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一日遊

李世愚

<p>音乐:姑苏行,江先渭作曲、演奏</p> <p>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15公里处,占地面积106平方公里,又因她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p> <p>2020年9月25日上午,我们石景山雕塑公园西门太极拳友一行六人来到盘山遊览。</p> <p>盘山始记于汉,兴于唐。极盛于清。历史上建有72座寺庙和13座玲珑宝塔,一座皇家园林──静寄山庄,早在唐代就以“东五台山”著称佛界,清康熙年间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民国初年盘山同泰山、西湖、故宫等并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p><p>盘山旧名无终山、徐无山、四正山、盘龙山。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率宗族人隐居于此。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军队北伐乌桓时,田畴请为向导,为大破乌桓建功,曹操对其“表封亭侯,食邑五百”。但田畴不受,仍然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p><p>据《盘山志》载,从魏武帝曹操开始,唐太宗、辽太宗、辽圣宗、金世宗以及清代的康熙、乾隆等历代帝王都曾游览过盘山,并在盘山大兴土木,开山建寺,留有300多处摩崖石刻。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善男信女,进山逛景。参禅礼佛,络绎不绝。远在初唐时,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凯旋途中到此游赏,就曾赞口不绝,吟诗“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高度赞美盘山的绚丽景色。到明清两代,这里建起寺庙72座、宝塔13座,行宫、楼台比比皆是,景况空前,成为香火极旺的佛家圣地。唐代时期兴佛教,盘山与山西五台山东西相呼,被称作“东五台”。清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佛寺,引来了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众多的文人墨客等或来参禅礼佛,或来游山玩水,留下了无数诗赋墨宝、碑记题刻,以及传奇故事,为盘山平添了许多人文景观和无限情趣。清朝康熙皇帝进山9次,乾隆皇帝第一次巡游盘山时拍案称奇,情不自禁吟出:“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命人在山东部兴建规模浩瀚的行宫“静寄山庄”,盘山发展鼎盛至极,此后他又27次到此巡游。帝王既以此离宫处理朝政,又以此为避暑之胜地。清帝为观赏山庄景色,每年耗费巨资,选中国传统造园之手法,集南北园林艺术之精华,使静寄山庄成为宏伟壮观,秀丽华美的皇家园林。(百度百科)</p> <p>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p> <p>乾隆御筆《盘山》牌楼</p> <p>视频:“天下盘山”。</p> <p>盘山标志</p> <p>盘山碑记</p> <p>乾隆御书 :《连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沧溟,走蓟野,枕长城,盖蓟州之天作,俯临重壑,如众星拱北而莫敢与争者也》。</p><p><br></p> <p>盘山风景名胜区导遊全景图</p> <p>这是老苏,一个人攒着手机气喘吁吁的往上跑,原来是找手机去了。走到这儿才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下去找,碰碰运气吧。不成想在售票处找到了。原来是买门票时拉在售票处窗口台子上了,幸亏售票处工作人员心细,及时发现给收了起来。老苏归队时已是满头大汗。手机失而复得,值得庆幸。大家虚惊一场。到底还是好人多,应该为盘山的工作人员的诚信和细致点赞,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你们拾起了手机而不昧,也保住了我们全团队遊玩的心情!</p> <p>缆车索道。</p> <p>《石徑流泉》</p> <p>视频:“石徑流泉”。</p> <p>三盘暮雨</p><p>津门十景之一的“三盘暮雨”即指“盘山”。