角刺、肝刺及胃上刺,眼眶角圆形无眼上刺,前侧角亦为圆形而无颊刺。腹部第4至第6节背部中央具有纵脊,第6节长约为高的1.5倍。尾节长度微短于第6节,其末端甚尖,两侧无活动刺。 头部6节与胸部的8节愈合成头胸部,并完全为头胸甲所覆盖。头部还包括额角和具柄的复眼,附肢从前到后依次为: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各1对。3对颚足和5对步足。腹部6节,前5节各具一对腹肢,第六节具一对尾肢,与尾节组成尾扇。腹部附肢发达适于游泳,每一体节包括一背板和一腹板。口位于头胸部腹面,由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及三对颚足共同形成口器。肛门位于尾节腹面基部。 第一触角上触鞭长度约为头胸甲的11/3倍,下触鞭长度约为头胸甲的2/3而与额角相等。第二触角鳞片末缘超出第一触角柄但不及额角的末端,其触鞭很长,约为体长的21/2倍。第一小颚的内肢由2节或3节构成,第一节基部内外缘皆有一突起,内缘末端有一硬刺及一细毛,第二节短小,若具第三节者,则更细小。第三颚足雌性较短,仅伸至第一触角柄第二节中部附近,其指节细小,长度仅为掌节的1/2;雄性较长,伸至第一触角柄末端或超出,其指节较雌性长,稍短于其掌节。5对步足皆具短小的外肢,前3对步足皆呈钳状,以第3对步为最长,伸至第一触角柄末端(雌)或第2触角鳞片末端(雄)附近;后2对步足伸至眼的中部附近。雄虾第1腹肢的内肢变形特化成交接器,略呈钟形,中部纵行卷曲,形成圆筒状,中叶的顶端稍尖,伸出到侧叶末缘之外;第2腹肢内肢内缘基部具一附属肢体,由两节构成,末节呈方圆形,其长度大于宽度。雌虾第4~5对步足基部的腹甲上,具有一圆盘状交接器,其长度略大于宽度,基部两侧各有1个小突起中央有纵行开口,开口的边缘向外卷曲,口内为一空囊,称之为纳精囊,开口前方有一较大圆形突起,上生密毛。</p> <p>养殖品一般体长12-15厘米,体重20-40克。生命周期为一年,个别能活两三年。</p> <p>生活习性</p><p>中国明对虾属广温、广盐性、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雄虾俗称“黄虾”,一般体长155毫米,体重30-40克;雌虾俗称“青虾”,一般体长190毫米,体重75-85克。体色青中衬碧,玲珑剔透,长半尺许,故又叫大虾。平时在海底爬行,有时也在水中游泳。渤海湾对虾每年秋末冬初,便开始越冬洄游,到黄海东南部深海区越冬;翌年春北上,形成产卵洄游。4月下旬开始产卵,怀卵量30-100万粒,雌虾产卵后大部分死亡。卵经过数次变态成为仔虾,仔虾约18天经过数十次蜕皮后,变成幼虾,于6-7月份在河口附近摄食成长。5个月后,即可长成12厘米以上的成虾,9月份开始 向渤海中部及黄海北部洄游,形成秋收渔汛。其渔期在5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主要渔具为拖网、锚流网和张网等,改秋捕后规定开捕期自9月份以后。</p><p>中国对虾的生活史包括受精卵、胚胎期、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幼虾和成虾等阶段。成熟的亲虾在近岸浅水水域产卵;胚胎发育阶段在卵膜内度过;孵化后为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在水中营浮游生活;发育到仔虾之后由浮游生活逐渐转营底栖生活并向河口、浅水区移动;幼虾在近岸水域、河口地区生活,随生长而渐移向外海深水区,待成熟后又游至近岸产卵。中国对虾有明显的季节性洄游习性,五、六月间新生的幼虾,到九、十月间体长与亲体大小相似,十月底雄虾发育成熟,开始交配。此时近岸区水温降低,虾群开始向外海集结,十二月逐渐游离渤海,陆续经山东半岛沿岸到黄海南部深水区越冬,称之为越冬洄游。翌年春季二、三月间又开始向北洄游,主群三、四月间经山东半岛沿岸进入渤海,到四月底五月初开始在莱州湾、渤海湾及辽东湾各大河口附近产卵繁殖,称之为产卵洄游。</p> <p>中国对虾</p><p>为了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赵法箴青年时作为实习生参与了著名科学及朱树屏领导的“对虾发育条件及其苗种的人工培育”研究工作,于1959年成功地培育出我国第一批人工虾苗;通过研究,基本弄清了对虾从产卵孵化到虾苗发育中所需的主要条件,总结出对虾人工育苗中所需要掌握的“种、水、饵、管”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虾各幼体阶段所需饵料的基本种类等技术难点,为以后我国对虾人工大量育苗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赵法箴主持了“中国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