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旅--2

学伟

<h3>印度也有个金三角,既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德里-斋普尔-阿格拉,三地之间相距都是二百多公里,交通很方便。三个城市代表着印度三个重要时期,斋普尔作为莫卧尔帝国的首府,在14-15世纪时期一直是印度次大陆的主导力量;阿格拉是印度16-17世纪时期莫卧尔王朝的定都城市;旧德里在17-19世纪是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首都,新德里从1911年起至今一直是印度的首都。印度许多著名的景点都在这三地,是时间短促游客的首选之地。</h3> <h3>斋普尔是拉贾斯坦邦的首府,由马哈拉加国王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于1727年建立,现已发展成为印度最美城市之一。整个城市除了拥有众多的古迹之外,最迷人之处就是满眼的粉红色,有着“粉红之城”浪漫的称谓,放眼望去,满街房屋建筑,屋顶、墙壁、门窗、栏杆等等全都是粉红色,连女性的纱丽也偏爱粉红色,十分亮丽。据说,1876年当时的国王,为迎接英国威尔士王子的到来,下令全城所有的街道房屋涂上粉红色,一处不许漏,将全城变成粉红色。红色代表热情好客,这一习俗保留至今。</h3> <h3>斋普尔城里,这样的城门挺多,混合着浓郁的印度和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门上绘画十分精美,颜色非常鲜艳,保护的十分完好。</h3> <h3>斋普尔这座北方重镇,散发着中世纪气息的城市,迷人的古迹与现代的景色融为一体,异彩纷呈却又混乱不堪,不愧为印度一个旅游胜地。</h3> <h3>以粉红色之城著称于世的斋普尔,不仅有美丽的街景,还有许多融合了莫卧儿和拉贾斯坦建筑风格的雄伟华丽建筑,闻名遐迩的风之宫殿、城市宫殿、琥珀堡、水上宫殿等众多古老华丽建筑都在这里。</h3> <h3>一进入旧城区,就见到了这座奇特的宫殿一一风之宫殿,在众多的宫殿里,风之宫殿别具一格。说是宫殿,可外边看起来就是一面巨大的山墙,上面密密麻麻布满953扇窗户,全部由红砂岩镂空雕刻而成,呈半个八角形,密如蜂巢,蔚为壮观。</h3> <h3>风之宫殿前临大街,作为城市宫殿的一部分,后面与皇宫相连,原是当年国王为取悦于众多的王妃们准备的。众多的王妃和宫女们,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平时不能出宫,从这些镂空的窗口,即可窥视外边的街景,舒解幽困之忧,又不会被外人所见。</h3> <h3>风之宫殿得名于其巧妙的设计,在炎热的季节里,清风习习吹入,整个宫殿感受到凉气,倘若大风来袭,只要将所有窗户打开,大风会穿堂而过,不致于将其吹倒。</h3> <h3>风之宫殿所有的窗户雕刻精美,都镶嵌着玻璃,皓月当空之时,洁白的月光照射到窗上,整个面墙闪闪发光,繁星点点,月色如织,故又被称为“月宫”。</h3> <h3>体现印度人民智慧结晶的风宫,已成为斋普尔的一张名片,为城市地标性建筑。</h3> <h3>斋普尔城中,最精致、最浪漫、最富于梦幻色彩的印度古建筑杰出代表作之一的风宫,确实让人一见难忘。</h3> <h3>城市宫殿位于旧城中心,是历任斋普尔王公的住所。1728年,拉贾斯坦邦臣服于莫卧儿帝国后,当时的国王在这里兴建的宫殿。整个宫殿混合了拉贾斯坦和莫卧儿的建筑风格,占地面积极大,由多个宫殿群组成,有8个城门,极其精致奢华,是印度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迹之一,也是体验印度皇室生活,感受印度的皇室文化选地之一。</h3> <h3>一进大门就见到耍蛇人,一群孩子津津有味地瞧着。</h3> <h3>庭院内摆放着一些过去的大炮。</h3> <h3>城市宫殿内有一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印度历史文物,没开门我们没进去。</h3> <h3>城市宫殿整体建筑十分精美、华丽,主要分为红黄两个区域,红色的为印度建筑风格的太阳宫殿,人称玫瑰宫,对外开放。黄色的为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月亮宫殿,现任斋普尔王公还住在里边,外人不许进。</h3> <h3>进入月亮宫的门口都摆放着大炮,守护着王公居住的地方。</h3> <h3>在整个宫殿群中,章达拉宫最为突出,宫殿主体釆用了印度古朴浑厚的建筑风格,宫顶部门廊又巧借伊斯兰拱形穹顶的建筑艺术,整体显得质朴端庄,妩媚壮丽。楼顶上飘扬的旗帜代表王公正住在这里,如无旗帜,说明王公外出了。</h3> <h3>西侧院内宫殿两边的有四个漂亮的廊门,观赏性非常强,规格样式相同,颜色绘画却不一样。四门分别代表着一年的四个季节及印度的四大神明:绿色门代表春天,神象是湿婆的儿子象神;莲花门代表夏天,神象是湿婆;孔雀门代表着秋天,神象是毗湿奴;玫瑰花代表冬天,神象是女神Devi。</h3> <h3>四门中孔雀门最为漂亮、华丽。