“三盘”说的是盘山的“三盘胜境”,“暮雨”指的是傍晚的云气。每当阳春三月,盘山的桃花、杏花、梨花漫山遍野,“东风过岭来,满地翻晴雪”,春风吹过,花瓣随风飘落,如万点花雨。仲夏时节,每薄暮时,雨后初晴,云烟雾霭,浮罩满山,似晴非晴,不雨似雨,故称“三盘暮雨”。还有因盘山的山势、气候造成的特殊景观:盘山旖丽的风光,随着高差的变化和季节的变换而各异,形成有“上盘雪花飘,中盘雾雨渺,下盘夕阳照”的天然奇观。有诗云:峰秀喷玉珠,惹得柳枝舒。池水映三盘,醉景走不出。黄昏暮霭、烟雾朦胧之时,盘山的“三盘”--以松取胜的上盘,以石取胜的中盘和以水取胜的下盘,皆被云气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此时“山中云气郁勃弥漫,浩浩如雪海峰峦,出没其中,如烟樯乘风”,盘山显得愈加灵秀壮美,独具魅力。自古以来,盘山的这一独特景观,就被文人墨客所啧啧称道,并称其为“三盘暮雨”(百度百科)</p> <p>视频:池中的金鱼和锦鲤。</p> <p>八方桥</p> <p>八方桥</p> <p>八方桥</p> <p>漱峡瀑布</p> <p>漱峡瀑布</p> <p>漱峡瀑布</p> <p>迎客</p> <p>元宝石</p><p>在东西浮青岭之间山谷中,两边是险峻的陡壁,清秀的峰峦,涧谷中弯曲的小溪,清流湍急。当道横卧一石,长数丈,高丈余,上宽下窄,形同元宝,名元宝石,上镌“此地有崇山峻岭,怪石奇松。古檀宁椿,“古檀”是密云。宁椿是名字。古密云县的一位举人经过这里,被盘山的美景吸引住了,他想用一句话来概括盘山的胜景,于是他便借用了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句,他看到盘山松树长势奇特,岩石形状怪异。因而在这里留下了“此地有崇山峻岭,怪石奇松”。</p><p>南为傅增湘先生留下的石刻,傅增湘为清末光绪皇帝的启蒙老师,中国商务印书馆的第一任馆长,曾与周学渊、江庸、邢端、周肇祥三游盘山,并写下了《游盘山专号》三卷,为研究盘山历史提供了帮助。</p><p>(见百度百科)</p> <p>鸣騶入谷</p><p>鸣驺,读音míng zōu ,意为古代随从显贵出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有时借指显贵。</p><p>“鸣驺入谷”为蓟州知州事王忠荫题书。“驺”指的是封建时代贵族官僚出门时所带的骑马的侍从。盘山为佛门圣地,古时帝王、达官贵人,为了表示对佛门的虔诚,进山礼佛,常常銮舆随从传呼喝道,前呼后拥地进入山谷,马脖子上的铃声回荡山谷中,经久不息,场景蔚为壮观。“鸣驺入谷”这个词最早出于南朝齐孔稚珪所著《北山移文》之中,文中:“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魂散,志变神动。”意思是,等到朝廷的使臣带着前呼后拥的随从来到山里,皇帝召征的诏书送到山里,他就得意忘形、神魂颠倒、志向变化、心旌动摇。文中对自命不求仕途,隐退山林闲野给予了很大的讽刺和抨击,也说明盘山是游人休闲观光养性的好地方,所以称为“鸣驺入谷”。</p> <p>《四正门径》,盘山一名四正山,意为此乃通向盘山的大门。书法尚可,作者陈兴亚,(1885-1959)字介卿,辽宁铁岭人,曾留学日本,在担任京师警察总监期间,亲自主持捕审李大钊,并致其遇害,居然能活到1959年,怎么没有在1949年将他绳之以法?(见高平美篇《盘山记》)</p><p><br></p> <p>朱榕基总理手书《盘山》</p> <p>入胜</p><p>游人刚刚步入山门,到“入胜”景点,壁壁题刻便迎面而至。“入胜”为荣禄手书。荣禄,字仲华,清朝末年军机大臣兼直隶总督。入胜,寓意已进入佛教净地。它源于古诗“山色葱茏入胜境,空谷低回溪流声。”</p> <p>书画家范曾手书《盘山》</p> <p>书画家范曾手书《盘山》</p> <p>石上刻《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盘山花岗岩地貌景区》</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山门高悬「田盘奇观」,何谓田盘?后来得知盘山别名,乃书法家范润华所书。</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背面为著名书画家王学仲题额的「层峦叠翠」,黄瓦红墙的山门上悬「无终胜境」的匾额,为爱新觉罗.博杰手书。</h1> <p>山门外的盘山标志徽</p> <p>石徑流泉</p> <p>石徑流泉</p> <p>山门外,柿子熟了。</p> <p>山门外,柿子熟了。</p> <p>未完,待二次遊盘山补充。</p><p>谢谢收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