研究”课题,充分利用自己在大学里学习和掌握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刻苦钻研,认真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了科研任务,在这项研究中,他系统地描述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发育形态与习性,为以后的教学和生产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他参与了朱树屏领导对虾幼体发育生态研究,对以后的对虾全人工育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赵法箴与对虾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p> <p>60年代中期,作为对虾养殖研究组组长,赵法箴带领研究组的其他同志先后在山东省日照石臼所、即墨、文登、崂山等地进行养殖试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攻克了对虾小面积人工养殖技术难关,之后,又突破了“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和“中型水面对虾高产养殖技术”难关。并确立了一套对虾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措施。他在1967-1978年承担的“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研究”,总结出彻底清除敌害生物和掌握好育苗水质是提高对虾出苗率的两个重要环节,而满足幼体饵料是提高出苗率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对虾人工育苗出苗率大幅度提高。在水泥池中育苗,平均每立方米水体育出虾苗1万余尾,在孵化箱中育苗,平均每立方米水体能育出虾苗11万~13万尾,土池育苗平均每次能够育出虾苗20万尾以上,并确立了一套室外大面积育苗法。并经过改进研究,确立了一套清淤除害、合理放养、科学投饵、调节水质等精养高产措施。在1.2亩池中平均亩产对虾400余千克,在13亩池中平均亩产对虾250千克,四个2亩池平均亩产488.5千克,最高亩产达551千克,突破千斤大关。居当时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先后荣获1978全国科学大会奖、山东省和青岛市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家科委推广奖。</p><p>从不满足、不断探索是赵法箴工作的特点。由于以往我国的对虾养殖,基本上是依靠从大海中捕捞自然苗,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兴起,仅靠捕捞自然苗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之需,而且有损于天然资源。作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先驱之一,他深感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若不及时解决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必将严重阻碍我国对虾养殖事业的发展。他深感重任在肩,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迫使他要冲破难关,闯出一条工厂化育苗的新途径。于是,在1979年底召开的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上,他就对虾育苗攻关问题作了重点发言,详细论证和阐述了开展对虾工厂化育苗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用2~3年的时间,攻克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关。1980年,赵法箴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的国家攻关项目。他主持起草项目计划,安排落实实施方案,组织各方协调攻关,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突破了这道难关。提前一年使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获得成功。</p> <p>该项成果的贡献与技术关键是:</p><p>1.