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松溪茶

岳福荣

<p>松溪湛卢山下,有湛仙酱酒; 湛庐山上,有茶史久负盛名的湛卢松萝。</p> <p>同行的闽菜大佬、美食大家郭仁宪,凡有华人的地方都有他的朋友粉丝。一个电话,他的一个同仁故旧就热情邀我们去他们家的茶厂品茶饮酒。</p> <p>郭总的朋友叶文梁,现任松溪茶叶协会秘书长,是个老茶人,茶场就在湛卢山下,占地28000平方米,颇具规模,是南平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p> <p>我们到厂里时,师傅正在挑选一款白牡丹准备到省里参赛。</p> <p>松溪县位于武夷山脉南麓,闽浙赣三省交界地,全县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40座,主要山峰有湛卢山、龙头山。</p> <p>境内峰峦叠嶂、溪碧松青,云蒸雾抱、是国家级环保生态示范县,确实是出好茶的地方。</p> <p>一溪绿水映朝阳,十里青山半入城。</p> <p>连山成片的茶园在这片土地上绵延不息,流传千年的制茶手艺在勤劳的松溪人手中薪火相传。</p> <p>好山好水出好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松溪的茶青具有非常优良的品质。自北宋起松溪的茶就成为历代贡茶。</p> <p>境内"天下第一剑山"--湛卢山上存留有摩崖石刻"香岩"茶记,宋元时期名噪一方的九龙窑珠光青瓷茶具。</p> <p>城郊诰屏山风景区中存留有古代茶园和至今生机勃勃的古茶树等,无不为松溪茶叶生产制作的悠久历史提供佐证。</p> <p>《建茶志》记述: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建茶,则始于唐代”。</p> <p>建茶产区“包含闽北之建溪两岸及其上游,东溪之北苑,壑源和崇溪之武夷以及延平半岩茶。”松溪县地处建溪上游,是建茶主产地之一。</p> <p>《松溪县志》记载:正德十五年(1520 年)奉巡按福建监察御史刊立文册之定数,本县岁课 “芽茶伍拾叁斤壹拾贰两,叶茶叁拾玖斤壹拾肆两”。</p> <p>由此可见,明代茶叶已是松溪县大宗产品。芽茶系贡茶,说明松溪是贡茶产地。</p> <p>清代松溪茶业进人鼎盛时期,“清光绪十八年,全县茶叶产量4700 担。所产茶叶多从水路经建瓯转运至福州出口,或经陆路挑运至崇安转销他地。”</p> <p>1981年10月,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在松溪县召开全省茶叶工作现场会,在大会报告中说,松溪茶园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形象,赞誉松溪县为"茶叶状元县"。</p> <p>从此"南有安溪,北有松溪"之誉便流传开来。</p> <p>在漫长的传承和演变中,松溪积累了精深的制茶技术,最具代表性的种类是松萝茶。</p> <p>视频:叶文梁手工摇青,并介绍松溪白茶与建阳、福鼎白茶的区别</p> <p>清康熙版《松溪县志》专注:“茶叶,以谷雨前采制者为松萝。”松萝茶自古以来都是绿茶中的珍品。</p> <p>清代大画家郑板桥赋诗赞誉:“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p> <p>现在,茶平乡和郑墩镇被评为福建省名茶之乡,松溪县更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 标准化生产基地。</p> <p>只有1043平方公里的松溪县,2016 年茶园面积达到6.8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7700吨 ,成为松溪一大支柱产业。</p> <p>历史上松溪县和政和县历经几度合并分撤,两县合并时称为松政县,县府驻原松溪县城关。</p> <p>最近一次的分撤是1975年3月15日,恢复松溪和政和的分县建制。</p> <p>历史上松溪和政和人文地理、产业生态、风土人情都是极为相近的兄弟,都是有着生产绿茶,红茶、白茶,多茶类生产历史的茶叶主产区。</p> <p>视频:叶文梁介绍松溪茶的历史和生态环境</p> <p>据考证,红茶在松溪叫做乌丹。从清代道光年间开始生产,是政和工夫的主产区之一。</p> <p>松溪的白茶主要是小白茶,是白茶中最古老金贵的稀缺茶树品种,早在公元1064年的《东溪试茶录》里就有记载。</p> <p>唯有松溪青天白云间,还留有不少的小白茶园,被当地的老茶人亲昵地唤作“白仔”茶。</p> <p>九龙大白茶现在是松溪茶人引以为傲的、独具一格的白茶品种。</p> <p>1963年,村民在九龙岗开山劈草时,辨识到了七株老茶树。经过枝条留育、压条繁殖、扦插育苗,数年间扩大到12亩。</p> <p>1981年,松溪县茶科所带回200多株茶苗进行区域试验对照,育成了九龙大白茶。除了本县推广外,闽浙相邻部分地区也有引种栽培。</p> <p>视频:叶文梁介绍松溪白茶的特点和品质</p> <p>九龙大白茶与同类良种相比较,具有“三特”亮点——发芽特早,芽头特长,毫色特白;“三耐”习性——耐旱,耐寒,耐肥。</p> <p>顶级的“九龙大白”银针散发出“毫韵花香”的口感,慢呷细品,回味悠长,令人难忘。</p> <p>松溪县选育的省级优良品种创制的九龙翠芽、松芽、松萝秋色等名优绿茶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名茶称号,“湛卢牌”特级茉莉花茶,荣获轻工部颁发的 “国优产品”称号,“金毛猴”成为松溪红茶的共享品牌,获准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p> <p>松溪土生土长的叶文梁是一个热心致力于松溪茶叶发展和推广的老茶人。</p> <p>1986年叶文梁承包了松溪县茶平乡的茶厂,1991年开始先后到了山东和广西开茶庄、办茶厂,把松溪的茶做的风生水起,据说在当地茶界还颇有名气。</p> <p>2013年叶文梁回松溪创办了福建省武夷美嘉食品有限公司,重归故里痴心做茶。</p> <p>几年来,叶文梁做的茶叶获得不少的奖,收获了不少的头衔和荣誉。</p> <p>2019年叶文梁被命名为第一批松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夫红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p> <p>视频:叶文梁介绍白茶保存、熟化、制作的正确之道</p> <p>据悉,松溪正在高屋建瓴地谋划茶叶全域有机生产、茶旅综合体建设、茶文化衍生产业集聚发展等重大高端项目。</p> <p>真心希望松溪的茶叶能走的更高更远。</p> <p> ✍🏻编写于2020.10.1 </p><p> 国庆中秋双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