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9月25日下午,区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技能选手集训暨青年教师发展工作室培训活动在进修学校八楼微格教室开展。活动由区进修学校教研员陈毅辉老师组织,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观课评课、研课培训,100多位老师参加了培训活动。</p><p><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毅辉老师组织本次活动</h5> 活动分为两个议程,一是集训选手展示现场评课、专家点评,七位老师针对三个不同课题,现场评课;二是由省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思明区演武第二小学叶伟敏老师开设专题讲座《从“听课评课”到“观课研课”》。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嘉萍老师评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琦老师评课</h5> 杨嘉萍老师和陈琦老师针对华应龙老师执教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一课进行评课。杨嘉萍老师从感知、策略和思辨三个方向进行评课,华老师的课堂体现了心中有“数”,随处成“学”。陈琦老师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对话走向数学为主题,从渗透方法、培养能力和经历过程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进行论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丹老师评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世凤老师评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丽玉老师评课</h5> 刘松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由陈丹、徐世凤和陈丽玉三位老师分别评课,她们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陈丹老师以多元表征,促进“倍”概念理解为主题,数形结合、举一反三、以生为本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徐世凤老师用数据说话,提出“三助力,深度建构概念”。陈丽玉老师紧抓“变”与“不变”,不变中变,明倍之意;变中不变,悟倍之意;变中有变深倍之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节好的课不仅需要传赏也需要传唱。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怡烨老师评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鹭鹭老师评课</h5> 陈怡烨老师和苏鹭鹭老师评课的内容为张莉老师执教的《口算乘法》。陈怡烨老师用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夯实计算教学,培育数学素养的大门,从激发欲望、理清算理、突破难点三个方面进行评课。苏鹭鹭老师则是让算理和算法不分家,从抓住经验、以说明理和练习拓展阐述了自己对本节课的想法,以理驭法,理到法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叶伟敏老师针对集训选手的评课进行点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叶伟敏老师带来精彩的讲座</h5> 点评专家叶伟敏老师为七位老师的评课进行点评和指导,他指出,评课要紧抓知识领域,有针对性的指向数学素养,对于名师的课要大胆评价,并将板书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同时,评课时要有数据意识和互动意识。<br> 叶伟敏老师还为我们带来了《从“听课评课”到“观课研课”》的讲座,从评课类型、书面评课技巧、评课框架、评课准备等七个角度进行阐述,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备战技能赛时整理的评课模板,功夫源于点滴的积累,最后叶老师以一道趣味的数学题结束了本场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颖𥖄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h5><p><br></p> <p> 最后,王颖𥖄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充分肯定七位集训选手在一次次历练中迅速成长,能根据导师团队和专家的指导意见,不断反思和完善,一练一得,充实理论素养,提升技能。鼓励在座的青年教师工作室成员要珍惜每次观摩学习的机会,确立成长目标,在观摩活动中善于思考,应用于实践,注重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p> 用一句话总结本次活动。尼采曾说过:"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而在此之后所有起舞的日子里,让我们青年教师和各位导师携手并肩,收获一路的芬芳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