解决了亲虾培育技术,使育苗用亲虾来源得到了保证。</p><p>2.掌握了人工创造良好育苗水质条件的理论依据和控制方法,为对虾幼体的顺利发育提供了条件。</p><p>3.筛选出适宜对虾幼体各发育阶段的动植物性饵料和人工饵料,为幼体正常发育提供了物质条件。</p><p>4.提出了适合对虾工厂化育苗的应用设备,制定出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操作规程。</p><p>该项成果随后在全国沿海各省市全面推广应用。</p><p>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育苗量最高的国家之一。</p><p>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并使之很快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使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从1978年的450吨猛增至1991年的22万多吨。</p><p>据不完全统计,仅1982-1992年,全国养殖对虾的直接产值累计超过400亿元。</p><p>该项成果的获得,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不仅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移植、增殖放流事业的发展。</p><p>该项成果1982年荣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83年荣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一等奖,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又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特别奖金奖。</p><p>使我国一跃成为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产量最高的世界第一养虾大国!</p> <p>随着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成功,赵法箴又转向了“中型水面高产养殖技术”的研究之中,他与同事们一道,仅用一二年时间,攻克了中型水面对虾养殖技术关。并荣获原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p><p>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养殖技术的提高,饵料数量、质量的多少与好坏,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的关键问题之一。特别是大量投喂鲜活饵料,不仅污染水质,而且破坏大量的幼鱼、幼虾和贝类资源。因此,急需解决人工配合饵料的问题。赵法箴与他的同事们,先后开展了“对虾人工复合饵料”、“对虾配合饵料”的研究工作,并先后荣获青岛市科学大会奖、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发展我国的对虾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产业化及促进中国对虾养殖的“二次创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p> <p>分布范围</p><p>中国对虾,非养殖海捕对虾,主要来源渤海湾的捕捞船只。</p><p>“中国养殖虾之都”全球每7条虾就有一条来自湛江。广东湛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地区,湛江市地处亚热带地区,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566公里,浅海滩涂733.5万亩,对虾养殖环境优越,湛江发展对虾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堪称全中国最完整的对虾产业链。全市对虾养殖面积44.8万亩,全市对虾年产量14.7万吨。对虾育苗场400多家,对虾养殖场15700多户,饲料生产企业28家,拥有对虾加工企业253家,其中出口企业33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国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农业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近200亿元。