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拉萨的傍晚,8点多的街道依然明亮。不是街灯,而是自然的光。最后一次走在八廓街周边的小巷,离开那些喧嚣的游人,只想再看看真正的不受打扰的拉萨模样。就这样走着走着,脚步似乎是墨条,在拉萨的街道墨盒中研磨,待心中的笔润饱了墨,便回酒店挥毫写下这拉萨漫游的几日时光。</p> <p>从阿里北线进入拉萨的最后一个景点是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山。不知为何,这座雪山的名字被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我一直在回想,是哪本书中有深刻的情节发生在这座雪山才让我如此印象深刻吗?可最后也没找到答案。不再纠结,只赞叹折服于这座雪山的雄伟和清晰。</p><p>伦朱说得没错,到达拉萨的道路很塞,各式运货的大货车慢悠悠的挤在只有双向单车道的路上。路程不算长,却花了我们很长的时间。热辣的太阳透过车窗晒进来,肌肤灼得生疼。好在念青唐古拉山陪伴在我们身边很久,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侧。当终于看到一些低矮的平房时,伦朱说我们已经进入拉萨的郊区了。</p> <p>我们选择住在八廓街旁边,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极其明智的。虽说房价略有点高,但行动起来非常方便,也能更近距离的领略这个拉萨市中心位置,乃至藏传佛教极其重要位置的氛围。</p><p>我们给拉萨预留的时间很多,而这座城市满目的绿色和相比阿里绝对湿润的空气让我有种回到南方小城的惬意。整洁的街道和身着藏服的同胞,还有平顶的住宅群都显得那么舒服。真的适合慢慢的游荡细细的感受。</p><p>拉萨参观的重点是几座寺庙。哲蚌寺、色拉寺、布达拉宫、大昭寺。在日喀则第一站扎西伦布寺参观时,佛学渊博的讲解员扎西特意强调了该寺的地位,对比布达拉宫,他告诉我扎西伦布寺才是真正的佛学院,而布达拉宫现在只是类似博物馆。这点在后来的参观中我体会到了。</p><p>这次西藏之行,听到最多的便是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后者为西藏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被西藏人民深深地爱戴。藏寺的建筑规格都差不多,阴暗大殿的壁龛里供奉的佛像前都燃着长明的酥油灯,收取奉献的箱子里被塞满了面额不等的纸币,即使没有奉献箱,人们也会将他们的心意塞在任何一个角落。历史悠久的唐卡高悬在佛像前,矿物质做颜料的作用让唐卡随着岁月越来越鲜艳。</p><p>说实话,那么多的佛像,光度母就有21位,而且她们的样貌基本一致。看来看去,我的脑袋都迷糊了,越看越分辨不出。除了世界珍稀遗产21岁释迦摩尼等身像,还有有别于内地大肚弥勒佛那慈眉善目大腹便便形象的帅气弥勒佛、宗喀巴大师或者活佛、住持的泥雕、各式金刚、其他基本分辨不出。只能靠贴在佛像面前的注释知道面前是谁?然后走几步又混淆了。不过,看过在脑海里留下了一丝印迹,这样便足够了😊。</p> <p>哲蚌寺很美,很有禅意。调皮的小讲解将我们带到一座会神奇生长的绿度母像前,指着远处山脚下拉萨市容,又指着我们头顶为我们遮盖住阳光的茂密桃树说,这棵三百多年的桃树每年三月份最为美丽。那时满树粉红,坐在树下,欣赏着远处的风景,感受着微风,还有身后的绿度母像。那人生的满意度会直线上升。但我的目光却停留在一位年迈蹒跚的老年僧人身上,小讲解介绍说这是一个没有在哲蚌寺注册的僧人,他几十年来就在这个角落,每日照看着佛龛,打理着供奉的油灯水碗,任劳任怨,满面开心。即使现在行动不便,也日复一日从不懈怠。</p><p>藏民们前来这里敬拜的观音像,高大、金碧辉煌、珠宝宝气,献身于服务这尊佛像的四位僧人各个都有着舒展的面容,跟佛像一样脸上似乎都带着顽皮的笑容。友善开心的跟我们母子俩合影、注顶,还赠送了哈达给我们。被完成这一系列过程后,我的心情也跟着俏皮快乐起来。不虚此行!</p><p>色拉寺是要去观摩僧人们辩经,指针还未到达三点,从寺庙各个角落走出的僧人们便匆匆地进入了辩经场。待时辰一到,击掌的啪啪声便此起彼伏的在场中响起。守方面色紧张严肃端坐蒲团之上,攻方气势滂沱,一声声质问如雷霆砸向守方,在守方不紧不慢温润回答下化解得无影无踪。辩经场可以用手机拍,却不可以使用相机。搞得我有点迷惑,有何不同吗?展同学告诉我高僧都在一堵照壁后面呢,身高不够只好用石阶来凑,踮着脚终于看到照壁后几位鹤发的僧人也在不温不火地辩论着。然后维持秩序的僧人就把我叫了下来。