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景山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是元明清几代的皇家园林,也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公园。</p><p><br></p><p>我的学生时代曾住在东城和西城,住家的地方离景山都不远,再加上北京市少年宫也在景山公园里,所以无论是学校组织还是个人游玩,经常的首选的公园就是北海和景山。</p><p><br></p><p>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今天秋风送爽,一扫前一段的闷热天气。我决定去景山一游,爬爬景山的五亭。</p><p><br></p><p>小时候,经常到景山爬山,记得最后一次是八十年代带女儿爬景山,想想至今已过去三十多年了。</p><p><br></p><p>从景山西门进入公园,没走几步就到了登山入口,沿着山路,拾级而上。</p> <p>山道两旁有很多百年古树,这几棵树让我想起了迷彩服。</p> <p>峥嵘岁月</p> <p>景山的五方亭建于清乾隆年间,立于东西向的五个小山包上。小时候觉得景山很高,如今已到古稀之年,在游遍五岳,爬了很多名山后,感觉景山是那么矮,确实它也只有四十多米高。</p><p><br></p><p>没走几步,到了第一个亭子——富览亭。</p> <p>富览亭与山东面的周赏亭相对而建,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p> <p>走了没多远,到了第二座亭子—辑芳亭。</p> <p>再往上攀登,前面山路变宽,眼前豁然开朗,到了五亭中最大的万春亭,也是景山的最高处。</p><p><br></p><p><br></p> <p>从万春亭南侧俯瞰故宫,蔚为壮观!好多摄影爱好者拿着长枪短炮在此拍故宫全景。</p> <p>在亭子的北侧,极目远眺,北海的白塔尽收眼底。</p> <p>再往下走,开始下行,来到了和辑芳亭对称的观妙亭。</p> <p>最后是周赏亭,至此景山五亭全部游完,全程不到一小时。</p> <p>在周赏亭,遇到一位老太太,她告我应该从东面登山,说我走反了。我有些不解。</p> <p>下山后,就看见了公园东门,因为要出南门,于是继续南行。</p><p><br></p><p>看见一个五亭之外的亭子——寿皇亭。</p> <p>去往南门的路上,回想老太太应从东面登山的话,我忽然想到日出东方,立刻如醍醐灌顶。</p><p><br></p><p>这就是登景山带给我的人生启迪,爬山的过程,似乎给我们展示了人的一天和一生。</p><p><br></p><p>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下午太阳落山了,我们如倦鸟归巢。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p><p><br></p><p>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从上小学,就开始了人生的跋涉,如同登景山,一路攀登,经过周赏亭,观妙亭,中年我们登上了万春亭,达到人生的巅峰,事业和家庭有成,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p><p><br></p><p>随后我们就开始走下坡,在夕阳西下中走向人生的终点。但经过这个过程,很多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活得更加通透,晚年时活得从容淡定。富览亭这个名字起得真好!</p><p><br></p><p>不但是富览亭,我发现五亭的名字都起得很棒,不但优美,还蕴含人生哲理。</p><p><br></p><p>周赏二字形容我们初出茅庐,对四周的一切都那么好奇。观妙表示我们有了一些人生阅历,发现了人生的真善美。</p><p><br></p><p>万春是说我们到了中年,不但事业有成,思想也成熟了。回头看,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辑芳应该是让我们边走边总结,留下美好的,摒弃缺点错误,不断的完善自我。</p><p><br></p><p>此刻我越发觉得老太太应从东面登山的话,真是很有道理,我也为自己今天的感悟高兴。此刻我想起王维的诗句:</p><p>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