有全国最大的对虾养殖、种苗繁育生产、加工出口、交易和集散、饲料生产基地。如今,湛江对虾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墨西哥、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p><p>湛江在养殖虾方面拥有七个全国第一:养殖面积全国第一、种苗产量全国第一、对虾产量全国第一、虾料产量全国第一、加工规模全国第一、出口量全国第一、全国最大的对虾专业交易市场,湛江一年对虾出口可创汇5亿多美元,对虾产业帮助40万湛江人就业,全球每7条虾就有一条来自湛江,且湛江虾是最健康、最安全的。</p> <p>3.文思豆腐</p> <p>文思豆腐连云港传统美食,软嫩清醇、入口即化。</p> <p>文思豆腐</p><p>文思豆腐起源于江苏扬州,是江苏省的一道传统特色名菜,属于苏菜系-淮扬菜,该菜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其选料极严,刀工精细,软嫩清醇,入口即化,同时具有调理营养不良、补虚养身等功效,该菜品也是老人和儿童就餐选择的上好菜谱。清人俞樾《茶香室丛钞》:“文思字熙甫,工诗,又善为豆腐羹甜浆粥。至今效其法者,谓之文思豆腐。”《调鼎集》上又称之为“什锦豆腐羹”。</p> <p>所需食材</p><p>豆腐(450克)、冬笋(10克)、鸡胸脯肉(50克)、火腿(25克)、香菇(鲜)(25克)、生菜(15克)及盐(4克)、味精(3克)等。</p> <p>制作方法</p><p>1.将豆腐削去老皮,切成细丝,用沸水焯去黄水和豆腥味;</p><p>2. 把香菇去蒂,洗净,切成细丝;</p><p>3.冬笋去皮,洗净,煮熟,切成细丝;</p><p>4.鸡脯肉用清水冲洗干净,煮熟,切成细丝;</p><p>5.熟火腿切成细丝;</p><p>6.生菜叶择洗干净,用水焯熟,切成细丝;</p><p>7.香菇丝放入碗内,加鸡清汤[1]50毫升,上笼蒸熟;</p><p>8.将锅置火上,舀入鸡清汤200毫升烧沸,投入香菇丝、冬笋丝、火腿丝、鸡丝、青菜叶丝,加入精盐烧沸,盛汤碗内加味精;</p><p>9.另取锅置火上,舀入鸡清汤500毫升,沸后投入豆腐丝,待豆腐丝浮上汤面,即用漏勺捞起盛入汤碗内上桌。</p> <p>菜品特色</p><p>咸鲜味,该菜刀工精细,软嫩清醇,入口即化。</p> <p>工艺提示</p><p>1.此菜要选用盐卤制作的豆腐3块约重450克;</p><p>2.此菜刀工精细,对厨师手艺要求很高。香菇、冬笋、火腿、鸡脯肉都必须切成头发丝粗细的丝。</p> <p>营养价值</p><p>豆腐: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p> <p>豆腐,古称“福黎”,是由我国最早发明、制造,而后传往世界各地的。豆腐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历来受到人们的欢迎,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豆腐主要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大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因此豆腐营养价值也较高。豆腐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因此在蔬菜生产淡季,可以调剂菜肴品种。豆腐有南和北豆腐之分。主要区别在点石膏(或点卤)的多少,南豆腐用石膏较少,因而质地细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用石膏较多,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88%。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p><p><br></p> <p>冬笋:冬笋是一种富有营养价值并具有医药功能的美味食品,质嫩味鲜、清脆爽口,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既有助于消化,有能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冬笋是一种高蛋白、低淀粉食品,对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它所含的多糖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是冬笋含有较多草酸钙,儿童、患尿道结石、肾炎的人不宜多食。