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初秋的九月秋意浓浓,伴随着全国疫情控制得不错,虽然连日阴雨,但提早开放的桂花,满城飘香,沁人心脾。伴着花香,2020年9月23日,我们自驾去了浙江丽水地区的遂昌,松阳,缙云。</p><p><br></p> <p>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靠武义县、松阳县,南接龙泉市,西邻江山县和福建省浦城县,北毗衢州衢江区、龙游县和金华婺城区,县域总面积2539平方千米,人口2018年为230912人。</p><p> 遂昌县生态环境优越,全县森林覆盖率83%,居浙江省前列。</p> <p>路途只见山上云雾缭绕。</p> <p>我们先去了南尖岩景区,云雾笼罩,白茫茫一片,山景难觅踪影。</p> <p>南尖岩的玻璃栈道的二根拉索。</p> <p>南尖岩景区一条金桂盛开的步道,花香四溢。</p> <p>一棵棵树上桂花一簇簇盛放,香气怡人。</p> <p>从南尖岩返程途中,经过遂昌中药材之乡—石练。</p> <p>农耕图雕塑。</p> <p>茶梯田郁郁葱葱。</p> <p>一阶清流,一泄而下。</p> <p>这是第一次用华为手机的流水模式中的“丝涓模式”拍的。</p> <p>要保持手机稳定,我只有借助路边的栏杆,靠在上面才拍成功了。</p> <p>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东北部,距遂昌县城16公里、距杭州260公里、距温州170公里、距龙丽高速遂昌东(金矿)出口10公里。</p> <p>矿区金银开采历史悠久,历代迭经兴废。早在唐代上元(公元六七-六五)年间,已经有采冶活动。宋代设有永丰银场。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为全国最大的矿银产地。其探矿、采矿、冶炼技术长期居世界领先水平。</p><p>一九七六年,在王震副总理的关怀下,成立了浙江省遂昌金矿,从事金银矿的开采、冶炼。现代矿山集黄金生产与环境保护于一体,生态良好,景观优美,被誉为“江南第一矿”。它以灿烂悠久的文化历史(汤显祖采矿遗迹等),民间传说(明代刘伯温探金矿;朱元璋金窟避难;刘基听泉;金银婆婆镇山守金等)和矿叶开发历史(如唐、宋、明代金窟)相结合成为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文字来自网上)</p><p><br></p><p><br></p><p><br></p><p><br></p> <p>黄金博物馆</p><p>1976年建矿以来,遂昌金矿黄金生产与环境治理并重,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矿业遗迹保存完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型。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并在园内设立黄金博物馆。黄金博物馆布展面积1100㎡,馆列展品200余件,内容涵盖古代和现代的地质、采矿、选矿、冶炼知识及黄金文化和矿业文化知识。</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下面图片是金矿开采到冶炼出来的过程。</p> <p>这张照片是用遂昌金矿冶炼的30公斤和12.5公斤的金条。</p> <p>各种纯金制品。</p> <p>唐代宋代金窟</p><p>据说“唐代金窟”当时生产的是上等的黄金,历代的达官贵人、名绅巨贾都竞相争购。据初步考证,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头上所戴的步摇用金就是产自丽水遂昌黄岩坑的“唐代金窟”。</p><p><br></p><p><br></p><p><br></p> <p>点石成金雕塑。</p> <p>明代金窟</p><p>明代金窟位于唐、宋、明金窟的最底部,距地表老硐口垂高148米,1977年,遂昌金矿500中段探矿巷与老硐底部贯通,老明代金窟入口硐重见光明。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时任遂昌县令汤显祖在朝廷委派的矿使太监曹金的逼迫下,组织开采,为排除矿坑积水,“增车至一百三十五辆”,但“车戽三年杳无底绩”。次年初,汤显祖离任回乡,一年后,“石崩,毙百余人”,古代开采由此停止,遂湮没无闻。 遂昌金矿曾在该遗硐周边开采黄金近10万两,解放后浙江省脉金生产的第一桶金采自这里,填补了省内空白。</p><p>进入到矿洞里,温度一下子降低了不少,明代金窟内一路都有实景介绍展现当年掘金的场景,还有发生矿难的遗址...矿道里的黄皮小火车是除了人力外唯一的机械交通工具,佩服驾驶员师傅猫着腰侧坐在狭小的空间里驾驶,</p><p><br></p><p><br></p> <p>明代金窟内当年掘金的场面。</p> <p>这块矿石就是高品位金银矿,其表面就有金色的闪光点。</p> <p>矿道里的黄皮小火车是除了人力外唯一的机械交通工具,佩服驾驶员师傅猫着腰侧坐在狭小的空间里驾驶,让我们体验了一把矿道里空间狭小漆黑的滋味。 这是小火车轨道。</p><p><br></p><p><br></p> <p>黄色轨道小火车。</p> <p>第二天,我们去了松阳县。</p><p>松阳县隶属于浙江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松阳是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国”县城样板,中国国家地理把松阳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2019年7月获“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p><p>黄家大院,位于浙江省松阳县城,往西北方向2公里处有个乌井村,一进村就能看到一组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翘首耸立,气宇轩昂,这就是堪称一绝的木雕艺术殿堂——松阳黄家大院。 </p> <p>这是一座清代民居,为清朝同治年间松阳首富黄中和子孙三代建造。</p> <p>百寿厅。</p> <p>百寿厅梁上的精致木雕。</p> <p>做工精致的木门和窗户。</p> <p>梅兰竹菊轩。</p> <p>梅兰竹菊轩雕梁画栋。</p> <p>延庆寺塔位于松阳县城西郊2公里处,西北靠上方山,东北依云龙山,东南面是开阔的田园。宋咸平二年(999)动工兴建,五年(1002)年建成,相传塔藏舍利。塔高38.32米,楼阁式砖木结构,六面七级,中空,可登塔顶;斗拱瓦镏作双卷头,山檐舒展平缓,铁质塔刹相轮为卷草图案,曲线流畅;塔壁朱画飞天,依稀可认。额榜“延庆寺塔”为沙孟海先生手书。</p><p>延庆寺塔是江南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为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p> <p>这座塔身有些倾斜,俗称“中国的比萨斜塔”。为了保护延寺塔,松阳县政府和国家文物局从1984年开始准备木料,制定修缮方案,到1990年对塔的木结构部分重修,但基础和砖砌塔身仍是宋代遗构。</p> <p>修缮前的延庆寺塔。</p> <p>修缮延庆塔说明。</p> <p>松阳的古村落—原乡上田村,黄墙黑瓦,依山而建。</p> <p>原乡上田村的民宿餐厅。</p> <p>村口的大樟树,枝干遒劲有力。</p> <p>黄墙黛瓦,翘首相对的马头墙。</p> <p>黄墙绿树旁的鸡在啄食,一幅农家味。</p> <p>车在蜿蜒的盘山道上,看到山岙里一处村落,赶紧停下车来拍照。</p><p>只见青山环抱着依山而建农居呈阶梯式层层铺开,高低错落有致。</p> <p>屋后点缀着绿树池塘农田,曲线玲珑。</p> <p>山上绿树叠翠,云雾轻绕。</p> <p>寨头摄影基地。</p> <p>基地内的民居。</p> <p>遂昌松阳缙云之行继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