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脉中段,湘黔渝交界处的湘西花垣县双龙镇。地处素有花垣“南大门”之称的排碧乡西南部,属纯苗聚居区,苗族风情浓郁,苗族原生态文化保存完好。因为村里有十八溶洞群相联而得这个名字。 这里曾经是一个交通闭塞、极度贫困的深山苗寨。2013年11月,习近平和中央的一些来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开启了全国精准扶贫的序幕。十八洞村得以新生。 在过去,年轻人早早离乡,去外地工作,但现在,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十八洞摆脱贫困、焕发生机,村里新一代年轻人也回来了不少。 如今,十八洞村凭借纯正的苗寨风情,精准扶贫的优秀案例,摸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p><p> “足盏摇过山峦,山峦一片春色。银饰掠过层林,层林一片锦绣。歌声飘过水波,水波一片清明。”走过一段段弯曲的柏油山路,就来到了中国精准扶贫首创地高山苗寨十八洞村。</p> <p class="ql-block"> 矮寨大桥,与十八洞村相距不远。十八洞村晚上可供住宿的地方不多,可以考虑到这儿来住。</p> 背篓,是十八洞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为湘西70%都是山地,百姓出行都离不开背篓。有的山里人如果不背背篓,会觉得不自在,不会走路。 <p> 这把系着红绸的椅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坐过的。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坐在这里,和乡亲们围着火炕,拉着家常,了解情况,精准扶贫的思路逐渐在脑海中勾勒成形。头顶上也是这样顶着湘西腊肉。别不信,旁边有照片为证!</p> 这是饭店! <p class="ql-block"> 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的标语。密密的竹竿捆在一起,上面再糊上一层泥巴,就成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墙。看到这面墙,许多感慨哽在喉头,竟说不出话来。</p> 菜是家常菜,却是无公害的绿色蔬菜。水是山泉水。味道还行,地方特色做法,别的地方可吃不到! 你能想象:这也是银行吗? 设在住户家里的银行。可能是最简陋的银行,却很好地解决了当地人因出行不便而无法存储款的问题。 精准坪广场 门前是一个个北瓜,屋后是一捆捆竹竿。 <p> 象征着红红火火!</p> 这条弯弯曲曲像蛇一样长的东西,是丝瓜。 <p> 作为一个平原长大的人,我们一家人站在这里,猜测了好几分钟,才得出正解:这是用来防止山体滑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