</p><p>鸡胸脯肉:鸡胸肉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入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所含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祖国医学认为,鸡胸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头晕心悸、乏力疲劳、月经不调、产后乳少、贫血、中虚食少、消渴、水肿、小便数频、遗精、耳聋耳鸣等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老人,病人,体弱者更宜食用。</p> <p>火腿:火腿色泽鲜艳,红白分明,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美味可口,各种营养成分易被人体所吸收,具有养胃生津、益肾壮阳、固骨髓、健足力、愈创口等作用。</p><p>香菇(鲜):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营养特点;香菇中有一种一般蔬菜缺乏的麦淄醇,它可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并可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正常人吃香菇能起到防癌作用。癌症患者多吃香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香菇食疗对腹壁脂肪较厚的患者,有一定的减肥效果。香菇中含腺瞟吟、胆碱、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质,能起到降压、降胆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等疾病;香菇多糖能提高辅助性T细胞的活力而增强人体体液免疫功能。大量实践证明,香菇防治癌症的范围广泛,已用于临床治疗。香菇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适应力有很大作用;香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p> <p>生菜:生菜中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较白菜多,有消除多余脂肪的作用,故又叫减肥生菜。因其茎叶中含有莴苣素,故味微苦,具有镇痛催眠、降低胆固醇、辅助治疗神经衰弱等功效。生菜中含有甘露醇,有利尿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生菜中还含有一种“干扰素诱生剂”,可刺激人体正常细胞产生干扰素,从而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p> <p>适宜人群</p><p>1.豆腐是老人、孕、产妇的理想食品,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食物;豆腐也对更年期、病后调养,肥胖、皮肤粗糙很有好处;脑力工作者、经常加夜班者也非常适合食用。豆腐消化慢,小儿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豆腐含嘌呤较多,痛风病人及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慎食。</p><p>2.文思豆腐中的冬笋对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但儿童、尿路结石者、肾炎患者不宜多食。</p><p>3.老人,病人,体弱者更宜食用文思豆腐中的鸡胸脯肉。肥胖或胃肠较弱、担心患糖尿病、动脉硬化的人,应该多吃鸡胸肉。感冒发热、内火偏旺、痰湿偏重之人、患有热毒疖肿之人忌食里面的鸡胸脯肉。</p><p>4.尿频、胃寒的人应少吃文思豆腐中的生菜。</p><p>5.贫血者、抵抗力低下者、高血脂患者、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患者、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肾炎患者应多食用文思豆腐中的香菇;而脾胃寒湿气滞或皮肤骚痒病患者反之。</p><p>6.气血不足者、脾虚久泻、胃口不开者、体质虚弱、虚劳怔忡、腰脚无力者多食用其中的火腿。脾胃虚寒的泄泻下利之人,不宜多食;老年人、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患有急慢性肾炎者忌食文思豆腐中的火腿;凡浮肿、水肿、腹水者忌食;感冒未愈、湿热泄痢.积滞未尽、腹胀痞满者忌食。</p> <p>4.