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浦市古镇位于沅水中游,是二千多年来中国大西南物资集散的重要商埠,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留下无数的的赞叹和美谈,诸如“小南京”、“不夜城”、“五溪之巨镇,百里之边城”、“一条包袱一把伞,来到浦市当老板”,等等。而今随着江河文化、江河经济繁华不再、盛况不复,一些老字号、老宅院已门庭紧闭,市井中留存下来的一幢幢一间间封火墙窨子屋已然斑驳破败,但穿行市井之中,仔细观察老人们的举止神态,你依然能感受到这块土地绵绵不绝的古风古韵以及面对新时代的那份从容淡定!在古镇的几日,我把镜头对准了这里的老人们,那感觉,就仿佛在翻看一部陈年的老电影……</p> <p> 清晨,太阳尚未跃出天际线,一位退休老人静静地坐在河边的石凳上思索着什么?他是在怀念过去的岁月吗……!</p> <p> 恰逢每月农历二十七赶集日,早上五、六点钟,河对岸的乡民便开始陆续乘船而来,一老人拉着一板车的时鲜疏菜从大码头进入古镇。</p> <p> 这位老人没有汇入到熙熙攘攘的闹市中,而是在古街中的台阶边摆着自留的蔬菜种子,这种情形也绝对只有在古镇中可以看到。</p> <p> 上午7、8点钟是早餐店生意最火爆的时候,这位老人饺子就酒,喝得正开心!</p> <p> 上午9点过后,大码头旁边的范记茶馆便热闹起来了。因为天气热,一老人上身赤膊,正悠然地喝着早茶。</p> <p> 这位老茶客点燃一支自卷的“喇叭筒”,在茶馆打发着时间。</p> <p> 测字算命也是古镇中的一处风景!在临街的一条古巷口,两位盲人在聊着什么。</p> <p> 不一会算命先生便忙碌起来,几位老人不知是等待为自己的家人算命还是闲着无事,傍着算命先生在一条长凳上说笑着!一中年妇女刚算完命一脸高兴地离开了。</p> <p> 这位老人蹲在墙根,手拿包点在吃早餐。</p> <p> 这位黄姓白头发老人75岁,租赁了临街的老旧门店既修伞也用土方治疗一些疾病。在修伞的时候,一中年妇女来拿已修好的伞。</p> <p> 这位谢姓老太太88岁,是我在古镇中见过的最有故事的人。老太太膝下7个女儿,按道理应在家颐养天年!可老太太勤劳节俭惯了!你看,一条破得不能再破的小椅子她都舍不得丢弃,亲自动手修修补补。</p> <p> 我对老太太修补椅子一事非常好奇!由于我在老人家修椅子时帮了一下手,她对我非常客气!她说她家有一件老东西,一百多年了!是她母亲留给她的一只背娄。说完,她到里屋便找出了这只很有年代感的小背娄!</p> <p> 老太太高兴地背起了小背娄!</p> <p> 更令我惊讶的一幕发生了!老太太放下背娄意犹未尽,又找出一顶老帽子戴上,手拿一把蒲扇,竟大大方方地扭起秧歌来!看得我目瞪口呆!</p> <p> 旁边修伞的老人也一时兴起,跟着老太太一起跳起来!</p> <p> 这时有顾客上门来磨米粉,老太太便停下舞步,也不歇口气,便打开电动磨米机磨起米来。</p> <p> 忙完生意,当一切都安静下来,老太太便从里屋拿出佛珠,旁若无人地念起佛经来。</p> <p> 现如今绝大多数烟民都是吸的品牌香烟,只有在偏远的古村镇,在一些老烟民中还在买烤烟丝卷“喇叭筒”。</p> <p> 古镇上走过的这位老者,真有点像从深山中走出的一位道人,颇有几份仙风道骨!</p> <p> 中午时分,从老宅子走出的这位老人,慈祥端庄,穿着精致,有大户人家浸濡之风。</p> <p> 下午4、5点钟,在浦市万荷园旁边的一个廊亭里,几位老人晩餐后聚在一起闲聊。</p> <p> 天色渐渐暗淡,在临河的一截古城墙上,一位老人望着远方发呆……</p> <p> 入夜了,古城墙上散步乘凉的人越来越多,最热闹的要数跳广场舞的地方了!一位老人坐在墙垛上,眼望着跳广场舞的年轻一辈,不知是在回味,还是在羡慕现今年轻的一代!</p> <p><br></p><p><br></p><p>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这些从上世纪初一路走过来的老人们,经历了战乱年代,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火红年代,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同时也见证了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渐进与发展。仔细揣摩这一组浦市古镇老人群像,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些时代印记。 我不由得感叹土地的吸附力和文明生生不息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