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

陈海津

<p>星空</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可能看不懂或者甚至从没看过梵高的作品,但却肯定听过他的名字。人们如果只知道一位画家,那这个名字必定是:梵高。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家喻户晓”。在整个艺术界能达到这个级别的也许只有音乐界的莫扎特,文学界的莎士比亚这类神人了。建筑界没有一个建筑师能做到“家喻户晓”,他们的名字几乎只在建筑界流传。绘画界这样的名字也寥若晨星,无疑,梵高就是这星空中最闪亮的星星。</span></p> <p>自画像</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梵高的故事也许比任何现代艺术经典中的其他艺术家的故事都更广为人知:他的疯狂,割掉的那只耳朵,他的向日葵,还有自杀。同样是绘画界的大神卡米耶·毕沙罗用一句富有同情心的话概括梵高:“我多次说过,这个人将来要么发疯,要么超过我们所有的人。而他这两点都占了,对此,我没有预料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森特·梵高出生在荷兰小镇赫伦桑得。他是教士迪奥多鲁斯和安娜·科尼莉亚·梵高所生六个孩子中的老大。十六岁时他在叔叔的艺术经纪公司当学徒,后来到英国一个小镇拉姆斯盖特担任教职。但都郁郁不得志。他的弟弟提奥给他一个非同寻常但却预言性的建议:成为艺术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森特喜欢这个建议,从此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他用了五年时间在荷兰学艺,但实际上他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学成才。1885年他创作了如今被认为是他第一幅伟大作品的《吃土豆的人》。他把画寄给了提奥。提奥回了信。“你为什么不来巴黎?”</span></p> <p>吃土豆的人</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886年,文森特·梵高来到巴黎。面对印象派的作品,文森特完成了他的第一次顿悟。他眼睛中的明灯被点亮,他突然看到了色彩,而且是许多色彩。他开始“寻求蓝色和橙色、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的碰撞,寻求用破碎、暗淡的色调来协调极端的残酷。”文森特尝试了印象派随意笔触的技巧,首次涉猎厚涂法。《塞纳河上的桥》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如果把它和《吃土豆的人》放在一起,谁会相信这是一个人画的,而且前后相差不到两年的时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时,文森特的精神第一次出现问题,提奥建议他到法国南部的乡下放松一下。文森特觉得这是个绝好的主意。他想建立一个“南方画室”,可与他的朋友高更在法国北部布列塔尼的画室相媲美。</span></p> <p>塞纳河上的桥</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森特·梵高到了阿尔勒,在那里他完成了第二次顿悟。梵高觉得自己在巴黎已经理解了色彩,可是在南方,太阳是一种惊人的力量,那燃烧的天体发出的光芒制造出的强烈色彩,耀眼、浓烈。文森特看到了光明。他在阿尔勒以惊人的速度和创作热情在14个月里完成了两百多幅作品,囊括了几乎所有最受欢迎的名作:《黄房子》(下图)、《播种者》、《夜间咖啡馆》(下图)、《花瓶里的向日葵》(下图)和《寝室》。</span></p> <p>黄房子</p> <p>夜间咖啡馆</p> <p>花瓶里的向日葵</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我们对梵高的艺术就像对他的生平一样熟悉,而他活着的时候却几乎不为人所知。当面对梵高的画,另一维度被添加了进来:梵高的画不单单是画,它们更像雕塑。梵高把大量明亮的彩色油画颜料倾倒在画布上。然后把它们捏塑成块,但不是用画笔,而是用他的调色刀和手指。他不想让颜料仅仅去描绘某部分画面,而是要让它成为画面的一部分。梵高选择了一条主观之路,不是仅仅描绘所见,还有他对所见的感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啰哩啰嗦说了一堆,终于到了篇首画的时刻了。在梵高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留下了一系列被称作“疯画”的作品。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就是《星空》。可能你见过这幅作品,即使没见过,你也一定听过唐·麦克林为这幅画写的一首歌——《文森特》,第一句歌词就是:Starry Starry Night……</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画中的树木、天空和山脉,都扭曲变形,好像被一个庞大的漩涡吸进去一般。他开始扭曲笔下的的形象以表达情感,像一个讽刺漫画家一样为追求效果而极力夸张。为了画一棵成熟的橄榄树并突出它的年龄,他会冷酷地扭曲它的树干,丑化它的枝条,直到它看起来像个多疤多瘤的老者,它有智慧,但被时光无情地摧残了容貌。大块大块的油彩,把一幅二维的油画变成一部三维的史诗:把绘画变成雕塑。扭曲带来张力,扭曲传递心灵深处的灵感。整幅画似乎正是因为“扭曲”,我们感觉到星星更亮了,梵高的“扭曲”似乎让我们看到:他正是那星空中最亮的星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画完《星空》之后一年,梵高离开人世,他刚刚三十七岁,死于此前两天他朝自己胸部开枪所造成的创伤。数月后,他的弟弟提奥也去世了。提奥的太太,梵高的弟媳,乔安娜,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了梵高近两千幅作品。她不遗余力地宣传它们,让梵高的画轰动了整个画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乔安娜是那个拿着水桶、抹布擦亮了那颗最亮星星的人。正如唐·麦克林在《文森特》中所唱的:人们不懂得如何爱你,但是你的爱却如此真实。也许这个世界本就不配拥有一个像你如此美丽的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梵高的画早已传遍了整个世界,他的梦想也终于实现:希望所有人都能看我的画,并能够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