蒸花蟹</p> <p>蒸花蟹连云港特产海鲜,肉质鲜美,营养丰富。</p> <p>做法</p><p>最能完美演绎蟹之鲜美的非清蒸莫属。</p><p>蟹在蒸以前更要用细毛刷仔细刷洗干净,特别是外壳的一些凹陷处。蟹在被蒸的时候会挣扎,导致肢腿断失,我们最好先用针从蟹的嘴部扎进去破坏掉蟹的神经,这样蟹蒸好后就不会有遗憾了。蟹放进笼屉的时候一定要背部向下,这样蟹的黄膏才不会流失。因为蒸蟹是冷水上锅,海蟹的身材又大多很魁梧,所以开火后需要20—30分钟才可以让蟹熟透。很多人都知道吃蟹要用姜来提鲜去寒,但姜皮的食性却和我们这个愿望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要用10克去了皮的姜切成细末,调上50毫升的浙江红醋,才可以又提鲜又去腥,并且保证吃完之后不会有不良反应。</p> <p>5.蟹黄煨鱼肚</p> <p>蟹黄煨鱼肚连云港特色美食,蟹黄味鲜、鱼肚软滑。</p> <p>蟹黄鱼肚</p><p>蟹黄鱼肚是一道菜品,主要材料是水鱼肚、蟹黄,配料是菜心,调料为料酒、熟猪油、食用盐等,通过炝锅、炒制的做法而成。</p> <p>原料</p><p>水鱼肚500克,蟹黄75克,菜心10根,熟猪油50克,料酒6克,味精10克,盐12克,淀粉20克,葱25克,姜25克,高汤500克。</p> <p>蟹黄鱼肚的做法:</p><p>1.将油发鱼肚放入温水中浸泡至软,用食用碱洗净油渍,再用清水反复漂洗干净;</p><p>2.用刀将洗净的鱼肚片成长3.6 厘米、宽1.8 厘米的条块;</p><p>3.香菇去蒂,洗净,切成丝;</p><p>4.冬笋去壳、老根,洗净,切丝;</p><p>5.鸡蛋入锅煮熟,去壳,取蛋黄,蛋清留作他用;</p><p>6.炒锅置旺火上,加入清水适量烧沸,将鱼肚放进锅中氽片刻捞起,沥干水分;</p><p>7.原锅上火,换上鲜汤250毫升,放鱼肚,加精盐4 克、料酒10 克、味精少许,烧煮约10 分钟,待汤汁稍干时,盛入盘中;</p><p>8.炒锅置中火上烧热,放熟猪油、葱(切花)、姜(切末)炸香;</p><p>9.再将蛋黄、蟹黄肉下锅稍煸数下,随即放入冬笋丝、香菇丝,加入香醋5 克、料酒10 克、精盐3克、味精少许,加入鲜汤250毫升烧煮;</p><p>10.待烧沸后,用湿淀粉勾稀芡,浇盖在鱼肚上,撒上胡椒粉、火腿末,淋香油即成。</p> <p>6.小鱼煎饼</p> <p>小鱼煎饼连云港特色小吃,饼薄微脆、富有韧性。</p> <p>用料:</p><p>玉米煎饼,黄瓜,胡萝卜,土豆,海带,小鱼干,辣酱,海鲜酱,酒鬼花生。</p> <p>做法:</p><p>1.黄瓜,胡萝卜,土豆分别擦成丝,土豆丝水煮到半熟后控水。</p><p>2.怕咸,所以小鱼干和海带丝分别泡水,降低咸度。</p><p>3.热锅冷油,下小鱼干,胡萝卜丝,土豆丝翻炒。</p><p>4.加辣酱和海鲜酱进行调味后关火,拌入黄瓜丝和酒鬼花生。</p><p>5.准备一张玉米煎饼,在一半的位置放上炒好的馅料,倒上一包眯眯虾条。</p><p>6.卷起来,对切~吃吧。</p> <p>7.虾婆饼</p> <p>虾婆饼连云港传统小吃,酥香可口、味道鲜美。</p> <p>简介</p><p>虾婆饼,是连云港一种特色小吃,用虾和鸡蛋摊成的饼。</p><p>海州湾渔场生长着一种形似螳螂又像虾的软体动物,俗称“虾婆婆”。虾婆婆体大肉多,一般雌虾婆为最好。辨认雌虾婆方法很简单,凡脖下有一个白色正楷“王”字者即是。用盐水煮食,同盐水虾齐名。人们还习惯于把虾婆洗净去尾,用擀面棍从其头部向尾部压挤出肉汁,加上少量面糊、鸡蛋烙成饼,俗称虾婆饼,炒菜做汤其味鲜美。</p> <p>8.板浦凉粉</p> <p>板浦凉粉连云港特色小吃,入口爽嫩、滑而不腻。</p> <p>板浦凉粉</p><p>板浦凉粉是板浦镇的传统特色小吃,它形体光滑富有弹性,入口爽嫩,滑而不腻,在苏北极为出名。当地人吃凉粉,更加习惯于在凉粉中加入板浦镇出名的汪恕有滴醋,陪上蒜泥和辣椒,味道自然不言而喻。</p> <p>特色</p><p>板浦凉粉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已无从考证了。</p> <p>用豆类或山芋的淀粉,加适量水稀释成糊,煮熟后冷凝成块,俗称“凉粉’。连云港的凉粉种类多,有豌豆粉、绿豆粉、山芋粉等,爽口清香味浓。凉粉的制作各人有各人的窍门,往往秘不示人。凉粉的吃法一般有热吃、冷吃两种。热吃,是把凉粉放在烧热的平底油锅上,略煎一下,等底部有一层焦黄的皮后取出切块食用。冷吃,即将凉铅直接食用。吃前,将凉粉切成块状,或刨成面条状,还有事先用漏勺漏成“娃娃鱼”状,放入清水中,待吃时取出,根据顾客的口味放佐料,如放酱油、醋、麻油、蒜泥等;喜欢吃辣的人,还可以加入一些辣椒酱,风味独特。夏季吃凉粉消暑解渴;冬季热吃凉粉多调辣椒又可祛寒。来连云港不尝尝凉粉,确是一件憾事。而不吃板浦的凉粉,更是遗憾。</p> <p>制作</p><p>它形体光滑富有弹性,入口爽嫩,滑而不腻,在苏北极为出名。