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人生真的如白驹过隙,一转眼的工夫,我已经客居辽宁二十多年了。尽管一直住在葫芦岛市,但是省内(除了丹东)其他城市都走过。想想上次去阜新还是2008年,参观了瑞应寺只记住某人酒后躺在寺庙门前吐泡泡,品尝了全羊宴,喝了场酒认识火狐狸,余无印象。初识阜新,是在高考那年,有同学报考阜新矿院,才知道他和我的家乡一样是个煤炭大市。</p> <p> 又是这种晴空万里,白云丝丝的日子,空闲了,有时间去回忆过往的那些美好,想念那些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遂直奔阜新,先是京哈高速,之后转阜锦线,车速并不太快,差不多200公里,大约2.5个小时从阜新温泉城收费站驶出。来之前大约了解了一下阜新这个城市,知道这座城市当年为我们年轻的共和国贡献巨大:“一五”期间奉献煤炭5亿多吨,发电1500多亿度,光绪年间就设置了阜新县,而阜新这个名字就取自“物阜民丰,焕然一新”的之意。这里的宗教也很有名气,藏教所属的瑞应寺闻名中外,2011年成为继海棠山风景区之后第二个4A级景区。斗转星移,日月如梭,这座城市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已经年长力衰,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p> <p> 从高速驶入204省道慢慢进入城区,落寞的北方小城,嘈杂的大街上尘土飞扬,两侧是低矮破旧的居民楼,远处高耸着工厂的大烟囱,走在阜新大街上就跟进电影里了一样。阜新南站前广场被戏称为“裸奔”的雕塑,是一位英姿飒爽、迈着雄健步伐、摆动双臂、顽强拼搏地走向前方的女运动员铜像,阜新6次举办全国竞走比赛,多次获得国家授予的“田径之乡”荣誉。雕塑象征着阜新人具有永远“脚踏实地走路,顽强拼搏向前”的精神。</p> <p> 阜新发电厂前的大街上,四组巨大参天的冷却塔屹立在路两旁,像是科幻电影中未来世界的建筑,置身在这样的场景中,仿佛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时代。阜新近几年被知晓,是因为它的资源枯竭枯成了典型,成了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的代表,房价像明星一样受到瞩目,媒体们总是争先恐后追问“转型成功没?(转型哪有那么容易!)</p> <p> 我们第一站去了当初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现在的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一个大大的矿石开采的施工现场,它的长4公里,宽2公里,深度达到175米,站在坑边,远山隐隐可见,俯瞰矿坑里盘旋的路,栽种的树木,使人感到渺渺茫茫。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选用过这个采矿的实景,而今这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为后人所瞻仰了。矿山公园的地标性建筑很吸引人的眼球,人们在广场上休闲,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重型机械体现出工人阶级的力量。</p> <p> 距矿坑不足10公里的孙家湾有个著名的“万人坑纪念馆”,整个东北地区日本人留下来的恶行遗迹很多,不过70000人的“万人坑”还是令我很震惊。驾车来到冷冷清清的万人坑纪念馆前告知:凭身份证入馆,不收取门票费用,车子可以停在路边随意。我注意到路边还有个公交站牌,但是没有看到有公交车的样子。整个“万人坑”展区很大,分东馆、西馆,纪念碑广场等等。除了“禁止吸烟”之外,大门的保安再没有别的交代,在里面也没有遇到什么游人,或者说参观者。认真地在馆内阅读图片文字资料,对比着观看一些史料和物件,虽然大多是仿制品。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少注意头顶的照明工具,猛一抬头间,看见头顶的天花板上悬吊了大量的如矿灯造型的照明灯。这些照明灯按照一定的频率,不快不慢地一下,一下闪耀着,好像要说点什么是的,要是在夜晚,可是怪吓人的。出了纪念馆后,据保安讲距离也就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东馆青工遗骨馆,实际上步行近半小时也没找到,只是看到了纪念碑。当天天气还好,路面平整,倒没觉得多费力。大家都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不能忘记,但是如果不从历史中学到点什么,谁能保证历史不会重演呢?我只相信:落后就要挨打!</p> <p> 阜新在历史上有“藏传佛教东方中心”的说法,来阜新必然要看喇嘛庙。瑞应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寺庙(2008年去过,重新装修应该去)此次不顺路未再次参观。</p> <p> 再次穿市区走市环线,上奈营高速奔赴海棠山风景名胜区,据说峰顶能眺望到东北三大圣山之一的医巫闾山。</p> <p> 海棠山不高,但台阶较多且陡,听从别人意见每人30元坐越野车到山顶走路下山游。司机是个朴实的汉子,一路介绍海棠山的奇松怪石有黄山之趣味,泰山之雄浑。海棠山上有千年古松翠柏。阴阳松、迎客松···雄姿各异,多处令人称奇的石景。蜿蜒曲折四公里用了十几分钟。山顶能眺望阜新市区,山顶的持明殿未开放。</p> <p> 沿山路下观赏奇松异石,267尊摩崖造像是海棠山一大奇观、中国佛教的艺术瑰宝。最大的高达5米,最小的仅有15厘米,这些摩崖造像刀法精湛、工艺高超、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虽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色彩不褪,尤其是雨后更加清新鲜艳。</p> <p> 山脚下300多年历史的普安寺,经六代转世活佛传承,是藏传佛教东方中心。措钦大殿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里面供奉着国内最高的泥塑贴金大白伞盖佛母,香火鼎盛,是海棠山最主要的人文景观。</p> <p> 海棠山之旅,恰似人生的道路,艰难、曲折,有成功的欢笑、达不成目标的遗憾。我盼望阜新有一天能重新恢复往日的荣光,人们生活条件好起来,不过希望当地政府能留下那些见证了阜新发展的老工业遗迹,有机会故地重游,寻找当年的景物,更追溯那时的情怀……</p> <p> 由于地域相近,阜新渗透着浓郁的蒙古族风情,蒙古馅饼是阜新地区蒙古族的一种风味面食,因为阜新地处八百里瀚海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小杂粮口味独特,穷苦牧民买不起白面和油,馅饼最初就是用荞面和上榆树皮面,用水煎烙。明末清初,馅饼面食从民间传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为王府中经常食用的佳品。它以面稀、皮薄、馅细为特点,烙制后形如铜锣,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透过饼皮可见里面肉似玛瑙,菜如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强烈食欲。蒙古馅饼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汉族有句俗语:“好吃不如饺子”,蒙古族也有句常话:“好吃不如馅饼”,看来饺子和馅饼是同等上乘佳品。</p> <p> 全羊汤也是当地的美食,阜新蒙古族地区素有入伏喝羊汤吃羊肉大补之说,并且这一习俗一直保存至今。所谓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货,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再放上各种佐料,进行食用。不仅味道鲜美可口,并且具有祛风祛寒功效,颇受人们喜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