出了辩经场发现啪啪声不仅只存在于那里,寺庙的高墙后一样存在着激烈的辩论。正如扎西介绍得那样,经必须要辩,不辩不明。这日日通过辩论提升修为的方式延续了很多年。</p> <p>再一日,我们去逛了八廓街。其实这几日我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着大部分是老年藏民的信徒们举着转经筒,迈着不大灵便的腿脚,哼念着经文,那的确是八廓街最美的风景。八廓街四周都是商铺,卖着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可惜本人一向对商店不感冒,但这次却破例了一回,去摄影店付了在八廓街民族服饰写真的款。在这样特殊的地方留下一段特别的记录,很有必要。藏民们对藏服很尊重,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穿着那身厚重的藏袍行走时,不止一位老者上前来为我拿起拖拉在地的袖子或帮我搭在肩上,或帮我塞进腰间,然后善意笑笑挥手作别。</p><p>其实八廓街还有一些小众的地方值得参观。那些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遗迹。例如清政府驻藏大臣驻地,在里面了解福康安那个时代的驻藏史识。还有拉萨的老监狱,看着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和底层漆黑一片的牢房,著名的佛学大师根敦群培就在这里被关押迫害。还有一座唯一的尼姑庵仓姑寺,我们到达时正赶上尼姑们在做下午课,在不大的殿堂里转了一圈,时不时会与她们四目相对。颇有些尴尬,票价40,对比那几个免票的小众遗址,这个票价真的颇有些不值。</p><p>第二次进藏,我和展同学都喜欢上了甜茶。第一天到达日喀则时狂灌了一壶酥油茶,不知是高反还是酥油的原因,当时爽的后果就是反胃了一下午。后来就换了甜茶,真的很好喝,没有油腻的感觉,以至于每天都要找藏餐馆去喝正宗的甜茶,止渴解乏。八廓街也有几家网上很有名的甜茶店,但太嘈杂了。虽然充满地方特色和当地居民,可看着那插脚不下的空间和乱乱的桌子、杯子,我们还是选择离去,找了一个干净场所喝上一杯高大上但味道却欠缺的甜茶。</p> <p>接下来就是重头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了。布达拉宫的购票环节还出现了一个意外,好在最后平安解决,用时间换来了两张参观票。经过了阿里高反的考验,爬上布达拉宫的高台已毫不费力,疫情的原因参观人数已经大幅下降,但在红宫里你想驻足细观也是不可能的,人流会推着你往前走。身边的游客随着佛像上的珠宝不停的发出啧舌声,我却好想透过现象寻找本质。可在这逼仄拥挤的环境中,静静欣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直想看的坛城终于出现在眼前,看着那精美绝伦的工艺和光顾陆离的小形象。我在想究竟是怎样的梦境造就了它们?藏民们贡献自家全部的积蓄为坛城加上一块宝石,换取功德,他们的平安真的就在这里实现了吗?</p><p>震撼的灵塔,黄金打造,贴满硕大的各色宝石,寄托着信徒们对活佛们的爱戴尊敬和期望。这几座灵塔比坛城更震撼,坛城里是神佛的地方,而灵塔里是活生生存在于世的德高望重人。他们死后被厚葬敬拜,那是多少僧人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吧?</p><p>我不是那么喜欢布达拉宫,这是对比大昭寺而言的。看着维持秩序的僧人们,我在想,面对如此多的人流,如此浩大的财宝世界。静心更是一项艰苦的修行要务吧?</p><p>这是一个令参观者无法静心的地方。而最好的寺庙参观应该是能带给你宁静的所在。拉萨最后的一天留给了大昭寺。或许是天意吧,前一天去大昭寺参观时因为着装疏忽身穿短裤在寺门前幡然醒悟回返,第二天大昭寺又举行格西拉让巴学位立宗答辩而关闭一天。于是这个从藏地四面八方五体投地而来的千百万信众朝拜的终点,也成为了我们此行西藏的终点。</p><p>布达拉是藏语普陀山的意思,是道场所在。大昭寺则是神佛之地,人们来到这里,朝拜着神佛寻找自己内心追寻的答案和企盼。我们站在人群的外围,远观着在佛像前现学朝拜姿势的游客,内心有些迷茫。这时一阵整齐划一抑扬顿挫的歌声传来,讲解员告诉我们是工人们在夯实屋顶作业时一起唱的歌。走出阴暗的大殿,透过一处玻璃窗我看到了那群头戴遮阳帽的女子们,手握着一件长长的工具,正唱着歌律动着打着夯。歌声美妙,但更美好还是在这样的地方,看到普通大众用着自己的努力去打造美好,这才最根本最宝贵的现实存在!</p> <p>好了,西藏游明天就会画上句话,我们将带着满足与愉悦重返岗位。那各自需要继续努力的岗位,继续加油 ,扎西德勒!</p>