</p><p>板浦镇人吃凉粉,更加习惯于在凉粉中加入板浦镇出名的汪恕有滴醋,陪上蒜泥和辣椒,味道自然不言而喻。</p> <p>原料:</p><p>绿豆120g、水750g。</p> <p>步骤:</p><p>1.绿豆洗净泡水12小时。</p><p>2.放入搅拌机搅打成豆浆。</p><p>3.用滤网滤掉豆渣(豆渣另作他用)。</p><p>4.沉淀豆浆两小时。</p><p>5.充分搅拌豆浆几分钟后过滤。</p><p>6.小火慢慢煮过滤后的豆浆,一直不停搅拌,直到提起勺来豆糊浓稠至片状。</p><p>7.关火,另取一盆,表面抹油,倒入煮好的豆糊,刮平表面,静置。</p><p>8.充分冷却之后,切块凉拌。</p> <p>9.爆乌花</p> <p>爆乌花连云港特色美食,做工精致、口味鲜嫩。</p> <p>爆乌花</p><p>爆乌花 以墨鱼肉,香菜,淀粉,木耳,姜末,青豆基本材料的地方特色菜肴。传统名菜,属淮扬菜系。</p> <p>制作原料</p><p>鲜墨鱼肉500克,香菜15克,湿淀粉、木耳、姜末、葱末、料酒、青豆、大蒜末、精盐各5克,水发玉兰片25克,味精、白糖、胡椒粉1克,花生油5克。</p> <p>制作过程</p><p>1.将鲜墨鱼洗净,取其肉片,剞成交叉花刀块,放入开水中氽一下,沥净水待用;</p><p>2.花生油旺火烧至六成熟,投入葱末、姜末、蒜末炸香后放入乌花、玉兰片、木耳、青豆、香菜,加入料酒、白糖、味精、精盐,用湿淀粉勾芡,装盘后撒上胡椒粉即可。</p> <p>10.沙光鱼</p> <p>沙光鱼连云港特产海鲜,鱼肉细微、味道鲜美。</p> <p>沙光鱼,多生长于黄海海域,其又名推浪鱼、沙逛鱼、地龙鱼、天浪鱼、光鱼。学名“矛尾复虾虎鱼”,属鲈形目、虾虎鱼科、复虾虎鱼属,是一年生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适应温度和盐度的能力较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迅速。在中国沿海均有分布,连云港市沿海的分布尤广。矛尾复虾虎鱼在连云港本地俗称“沙光鱼”,自古以来连云港当地人就有食用沙光鱼的习惯,连云港民间有“十月沙光赛羊汤”之说。《海州民俗志》、《连云一瞥》、《中国名菜谱一江苏风味》、《海州乡谭》、《连云港特色文化》、《江苏水产志》等书籍都有详尽的记载。</p> <p>形态特点</p><p>鱼头大、磷细小,尾鳍末端呈尖形矛状。此鱼栖息于近岸浅海或人海河口处的咸淡水中,资源丰富。民谣说:“正月沙光熬鲜汤,二月沙光软丢当,三月沙光撩满墙,四月沙光干柴狼,五月脱胎六还阳……十月沙光赛羊汤。”概括了沙光鱼的生长规律。一般沙光鱼秋天正肥,腊月后逐渐消瘦,二三月不宜烹调菜肴、氽汤。四五月份产卵、孵化,这时老的一代脱胎而死,新的一代又逐渐成长起来,霜降前后大的长达33厘米,重200~350克,生长速度很快,沙光鱼肉多脂肪,色白细腻,煮汤鲜浓,有独特风味,并具有暖中益气、健筋骨、行血脉等滋补疗效。</p> <p>生存状态</p><p>沙光鱼的生存状态,完全是天然形成。连云港地处南北交界,北方之寒冷,南方之温湿,皆于此地交汇。喜温惧寒的沙光鱼,既不能承受南方之炎热高温,又不能忍耐北方之严寒霜冻,只有于此生息。连云港地区适中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沙光鱼成为肉嫩肤薄的特有鱼种。每至秋凉,沙光鱼受孕后潜入淤泥中产卵避寒。从麦黄时开钓,一直钓到入冬都可以。但当北方寒流袭来,薄衣嫩肤的沙光鱼,虽然藏身淤泥之中,仍抵不住天寒地冻的气候给它带来的厄运,成鱼无一幸免。唯有在厚厚卵囊保护中的沙光鱼卵,经过冬眠保存了下来,于春末之季开始繁衍。</p> <p>沙光鱼嘴大贪食,小鱼、小虾、沙蚕之类,凡能吞下的东西都吃。因为盛产在滩涂上,在泥滩上作穴,所以也不知原名叫“杀光”还是“沙逛”。沙光鱼十分呆笨,不用鱼钩就可以把它钓上来。只要穿一串蚯蚓或沙蚕往水里一放,四边的沙光鱼就会游过来抢食。熟练的人一天能钓几斤、几十斤。它长得特别快,每年清明时节产卵,孵化后生长迅速。待到霜降时,有的可长近1尺,重4两多。尽管沙光鱼长很快,却只能一年一换代,只能尺把长。</p> <p>营养价值</p> <p>1.营养成分同一般鱼类,尤其蛋白质、脂肪含量高,是一类特别滋补营养的特产鱼。</p><p>2.食用方法:此鱼有氽汤、红烧、干烧、清蒸、炒烩等多种做法和食法,尤其用他做汤更有风味。</p><p>沙光鱼肉细微,味鲜美,既可红烧,又可做汤,已列入《中国名菜谱》。黄海海域城市有“十月沙光赛羊汤”的民谚,可见冬季是食沙光鱼的黄金季节。据《食物本草》载:沙光鱼“暖中益气,食之主壮阳道,健筋骨,利血脉……”,很有滋补营养价值。</p><p>沙光肉质色白细腻,嫩而富有弹性,做成汤菜浓而不腻。“正月沙光熬鲜汤,二月沙光软丢当,三月沙光撩满墙,四月沙光干柴狼,五月脱胎六还阳,十月沙光赛羊汤”。秋天是沙光鱼最肥美的季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