</h3> <h3>彰显出当年工匠的高超技艺。</h3> <h3>庭院中心建有正方形的接见会客大厅,建于19世纪末,粉红色彩,十分艳丽。</h3> <h3>厅内摆放着两个巨大的银瓶,据说是全世界最大的银瓶。当年辛格王子前往英国,参加爱德华王子加冕典礼时,就是用这特制的银瓶,装满恒河的圣水,供他一路饮用。</h3> <h3>斋普尔以粉红色城市著称于世,连妇女也都喜欢粉红色,这些人粉红色的莎丽服饰十分亮丽吧。</h3> <h3>花点钱可以在手臂脚腕上绘上一些吉祥图案,这就是印度的汉娜手绘,用一种调制的膏体,很快画出各种图案,干燥后可以保存2一3天。</h3> <h3>雕梁画栋,十分精美。细细品味,可以感受到王公贵族生活的奢华。</h3> <h3>旁边的小黄楼可以进去瞧瞧,但房间里摆设十分简陋,没什么看头。</h3> <h3>进门处放置的双龙镜挺有趣,看着年头可不短了。</h3> <h3>王公一家照片。见到每个人额头眉心处的红点吗,印度教认为,人的眉心是最神圣的地方,把眉心叫做慧眼,打开了这第三只眼,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将神的印迹点在眉心处,有助于打开第三只眼。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粉末,接受神的赐福。</h3> <h3>每天来这里游逛的印度人也不少。</h3> <h3>可爱的小姑娘。</h3> <h3>我们出来的这座门很华丽,从拱门形状和上面的装饰图案看,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h3> <h3>大门外的空地上聚集很多人,搭棚坐在那里,不知在干什么。</h3> <h3>市内随拍街景。</h3> <h3>这俩位装束打扮一样,像双胞胎,坐在门口不知在干什么。</h3> <h3>在街头找个荫凉地方一坐,清闲自在。</h3> <h3>在这里名人塑像挺多,前总理尼赫鲁的塑像见过两个。</h3> <h3>这是圣雄甘地的塑像。</h3> <h3>路过一处建筑,颇为华丽壮观,随手拍了下来,后得知这是阿尔伯特.霍尔博物馆,藏品十分丰富。</h3> <h3>路过学校,学生们正在放学,背着大书包,挎着水壸,身着盛装的孩子们真是太可爱了。</h3> <h3>见到几辆接送学生的小车,里边塞满了孩子,每辆车都是这样。超载在这里很正常,在我国交警早就要管了。</h3> <h3>孩子们很活泼,表演欲很强,面对相机很是活跃。</h3> <h3>路过一处印度教寺庙,挺壮观,看到进出人不少,说是一处印度教教徒的朝圣地。印度人认为万物皆有神性,宗教信仰色彩浓厚,宗教的影响深深渗透到这个国家社会每个层面。印度作为佛教发源地,佛教曾盛行一时,并由此传播到亚洲及世界各地,可现在印度的佛教徒已十分稀少。印度全国现在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国人口百为之八十以上信奉印度教,位居第二的是伊斯兰教,信仰者近14%,基督教徒2%以上,锡克教则不足2%。</h3> <h3>行车途中,见到远处山底下有一处白色的寺庙耸立在路边,洁白的寺庙在山体古旧城堡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圣洁和巍然,十分壮美。后得知这座寺庙叫比拉庙,是一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的现代寺庙,由印度比拉家族于1986年出资兴建,供奉着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保护神毗湿奴和他的妻子财富女神的神庙,现在印度颇有名气。</h3> <h3>路上见到许多人在马路边行走,像是游行的队伍,很热闹。导游说这是印度教的一个宗教活动,要行走80公里。行走的人群中,男女老少,拖家带口什么人都有,走的挺辛苦,但大家的情绪高涨,精神状态都很好。</h3> <h3>行进途中,路边有休息站点,有人提供水和食物。</h3> <h3>还有医疗服务,可简单提供一些药品和服务。</h3> <h3>内急了就没办法,只能路边就地解决。</h3> <h3>位于南亚热带地区的印度,阳光和雨水充沛,庄稼一年四季都可生长。路边的稻谷长势良好,正是收割季节。</h3> <h3>路上马车挺多,还几次见到骆驼车,但没见到过牛车。印度人认为,牛的眼睛里映射着整个世界,印度教徒视牛为神,尤其是白色的牛,更为神圣。</h3> <h3>行驰中的火车车廂顶上没有人,只是在车廂门口有人站立或坐着。</h3> <h3>车内车外挤满了人,连司机旁边门外都挂着人,这样的车你敢坐吗!</h3> <h3>小小的摩托车上挤坐三人,在这里已是司空见惯,想到印度阅兵式上,摩托车上士兵的杂技表演,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平日里路上的汽车、摩托车就是这样,早都练出来了。</h3> <h3>路边堆积的牛粪饼是作燃料用的,与我国西北和西藏牧区一样,人们将牛粪晒干后用于烧火。</h3> <h3>路边的农村景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