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云南民族博物馆 学习传承民族文化,——第44期云南省党校(行政院校)系统师资培训班现场教学(2020.09.19)

美友9505512

<p>  云南民族博物馆位于风光秀美的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与滇池边的云南民族村相邻,总体布局为庭院回廊式,极富地方民族特点。</p> <p>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p> <p>一进馆就看到仿民族团结誓词碑,解说员解说碑的意义及碑上的人物</p> <p>  馆内目前收藏云南省26个民族的文物2万余件(套),同时系统征集了中国56个民族(包括台湾少数民族)的服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p><p><br></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b></p> <p>学员们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云南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定位</p> <p>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深入怒江了解独龙族们的脱贫攻坚状况,让我们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各民族的关心和厚爱。</p> <p>1950年10月18日,云南省丽江区各民族献给毛泽东主席的锦旗“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一句用不同民族文字“ 我们永远跟着你走”印写的文字, 真情流露出丽江人民坚定走毛泽东思想路线的意志。</p> <p>  馆内基本陈列《民族服饰与制作工艺》、《民族文字古籍》、《民族民间陶艺》、《民族民间面具》、《民间瓦当》、《传统生产生活技术》、《民族民间美术》、《民族乐器》,展示了云南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p> <p>请柬、手抄本、调查研究</p> <p>毛主席像章</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部分:云南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b></p> <p>傣族车里宣威使指令、任命书、通行证等(手写件)</p> <p>傣族方形印章</p> <p>傣族印章复制品</p> <p>空间布局装饰很有创意</p> <p>各地州的州庆大型活动,体现了民族团结进步</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部分:云南民族工作的生动实践</b></p> <p>瑶族银饰</p> <p>各种民族文艺活动体现出民族关系密切融洽</p> <p>关于民族工作的相关文件</p> <p>云南民族工作回忆录</p> <p>云南省民族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情况</p> <p>各族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即将实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p> <p>云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p> <p>高端的民间酒具</p> <p>民族刺绣</p> <p>文化事业繁荣</p> <p>民族文化产业发展</p> <p>荣誉奖牌🏅</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四部分:云南民族工作的经验启示</b></p> <p>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p> <p>解说员讲解党的领导对民族工作的关心和帮助</p> <p>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 <p>这个石榴电子显示,突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p> <p>体验一下“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p> <p>馆里有置身情境真实体验的触屏高端玩法。</p><p>文明体验穿民族服装(男/女装),还可以点击拍照</p> <p>站在指定位置可以挥手翻页(屏幕)</p> <p>体验触屏手写自己的名字,就能记入“民族团结誓词 碑”上了。</p> <p>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 <p>馆内收藏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书籍</p> <p>云南省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名单(截止2018年)</p> <p>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五部分:谱写云南民族工作新篇章</b></p> <p>触屏体验文明</p> <p>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每一个民族都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域编制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p><p><br></p><p><br></p><p><br></p> <p>民族文物彰显民族特色</p> <p>黑陶、釉陶</p> <p>这些陶瓷都是精品</p> <p>这些作品,题材新颖,创新别出心裁</p> <p>数“摸你黑”这项作品很受欢迎</p> <p>独特的装饰、丰富的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p> <p>通过参观云南民族博物馆,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肩负着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p> <p>马行云,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马老师讲了云南陶瓷的历史印记、云陶的魅力、云南陶瓷的主要产地、云陶工艺与鉴赏和云陶的人文内涵。</p> <p>云南当代陶瓷艺术家马行云,其代表著作《云陶》,讲完专题后,马老师给每个学员赠送了一本《云陶》。</p> <p>听完专题后,学员们蜂拥似的把马老师围起来,排队让他给大家个性签名</p> <p>马老师的书法签名也很赞👍🏻</p> <p>李榆老师讲解云南民族文化历程</p> <p>云南民族三大体系:氐羌、百越、百濮</p> <p>滇文化与青铜时代</p> <p>斯基泰文化</p> <p>滇文化铜鼓</p> <p>《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曲靖爨文化,总共两块爨碑,大爨碑和小爨碑,分别叫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一块在曲靖一中,一块在曲靖市陆良县。</p><p>听李榆老师说,在昆明公交车站牌上也会有印刷着爨字。</p><p><br></p> <p>云南第一个省长:赛典赤·赡思丁</p> <p>  通过参观云南民族博物馆,听取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和云陶的专题讲座,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正是因为各民族的文化才变得精彩丰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每个民族都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更要增强爱我中华的民族意识,同时促进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建设更美好的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