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天安门: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p> <p>天安门前母子三人留个影</p> <p>夫妻俩也留下了恩爱的回忆</p> <p>背景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p> <p>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p> <p>与天安门近距离拍一张</p> <p>北京故宫: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p> <p>北京故宫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p> <p>贺孃在故宫博物院门前留影</p> <p>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26号1点多到达故宫博物院,小孃在发票</p> <p>一行人进入故宫</p> <p>这个平台是进入了故宫后的某个楼宇上的,记不清了</p> <p>太和殿(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太和殿</p> <p>太和殿"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p> <p>1985年48岁的妈妈在故宫太和殿前广场上</p> <p>2013年76岁的老妈在故宫太和殿前广场上</p> <p>金水桥:位于北京故宫内,分外金水桥和内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横亘在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为外金水桥,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p> <p>四姐弟内金水桥上来一张合影</p> <p>我家兄弟在内金水桥上</p> <p>老妈在太和门前留下倩影</p> <p>中和殿"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p> <p>小孃孃在保和殿外</p> <p>保和殿: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p> <p>保和殿"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p> <p>姐弟俩手扶铜鼎:古代皇宫没有现在的自来水,所以平时就用这些大鼎装满水以备发生火灾时用</p> <p>御花园:位于紫禁城城中轴线上大内最北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p> <p>御景亭:位于御花园内东侧的假山顶上,是皇帝、皇后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的地方</p> <p>御花园内青翠的松、柏,竹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p> <p>故宫捐献馆:位于故宫博物院景仁宫内,展出了1939年至今700多人次无偿捐献给故宫的3万多件文物中的精品。这些文物包含书画、陶瓷、青铜器、玉石、竹木牙角等各个方面。便于参观者欣赏</p> <p>景山: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占地32.3公顷,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p> <p>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据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称。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称大内的"镇山"</p> <p>公园门口留个影</p> <p>景山公园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由于行走了多个小时老妈,加上景山很高,我们四个就陪老妈在公园长木凳上休息……</p> <p>登上了景山</p> <p>这张照片是杜叔叔在景山上拍的故宫背景全貌</p> <p>老牟一直在摄像</p> <p>在景山上拍照的确很大气</p> <p>北京城的"中心点":万春亭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北京城巿中心点"铜牌标志,在万春亭的南侧</p> <p>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1944年,为明思宗去世300年,经故宫博物院许可,立该碑于老槐树旁(崇祯帝在这颗歪脖老槐树下自缢身亡)</p> <p>景山上是一字排开的五座亭,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间的万春亭最高(45.7米),亭内面积18平方米。也就是"中华览胜地"的所在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